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的車市環境眾所周知,概括而言,就是兩個字:「很南」。整體車市全年負增長已成定局。
在這樣的情況下 2019 年全年,一汽-大眾終端累計銷量(含進口車)達2,129, 976 輛,成為國內首家跨入年銷量 210 萬輛陣營的乘用車企業,市場份額也進一步提高。
大環境雖如此,但一汽-大眾卻很擅長逆勢向上,從 2019 年 4 月開始,連續 9 個月問鼎車企銷量榜冠軍,並成功奪得年度冠軍。
鑑於此前的三強角逐者,另兩強的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在車市寒意下的表現穩定性不如一汽-大眾,因此一汽-大眾這個年度冠軍的含金量是沉甸甸的。
聽到這裡,社友們可能想問,在全取冠軍的背後,一汽-大眾究竟做對了哪些事?
首先是審時度勢,精準落子。
在中國車市下滑、入門級市場不斷萎縮且自主品牌壯大的情況下,一汽-大眾排除外部幹擾,堅決導入面向年輕化群體的捷達品牌。
憑藉時尚化的外形設計、比肩自主品牌的高性價比、德國大眾的出色質量以及一汽-大眾的優質服務,捷達品牌做到了「捷足先登」,在上市不足 4 個月的時間內,VS5、VA3 兩款車的銷量就達到了4. 3 萬輛。
「雙探」SUV的成功,同樣是基於對市場的深入洞察與精準出擊。探嶽月銷已經突破 2 萬輛,探歌也長期月銷過萬,穩居細分市場前三。
深耕中國豪華車市場三十年之久的奧迪品牌,也走在了消費升級的最前列,推出了全新奧迪A6L、全新奧迪Q8、全新奧迪Q3 及 2020 款奧迪Q5L等一系列時尚與智能兼備的產品,從而俘獲了更多的年輕群體青睞,交出了銷售新車688, 888 輛,同比增長4.2%的佳績。
其次是未雨綢繆,體系為王。
一汽-大眾的大局觀,還體現在堅持昇階體系實力上。
依託於「五大生產基地」的布局,一汽-大眾全年規劃產能達到 270 萬輛。年產能的充足,為一汽-大眾贏得冠軍車企,奠定了強大的底氣。
在上下遊產業鏈方面,一汽-大眾提出了共創賦能,在「全價值鏈共創」戰略下,多維度幫助供應商夥伴加速壯大和實現雙贏。一汽-大眾還專門搭建了數位化採購平臺,與供應商籤署了長期穩定的框架協議,助力零部件企業成長。
其三是順應時代,加速轉型。
在「新四化」下,一汽-大眾也早已通過多觸角布局,加速企業轉型升級。
2019 年,一汽-大眾還與大眾中國合資成立了「摩斯智聯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全新數位化體驗店,主動從供應鏈管理到研發生產,再到質保、銷售、售後等各環節實現數位化變革。
一汽-大眾移動出行服務品牌「摩捷出行」在吉林、成都等城市已經成功上線,使得一汽-大眾在共享出行領域亦佔得先機。
在新能源市場,一汽-大眾同樣卡位迅速。 2019 年先後推出多款電氣化車型,包括高爾夫·純電、寶來·純電、奧迪e-tron、奧迪Q2L e-tron的實力新車,開創了電動車市場的新格局。
寫在最後:
一汽-大眾就是這樣一家有著大格局和大手筆的車企,注重長遠發展,注重創新求變,注重共創賦能,緊跟消費者的需求推出更多順應年輕消費者的車型,再加上品牌的口碑效應,一汽大眾畢竟光明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