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回家,你會參加同學聚會嗎?無論你是否參加,你都要明白:真正的友誼不靠同學聚會來維繫。
一、以攀比炫耀為目的的同學聚會
全世界的同學聚會都大同小異,這是我看完《東京男子圖鑑》第5集之後的體會。
《東京男子圖鑑》講述了男主角佐東翔太(以下簡稱翔太)在東京20年間的故事,劇情有關愛情,工作,創業。男主角在各個階段經歷的事情,我們都能夠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從而產生共鳴。
第5集中的同學聚會就是一個特別鮮明的例子。
翔太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很有名的公司綜合商社工作,進公司三年的時候,年薪達到50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34萬左右)。而在他決定要參加高中同學聚會的時候,年薪已經達到了120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75萬左右)。
女朋友對他在周末也要穿西裝打領帶,手提公文包參加同學聚會的舉動很意外,以為他有特別想要見的人。實質上,翔太參加同學聚會只有一個目的:炫耀,炫耀在東京成長的自己。
剛開始如他所願,因為高額年薪,外表光鮮,成了同學們話題的焦點。他享受著同學們的吹捧,沉浸在所有的人都圍繞著他,仿佛自己站在舞臺中央的聚光燈下的感覺。
班裡混得更好,高中時期人氣王的到來,打破了他繼續做美夢的幻想。
實際上,從高中時期,翔太就不是大家的焦點,而是被人忽視,甚至被排擠的那一個。
他來聚會的目的沒有達成,喝酒吃飯,開始變得不自然,這個過程中,他的內心在重建,畢業幾年好不容易攢起來的驕傲,在那一刻,煙消雲散。
成年人的世界裡,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理由。其實,每個人來同學聚會都有目的,純粹為了增進感情的同學聚會太少了。
為什麼有些人參加同學聚會前要精心打扮,甚至會把僅有的幾樣奢侈品「掛」在身上,生怕別人沒看到他穿了名牌。
因為不想被人看不起,面子比裡子更重要。
正如電影《夏洛特煩惱》中的夏洛,沒有撕掉標籤,和司儀撞衫的那套衣服,是他用來遮掩自己窘境的遮羞布,是他不想被昔日同學看不起的虛榮心,是他想給自己贏得的最後一絲尊嚴。
二、只有過往回憶,沒有新的交集
席間大家聊的都是高中時候的事情,一群人唯一的交集,只有那段早已過去多年的時光。
是啊,畢業之後,我們各奔東西,再聚首時,早就不是當初參與彼此生活的那個人了。
有多少人,自畢業後,就沒了聯繫,再沒有走進過對方的生命裡。
電影《山河故人》中有句臺詞: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
早點明白,早點釋懷,早點接受同學聚會只能回憶過去的無奈。
除了回憶,剩下的話題就那麼幾個:現在做什麼工作?在什麼公司上班?年薪多少?買房買車了嗎?結婚生子了嗎?老公有錢嗎?老婆漂亮嗎?
有孩子的坐在一起,攀比老公,討論育兒大法;年薪高的成功人士坐在一起,互換名片,互相恭維;沒混出名堂的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彼此取暖,難掩尷尬。
這場看似單純的聚會背後,有明裡暗裡的攀比、妒忌、炫耀;有利益互換,價值互通;有階層鄙視鏈。
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都無法心甘情願接受別人混得風生水起,而自己還在底層掙扎,特別是這個人原本和自己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這種對比,昭示著對方的風光,映射著自己的不堪。
而比這更殘酷的是,當初你瞧不起的人,現在混得比你還好,擁有你沒有的東西。
三、嫉妒無處不在,哪怕他是你最好的朋友
一直以來,翔太都有點瞧不起丸尾。
但因都曾被邊緣化,還有很晚才學會自行車的共同經歷,讓兩個人成為了好朋友。
丸尾是個有點靦腆,沒什麼存在感的人。畢業之後就留在了家鄉,很早就結婚生子了。
讓翔太沒有想到的是,丸尾已經在家鄉擁有了一套獨棟房。
聚會那天晚上,站在丸尾家前,抬頭看著房子,翔太心裡五味雜陳。
回家之後,他告訴自己「我是走不了那種路」,暗示自己不會選擇回老家過那種安逸舒服的生活,但還是無法掩飾他對丸尾的妒忌。
人很容易妒忌,能夠真心為別人獲得的成績感到高興,心甘情願為別人鼓掌的人,真的很少。不是因為我們性格陰暗醜陋,而是人性本就如此。
印度經典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有這樣一句臺詞:你的朋友不及格,你感覺很糟;你朋友拔尖,你感覺更糟。
《來自星星的你》中,千頌伊對著「閨蜜」說了這樣一段話:「聽說人心就是如此,看到處的地方比自己好的人,不是想著我也要去那裡,而是你也來我這泥潭裡吧。」
有對比就有傷害,越是相熟的人比自己過得好,我們心裡越不是滋味。
閨蜜比你過得好,你會失落;劉亦菲比你過得好,你卻不會在意。
比較是我們的天性,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是一種刻在我們基因裡的本能,這是一種很微妙的情緒,我們不會表現出來,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那麼一點兒。特別當這個別人還是跟自己原本不相上下的熟人時,嫉妒會更微妙。
這就像你在北上廣深辛苦打拼,雖然每天自嘲自己是社畜,但還是覺得自己比老家的同學有本事,混得好。
但當你過年回家,看到老家的同學買車買房,娶妻生子,過著幸福不用996的生活時,你在大城市堅守的東西瞬間變得一文不值,你可能會懷疑自己選擇的這條路真的正確嗎?
於是,「裝」成了我們的「必備技能」。因為虛榮心作祟,我們開始「裝」,因為沒有人想被別人看不起。
《後來的我們》中有一個場景,我印象極其深刻。
北漂的林見清過年回老家,為了面子,租了輛車,年終獎加上借的錢,給老家的同學們買了人手一份的烤鴨。
在同學聚會上,各種吹牛,以為同學們是誇讚自己,實際上,別人不過是看破不說破,話裡話外都是對他的嘲諷。
他逞強搶著買單,但面對三千多的飯錢,一直「裝」的他,裝不下去了。
最後是曾經一起在北京漂泊,後來回到家鄉,如今已經是縣長秘書的好朋友買了單。
北漂林見清的窘迫與家鄉公務員同學的體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人就活一張臉,回來多丟臉啊?」
簡單一句話,戳破了無數如林見清一般「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那顆敏感脆弱,害怕被人比下去的自尊心。
四、結語
當同學聚會淪為假面社交,不必糾結要不要去參加,想去就去,不想去也不必勉強。
身為成年人,光是應付生活已經滿身疲憊,何必再去同學集會上「演戲」?
劉瑜在《送你一顆子彈》中寫道:
那些與你毫無關係的人,就是毫無關係的,永遠都是毫無關係的。從認識的第一天開始,其實你就知道。就算是笑得甜甜蜜蜜,尤算是有過無關癢痛的來往,就算你努力經營這段關係。而那些與你有關的,就是與你有關的,是逃也逃不掉的,就算你們只見過三次,就算你們三年彼此才搭理一次,就算是你直想不起他的樣子,就算是你們隔著十萬八千裡。有些人註定是你生命裡的癌症,而有些人只是一個噴嚏而已。
真正的朋友不靠同學聚會來維繫感情,真正的朋友不一定是同學聚會上抱在一起唱「朋友一生一起走」的那群人。
真正的友誼與彼此的薪資,職位,地位無關,在這個利益捆綁的社會裡,你需要一段相對純淨的友情,而這段情誼需要你用心經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