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下午3點,在第十屆中國畫節·第十三屆文展會桑火堯作品特展的展區內,擁有全網近100萬粉絲的九零後舞蹈老師潼潼ni和她的團隊正在精心製作著用於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發布的短視頻。鏡頭裡,潼潼ni將極具代表性的舞蹈藝術和頂尖畫作大師作品相結合,打卡中國畫節,不僅活躍了展會現場的氛圍,也為網上的粉絲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
這是今年中國畫節廣大群眾通過新媒體渠道參展觀展的生動剪影。為更好地配合線上宣傳,將中國畫節影響力傳播最大化,北京字節跳動山東公司整合平臺優質的網紅達人資源,精心篩選出10餘組與活動主基調較為搭配的網絡達人共計30餘人,對中國畫節進行實地採風。超1億粉絲的達人矩陣,讓展會以全新的形式走進群眾,有效提升著中國畫節的社會知名度和公眾影響力。
梅蘭竹菊裡參禪悟道
「文以載道,書畫分享著文化,分享著民族的深厚底蘊和時代精神傳承著人文精神和民族信仰。」在文展會中國畫方陣,當代著名禪師、佛教文化學者延參法師正在通過現場直播的形式為跟隨參展的現場觀眾和線上觀眾分享中國畫裡的禪機和智慧。
延參法師禪風俊朗,精通禪理,他一貫奉行「尊重生命,傳播寬容,坦然人生,開心生活」的中心思想。為人風趣幽默,在談笑中,便把人生的哲理、處世的態度,詮釋得淋漓盡致。此次直播,延參法師從一幅幅中國畫作說起,從紅茶一樹霞光似錦,到紅竹一支喜報平安,從金雞報曉到山水言志,延參法師用通俗的語言傳遞著哲理哲思,既讓人享受了妙語音聲,又為人指點了迷津。
延參法師特別鍾情今年的梅花展,在於希寧的梅花畫作前,延參法師說:「梅花不僅是一種花草,而是代表了更多、更好、更美的事物,梅花所蘊含的生命意義和精神,在歷史發展長河中映照出我們民族深厚的文化內涵,古樸久遠,耐人尋味。」延參法師表示,希望能通過這次直播更好地宣傳畫展,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脫口秀中傳遞美學意境
作為本屆中國畫節的重點展覽板塊之一,《西風烈》浩浩蕩蕩挺進魯臺會展中心,並成為本屆畫節的一大亮點。
在《西風烈》展區內,「魯生可畏」短視頻節目正在進行現場拍攝。據悉,「魯生可畏」由馮魯鵬、趙巖兩位達人組成,他們立足山東本地進行短視頻創作,視頻內容以趣味解說、演繹山東的風俗人情、特產文化為主,同時,對全國各省地域文化等內容都有涉獵。
「這次我們分區域錄了幾個有趣的小段子,目的就是為了宣傳這次中國畫節,同時宣傳咱們濰坊深厚的文化底蘊,把這次中國畫節的面貌以輕鬆愉悅的形式傳遞給觀眾。」趙巖說。馮魯鵬表示,新媒體宣傳和展會相得益彰,新媒體宣傳擴大了展會的知名度和知曉率,同時展會也給新媒體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文化載體,讓新媒體不僅是娛樂工具,也是藝術傳播的途徑。
「魯生可畏」的兩位達人本身就有十幾年的媒體從業經驗,做短視頻節目期間,他們一直堅持真人出鏡,得到了很多山東觀眾的喜愛。
文創展示寄託美麗鄉愁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在本屆文展會上,不同板塊的作品種類繁多、琳琅滿目,吸引著眾多人駐足觀看。
本次展會向全國遞出了「濰坊名片」,展示了許多富含地方特色的文創展品,聞名世界的各色風箏,展現青州農民精神風貌的農民畫及衍生作品,代表齊魯文化的孔孟系列藝術品都吸引了不少旅遊「大咖」前來。
不二旅行、二娃千裡看世界、山東Nini、亂碼等自媒體都紛紛來到現場,進行線上線下的互動。「很多人對一個地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我用沉浸式的體驗方法,給大家做介紹、做攻略,這次,我會通過直播和短視頻把濰坊優秀的文化集中展示給大家看,用鏡頭讓大家更好地了解濰坊。」二娃千裡看世界的創作者陳思雨說。作為抖音官方旅行品類「扛把子」,陳思雨為粉絲提供更多的遊、購、娛樂選擇及指向性參考價值,全網粉絲已達500多萬。
不二旅行製作團隊的劉悅表示,作為一名旅行達人,她特別關注當地的特色文創作品,因為它們承載著人們對故土的依戀和熱愛,是人們對鄉愁的寄託,希望能通過線上互動的形式更好地展現濰坊的魅力。(記者 劉偉 王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