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樂隊改編《一生所愛》:重塑精英的方式

2021-01-09 約翰檸檬的唱片店

《樂夏2》改編賽的最後一輪以Love and Peace的基調告終,重塑樂隊在節目的第一期以「出格」言論進入熱烈討論後終於再次進入視野,「東學」在本周六晚成為了月亮組的頂流。

重塑改編的《一生所愛》我想即便有人沒被打動,也不會說它是一首失敗的作品。這次他們不再唱英文歌,變成了粵語;你以為他們只會從德國和澳洲那一掛老古董樂隊裡獲取養分,其實他們也會聽華語流行樂,甚至熱愛達X一派的作品。《今夜星光燦爛》對華東的影響可見一斑。

再加上華東和劉敏那撲朔迷離的感情關係,讓《一生所愛》的呈現更加豐富動人。

這場改編賽讓重塑從《Pigs In The River》的輿論旋渦中遊出來,任何人都可以因為華東的言論討厭這支樂隊,但沒辦法在音樂層面將他們掃出「國搖代表樂隊」的一席。

1

南京號稱「後朋克之都」嘛,我年輕的時候好像The Cure的打口碟在南京特別好賣,價格也能賣得上去。我後來到北京也問過一些從其他城市來做樂隊的朋友,他們那兒的The Cure是五塊錢一盤,甚至五塊錢三盤,反正聽的人有點少。但是在南京就算是尖貨當中的尖貨了,你都很難看到的,幾乎人人都在聽。

——華東

the cure樂隊

2009年我高考結束前往南京讀大學,高中時期讀了不少《我愛搖滾樂》雜誌,在封閉管理和上網困難的年代,我無法即時地聽到任何感興趣的歌。所以只能在大腦裡努力記憶一些樂隊的名字,等待某個時刻想起他們,再去搜索資源。

「重塑雕像的權利」這個非常記憶點的名字在那個時候進入了我的腦海,不過一時半會都沒有再乍現過。

重塑1.0:華東、劉敏、馬翬

南京被稱為「後朋克之都」,應該跟PK14和重塑這兩個南京人創辦的樂隊有關係。那個時候我並不知道什麼是「後朋克」,只是在豆瓣的同城演出裡找一些演出看看。

2010年,「重塑雕像的權利」巡演,在豆瓣瀏覽時這七個字喚醒了我的高中記憶,於是我決定去演出地點古堡酒吧看一下他們的南京站演出,在出發前第一次把他們的歌從頭到尾聽了一遍,並沒有產生太大的感覺。

古堡酒吧是當年南京市獨立音樂演出的重要根據地,那時候李姓歌手剛發表第四張專輯《我愛南京》,還沒有巨大的影響力,也更沒有能力創辦「歐拉Livehouse」。基本上南京的獨立樂迷都匯集在鼓樓區紫峰大廈馬路對面的那家麥當勞,有一個地下室,走下去是一個非常小的酒吧,容納人數不會超過100人,舞臺設置簡單,樂迷和樂手是真正的零距離。

我在這家酒吧看了逃跑計劃(大波浪的李劍那時還在隊裡)、頂樓的馬戲團、八眼間諜和重塑這些樂隊,因為距離學校十分遙遠,每次都要承擔被宿管阿姨鎖在外面的風險,所以選擇樂隊十分慎重,而且看的時候全神投入。

重塑的現場是不是全國最好很難下結論,從我自身的經歷來說,的確是那次演出帶給了我極度深刻的印象。當時記得鼓手在中間,女貝斯在左邊,男吉他手在右邊,全程沒有怎麼說話,一首歌接一首地往下進行著。男主唱肢體語言非常豐富,演唱風格有一些Drama。

鼓組、bass和合成器的program不斷地重複,形成強烈的記憶感。回到學校第二天,我便把《Cut Off!》和《WATCH OUT! CLIMATE HAS CHANGED,FAT MUM RISES...》這兩張碟反覆聽了幾遍,可以迅速地把演出的片段和對應的歌曲找出。十年後看到華東在《樂夏》裡說他們的演出和排練方式,才更覺出這一特點。

專輯《Cut Off !》
專輯《Watch Out!》

2

我們確實是從後朋克音樂開始的,我們出唱片又慢,雖然,新的和後朋克差別很大,別人還沒有聽到,所以他們還是會把我們定義在後朋克樂隊。另一方面,儘管我們現在的東西和之前相比已經不太一樣了,但是當初後朋克帶給我們的根基還在裡面,它給我的影響是很難完全消掉的。

——華東

華東雖然對外展示出濃厚的精英姿態,但從世俗的意義上來說,他除了家庭出身這一項外沒有和精英沾邊的地方。

在德國讀了兩年大學便退學回國做音樂,這麼看來還沒有高等教育的學歷。在北京生活二十年,仍在不斷地租房,更沒有穩定的收入,「音樂人」看起來也不像是一個體面的工作。再看劉敏和馬翬的出身,重塑其實是一隻背離精英身份的樂隊。

華東作為PK14的前鼓手,後朋克就是重塑的DNA。現在人們喜歡給一個樂隊懶惰地貼上一個標籤,標籤內容往往取決於他們成名的那張唱片風格。《Cut Off!》的出現讓重塑背著「後朋克」的標籤行走到現在,但其實《Watch Out!》已經在擺脫這種風格的束縛,電氣化明顯,新專輯《Before The Applause》則讓電氣走到了主角。

專輯《Before The Applause》

在重塑的作品裡,最明顯聽出的樂隊有三支:吉他的乾澀音色和刷弦方式像極了Gang of Four;

Gang of Four著名專輯《Entertainment!》

直接在歌名《Up Next: Bela Lugosi's Back》致敬Bauhaus;

Bauhaus樂隊

以及男女雙主唱的唱法和整體氣質都不得不想到The B-52’s。

美國樂隊The B-52’s

我第二次看重塑演出則已經在2017年了,《Before The Applause》發行前的一次全國巡演,在蘇州的Wave Livehouse裡,一樣的擁擠的小面積的演出場所,一樣簡陋的舞臺,一樣至今已不復存在的演出場所,劉敏和華東還是一樣的站位。而不一樣的是,鼓手馬翬變成了黃錦,聽到了超長版本的《At Mosp Here》和《Hailing Drums》,《Cut Off!》和《Watch Out!》的曲目變少,整支樂隊的氣質十分電氣。這時候,相信了華東對重塑的定義——整體上來說,重塑就是一支在搖滾根基建立起來的電氣化樂隊。

重塑在蘇州Wave Livehouse

3

我們永遠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正是因為我們站在了他們的肩膀上,我們能夠看到比他們看的更遠。當然,從我們第一張專輯出來,有些人就說我們模仿Bauhaus也好,模仿Joy Division也好,我一點都不否認,甚至到今天為止,我們新唱片裡還有這首歌,我覺得完全不是一個問題。

——華東

《樂夏2》的發言不是重塑第一次走入輿論風暴了,在我大學時期,就有一次重塑因為發出傲慢的言論而成為討伐的對象,當時討厭重塑的人紛紛指責他們抄襲各種樂隊。

還有當年在花海音樂節上,暴雨澆壞了設備所以取消了演出,也被人指責「為什麼不可以清唱」。

重塑和刺蝟樂隊的關係不好,也是因為他們無法像世俗標準那樣去處理人際關係。這個隱患埋到了樂夏2的開播,據傳子健在現場指責重塑《Pigs In The River》對Nick Cave的《Red Right Hand》有過分程度的借鑑(也就是抄襲),現場雙方爭論了二十多分鐘之久,最後以子健氣勢落敗告終。

由於現場情況節目組完全剪掉一秒鐘都沒播出,所以各中詳情無從知曉,也不能胡亂揣測。

但之後,子健仍然在自己的社交媒體等地方多次地「內涵」重塑,石璐也曾下場幫戰一次,而重塑自始至終沒有回應過。

我對這件事的看法非常簡單:雙方觀點和論述因為沒有完整的資料很難下判斷孰對孰非,但子健如祥林嫂般對一件事抓住不放這種姿態很有問題,起碼非常不搖滾。

綜合這些輿論的規律,不難發現,凡是討厭重塑的人,大部分都是因為討厭他們的言論內容和冷漠的態度,而指責的內容全都是抄襲和模仿。

在創作領域進行模仿和致敬是非常正常的,重塑當然有千百種問題,甚至可以說他們沒有自己的「魂」,是一支德國古董樂隊的復刻,但是否抄襲這個問題上,起碼應該一碗水端平。

當《Pigs In The River》的單曲文案裡已經寫明了是對Nick Cave輓歌的回應時,這已經擺明了是一首致敬曲目了。

大眾習慣了「討好觀眾」的表演者,也喜歡那種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藝術家,這沒有任何問題。但這個世界也一定存在那種一板一眼,追求理性,甚至不太合群的表演者。是否欣賞只是一個趣味取向的問題,這並不是苛責一支樂隊的理由。

重塑可以選擇帶有「優越感」地看待觀眾,甚至說出「重塑是要挑選觀眾」這樣的話,只要他能夠承受這樣的代價。事實也證明了,並沒有那麼多人真正介意這樣的話,只要演出質量有保證,音樂風格沒有和時代脫節,無論樂隊成員性格怎樣,市場都不會遠離他們。

而華東真的很傲慢嗎?但凡看過一些重塑的採訪,就知道他其實是一個表裡如一的人,也是一個不招人喜歡(他對此也毫不介意)的人。

4

誰沒吃過苦呢,你活著本身就是很吃苦的一件事情,但講這些又有什麼意義?我們是做音樂的,不是在做藝術人生。

——劉敏

我從不做任何即興,也拒絕跟任何人做音樂的即興配合。對我來說音樂跟數學一樣,都是計算好的。我喜歡的音樂也全部是這樣的音樂,我不喜歡任何一隻即興的樂隊,一個都沒有。

——華東

重塑身上有一種矛盾感——他們的生活姿態很草根,而展現的音樂風格冰冷地疏離大眾。

華東和劉敏來到北京後就選擇全職做音樂來養活自己,這很不容易,初到北京的日子想必極其艱苦。華東的父母都是德語教授,這樣的出身讓他但凡選擇一條主流的發展道路肯定可以衣食無憂,生活富足幸福。可是他並沒有選擇如此,並且拋棄了這些身份,在通州每周三到四天進行8小時的高強度排練,也正因為這樣高密度的練習讓他們獲得了「中國最好的現場樂隊」稱號。

精英基本上很難和「努力」一詞沾邊,它在人們心中跟天才、出身、優越和傑出沾邊。似乎精英是不需要努力和吃苦的,這可能也是華東的「優越感」惹怒眾人的原因之一。

華東喜歡數學般嚴謹的音樂,這種風格沒有容錯率,和搖滾樂的隨性瀟灑背道而馳。在大眾內心,音樂本質上只是一種娛樂方式,一個人在放鬆的時候如果面對的都是邏輯、嚴謹和秩序,想必只會加重緊張感。說白了,審美趣味不同的情況下,重塑遭受非議是一種必然。

人們喜歡靈感,相信那是上帝賜予的禮物。人們喜歡打破標準的東西,因為那意味著更多的可能。人們喜歡看《樂夏》裡樂隊的即興Battle,因為也許會碰撞出更大的火花。刺蝟的歌迷自然不會要求子健唱歌完美,吉他音不準反而是一種趣味了。

站在這些東西反面的就是重塑的音樂。所以華東的那句「重塑是希望可以挑選觀眾的」,意義想必並非是指某些人群不配聽重塑的音樂,而是指這只是一場審美趣味的挑選活動,僅此而已。

最後說回《一生所愛》,Techno風格是冷酷的,而華東和劉敏克制的對唱,卻彰顯了深層次的熱情和溫暖。最後在「但我應該相信」這句直接結束全曲的安排是神來之筆。希望這次舞臺的呈現,可以讓觀眾更加理性地看待這支樂隊。

相關焦點

  • 夏天的樂隊重塑雕像的權力深情演繹《一生所愛》——瞬間愛上音樂
    夏天的樂隊第二季,這一輪重塑雕像的權力再次展現自己的風姿,給觀眾帶來了不一般的感受,順利晉級。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作為大眾,對音樂的喜好來自於更多的感受。用心所作,深情演繹《一生所愛》是我們本來熟知的音樂,經過重塑雕像的權力改編後,與原來的作品有了很大的差異。這首歌曲帶上了重塑雕像的權力的色彩,有點西方音樂的音樂劇的風格,在簡單的歌詞間傳遞對生命的感悟。
  • 專訪|重塑雕像的權利:與規則合作,但不做附庸
    因為時間緊張,重塑在保證歌曲段落不受影響的前提下,讓出一部分空間給到蘇運瑩發揮她天性中的自由。與重塑以往的嚴謹和苛刻不同,整個合作變成了互相啟發的過程。鼓手黃錦把蘇運瑩的加入比作「自由的鳥兒在嚴密的建築上自由地跳」。蘇運瑩帶來的靈動與生機,為整首歌曲增色。重塑的改編巧妙地保留了雙方特質,讓他們在《樂隊的夏天》又一次貢獻了上乘的舞臺表演。
  • 《樂隊的夏天2》「重塑」意外奪冠,小眾音樂的勝利?
    10月10日晚,《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正式收官,第一名由樂隊重塑雕像的權利(簡稱「重塑」)取得,五條人樂隊則居第二名。這場決賽的分數統計方式也不同於以往,除了現場觀眾根據樂隊演出的即時打分,還要求所有觀眾根據整場演出綜合評價給出二次打分,綜合兩次打分成績才得出最終結果。同時進入「top 5」的另外三支樂隊,按照當晚決賽的最終分數,分別為達達樂隊、大波浪樂隊、Joyside。最終無緣前五的兩支樂隊分別為木馬和馬賽克,其實當晚的表現也很精彩。
  • 重塑、五條人曝光激增,「樂隊像一個古城變網紅」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過去屬於精英圈層的樂隊及樂迷,並沒有遭到「大眾」翻天覆地的攪動。他們仍享受於「遺世獨立」的音樂,沒有把自己歸入所謂娛樂藝人的圈子。摩登天空副總裁沈玥接受新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坦言,商業、綜藝都是順勢而為的事,但對樂隊的藝術沒有任何意義。「我們更關注樂隊的藝術價值。」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決賽:重塑奪冠,五條人第二!
    幾支「出海蹦迪」的奪冠大熱樂隊都使出渾身解數,呈現出了最炸裂的舞臺。嘉賓周深、汪峰的加入也讓決賽多姿多彩。當然大家最關心的,還是最終揭曉的樂隊HOT5排名,重塑雕像的權利憑藉超高的水平獲得冠軍實至名歸。讓樂迷們操碎了心的五條人終得第二。剩下三名依次為達達、大波浪以及Joyside。
  • 《樂隊的夏天2》重塑唱給過去的自己,酷狗網友直言:太震撼了!
    節目音頻已同步上線官方音樂合作平臺酷狗音樂,一起陷入這場直擊心靈的盛宴~本周,迎來了第三場十強樂隊積分賽,以主題「最在意的人」獻歌給最在意的某個人或是某些人,話題內涵十分廣闊,樂隊們也有不同的表達方式,給戀人,給父母,甚至還有給曾經的自己。
  • 達達樂隊木馬樂隊又相愛相殺!《樂隊的夏天2》歌單上線酷狗音樂
    本期節目,重塑雕像的權利樂隊用一首「電子版」《一生所愛》,刷新樂迷的視聽體驗。歌曲開始部分,劉敏的獨唱瞬間讓全場觀眾進入「重塑」的世界,充滿故事感的聲線搭配獨特的電子律動,給《一生所愛》延展出廣闊的想像空間。
  • 獨家紀錄片 | 重塑 · 雕像 · 權利
    去年,他把旗下樂隊「新褲子」送到《樂隊的夏天》,奪了冠;今年《樂夏2》,他送來了福祿壽、五條人以及「重塑雕像的權利」等樂隊,又拿走了冠軍。重塑和五條人,最終HOT5樂隊中的第一與第二,也是《樂夏2》舞臺反差最大的雙子星座。
  • 《樂隊的夏天》:重塑、馬賽克、木馬,原來中國有這麼多優秀樂隊
    這次參加的樂隊也有好多傳奇,像達達樂隊、水木年華、木馬樂隊、野孩子樂隊、馬賽克、重塑形象的權利、後海大鯊魚(第一季說打死都不來)、木馬樂隊(15年後重組)、JOYSIDE樂隊(10年後重組);還有劉昕、白舉綱等快男快女自組的樂隊。
  • 樂隊的夏天:水木年華被淘汰,重塑第一,誰才是真正的黑馬
    第六支樂隊是福祿壽,我以前沒有聽過這個樂隊的歌曲,但是《玉珍》真的很不錯,起風了那一段的鈴聲和低聲部的和聲把這首歌所想表達的情緒全部都表達了出來,在視覺上也不輸與其他樂隊,但是這首歌的情緒還是鋪的太久了,快節奏的時代需要這樣的音樂作品,但是不是被接受很難說的準,尤其是主唱的咬詞發音讓人無語,有點白安的感覺,這一點想信很多人難以接受。
  • 《樂隊的夏天》完美收官,五條人&重塑,誰說是反義詞?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一個拉鋸戰,《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終於迎來了它的完美收官日,拋開這一季節目所有的爭議點,這一次的收官之戰堪稱完美。雖然這一次的TOP5沒有相對更加新鮮的血液,大都是已經發展起來的樂隊,但他們給我們展示了五種全然不同的可能性。
  • 年度音樂人|重塑雕像的權利:某些重塑只能自己完成
    這個被華東稱為老沈的人,十五年前在愚公移山酒吧看瑞士樂隊 The International Noise Conspiracy 的演出,那天有8支暖場樂隊,重塑是其中之一。演出後他找到華東,籤下了重塑樂隊。15年裡,沈黎暉和摩登天空把重塑從單純跑演出的狀態帶入正規的唱片工業體系,摩登天空的音樂節永遠為重塑留著壓軸的場次,重塑的第三張專輯磨了八年,公司也沒催,頂多問一句「今年能出嗎?」
  • 《樂隊的夏天2》總冠軍:重塑雕像的權利,理性地「燥」
    「他們是一個知識分子樂隊,與眾不同而且有態度,格調特別高。」新褲子樂隊主唱彭磊如此評價重塑。「重塑樂隊為什麼要來參加《樂隊的夏天》?」「我反問一下,《樂隊的夏天》為什麼要請重塑呢?」在音樂綜藝《樂隊的夏天2》中,重塑(全稱為「重塑雕像的權利」,簡稱「重塑」)一登場,就用一個反問「懟」了節目組。緊接著,主唱兼吉他手華東對著鏡頭,真誠地說:「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可以相對提高《樂夏》整體的level。」此語一出,這支樂隊極端自信、乃至狂傲的形象,就算是立住了。
  • 重塑的不止音樂,更是理想生活
    純粹的自然和天賦之才當然難得但細心打磨、嚴謹推敲、克己求真的過程同樣珍貴他們夠「狂躁」,也夠「理性」他們有推倒一切規則桎梏的孤勇也有權衡求索、重構一切的執著他們是重塑雕像的權利音樂之內,規則之外他們被「貼上」很多標籤也被「重塑」了各種人設「精英樂隊」「高冷人設」「挑觀眾的樂隊」「打卡排練」標籤人設一直在變
  • 《樂隊的夏天2》進入白熱化階段,重塑雕像的權利冠軍穩了?
    趕著夏天的尾巴,《樂隊的夏天》播出至今已有快兩個月,節目已接近尾聲,HOT5的爭奪也趨於白熱化和明朗化。目前節目的七強已經新鮮出爐,有老牌的重塑雕像的權利(以下簡稱重塑)、達達樂隊、joyside,中生代的馬賽克、大波浪,新生代的椅子樂團和mandarin,加上參加突圍賽晉級的兩支樂隊,算下來參加HOT5爭奪的應該有九支樂隊。
  • 最有才華的搖滾樂隊——重塑雕像的權利:如何抵達觀眾?
    這是英國當紅獨立樂隊The xx-I See You亞洲巡演北京站在北展劇場進行的演出現場,國內樂隊重塑雕像的權利以嘉賓身份登臺。雖然重塑的演出只有半小時,但他們帶來的三首作品驚豔般的魚貫而出卻讓所有人領略到屬於「重塑」審美意境中的機械美感與「重塑」音樂中最具革新主義的電氣化實驗成果。
  • 《樂隊的夏天》起爭議,重塑和刺蝟主唱吵架,樂隊和節目何去何從
    有人笑稱,這踩著夏天尾巴的節目,或許可以稱作《樂隊的秋天》了。不過慢工出細活,好節目總是值得等待。而自從迅公子宣布加盟之後,大家對第二季樂夏就十分期待了。而從兩期播出的效果來看,也算不錯。有場面也有笑點,有尷尬也有爭議,讓節目有了一些討論度。而在持續追節目幕後和花絮的過程中,大家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重塑樂隊主唱華東與刺蝟樂隊主唱子健,就音樂抄襲問題互撕的一段被節目組剪輯掉了。
  • 重塑雕像的權利再次東渡雙城專場刷新日本樂迷對中國樂隊認知
    在相似的文化語境下,東方的脈搏始終似穿梭林間的蛇,於呼吸間召喚著重塑的相望。而距離重塑再次東渡,已逾八年。2011年,重塑出演日本Summer Sonic音樂節,作為Island Stage的壓軸樂隊登場,一度引起日本媒體的廣泛關注。八年之後,重塑在東京和大阪兩座城市首開專場,像是一次遙遠的呼應。
  • 重塑雕像的權利:在「樂夏2」奪冠之後
    在自我介紹的小片裡,重塑所有的標籤都與「一」有關。「第一支純英文樂隊」「第一支全程背對觀眾的樂隊」「現場水平第一的樂隊」。圖源:愛奇藝截圖在部分樂迷看來,重塑來到《樂夏2》是一種流俗。但對重塑來說,參加《樂夏2》是為了滿足一個私心。
  • 《樂隊的夏天2》:大張偉和重塑,搖滾的「背叛者」和「堅守者」
    時至今日,搖滾在中國的土壤上依然是小眾文化,正如重塑雕像的權利對自己樂隊的定位。而越是小眾文化,欣賞的門檻兒就越高,業內黑話和零碎概念就像是通關密語,在這種藝術形式的殿堂門前充當「過濾器」,篩選掉一部分受眾。而《樂隊的夏天》又是典型的綜藝娛樂,像《奇葩說》一樣的文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