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關於加快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指導建築行業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綱領性文件,為促進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指明了具體方向。
《指導意見》《若干意見》出臺具有重要意義
《指導意見》《若干意見》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建設領域節能減排的有力抓手,是促進當前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措施,是帶動技術進步、提高生產效率的有效途徑,是提升中國建築業國際競爭力的有效路徑,是全面提升住房質量和品質的必由之路,全行業應當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
《指導意見》提出了具體發展目標:到2025年將打造「中國建造」升級版,到2035年「中國建造」核心競爭力世界領先,建築工業化全面實現,邁入智能建造世界強國行列。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分階段完成。
比如,第一階段目標是到2025年,我國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建築工業化、數位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
《指導意見》對智能建造發展的重多內容提出了要求,包括建築產業網際網路、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施工和建築機器人等,其發展路徑應從工業化到自動化、機械化到信息化再到智能化。《若干意見》明確了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的具體任務和措施。
需要說明的是,很多人搞不清建築工業化、住宅產業化、建築產業化、建築產業現代化、裝配式建築、新型建築工業化、綠色建造和智能建造等名詞的區別,實質上其內涵和外延基本一致,雖然名字不同,但核心都是為了推動建築業科技進步、實現高質量發展。
《若干意見》是在以問題為導向,在充分調研總結的基礎上出臺的,具有明確的指導意義。
裝配式建築發展中面臨的問題還有很多,如信息化滯後、政策不落地、供需不平衡、體系待優化、系統欠集成、產業能力弱和優秀範例少等。
針對「優秀範例少」的問題,各企業應在早期發展時期聯合擁有優秀項目實踐經驗的龍頭企業共同建設高水平的示範項目。以項目為載體,邊幹邊學,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發展成為具有工程總承包能力的龍頭企業,真正發揮出工業化建造的綜合優勢。
全面調研學習,推動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築工業化快速發展
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文件精神,打造我國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產業體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在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等先進龍頭企業開展學習調研。
建築業在智能建造發展方面較為滯後,必須不斷學習各行各業的先進經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調研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整體思路和架構,結合建築業特點,提出了6個標準建設、7個研究課題。調研發現,實現智能建造必須要有工業化發展基礎,必須與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AI等數位技術相融合。
轉型發展不能一蹴而就,改革必須因地制宜。下一步,按照相關文件要求,建築行業轉型升級的核心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
推行建築師負責制、使用者監督機制、工程總承包與全過程諮詢服務,推廣裝配式混凝土建築、鋼結構建築,加快應用大數據技術、BIM技術、物聯網技術、智能建造技術。
以建築最終產品和綜合效益為目標,優化項目前期技術策劃方案,統籌全過程。實行標準化設計、工業化建造與建築風貌有機統一,開展新型建築工業化項目評價。
擴大標準化構件和部品部件使用規模,推進建築全裝修,提升一體化裝修技術。創新施工組織方式,協同施工、穿插施工。明確重點科研重點領域,建設科技創新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配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作部署,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正在開展以下工作。
牽頭打造智能建造中國工程技術中心,成立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築工業化專業委員會,建設建築產業網際網路平臺。開展新型建築工業化項目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編制建築產業網際網路和建築機器人白皮書。承擔新型建築工業化以及智能建築一系列標準規範和重大課題研究,並對試點示範方案進行指導。整合行業資源,擴大裝配式建築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