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上市公司財報解讀 NO.51
來源/新浪綜合
臨近年底,晨鳴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晨鳴紙業」)動作連連。僅12月4日就一連發布8個公告,其中幾個事項頗耐人尋味。
其一,收購子公司少數股東股權,增加對子公司的控股權。
根據公告,晨鳴紙業以自有資金收購控股子公司武漢晨鳴少數股東Aberdeen Industrial Limited和VNN Holdings Limited100%(以下簡稱「Aberdeen」和「VNN」)股權。收購完成後,上述兩公司成為晨鳴紙業的全資下屬公司,晨鳴紙業將直接及間接持有武漢晨鳴共計99.85%的股權。
晨鳴紙業表示,上述收購是為推進公司整合現有資源,聚焦製漿造紙主業,提升管理效率和質量等。
而有意思的是,Aberdeen和VNN分別持有武漢晨鳴26.41%、8.23%的股權,除上述資產外,兩家公司無其他資產;除為潤寶商貿16,000萬元銀行貸款提供質押擔保外,兩家公司也無其他負債和或有負債,並且2019年度收入、利潤均為0美元。
其二,合作公司欠債無力償還,晨鳴受讓股權以抵償債權。
根據微博微熱點,2020年12月13日~12月16日,在與晨鳴紙業相關的全部信息中,被提及頻次最高的詞語分別為:晨鳴紙業、融資、融券,頻次分別為655、278、240,全網熱度指數均值為1.44,峰值為7.38。
晨鳴紙業公告顯示,子公司青島晨鳴弄海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晨鳴租賃」)為解決上海和睿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和睿」)欠款問題,擬受讓上海和睿100%股權,以抵償上海和睿對青島晨鳴租賃人民幣6.19億元的債務,本次股權轉讓價款為人民幣1.77億元。交易完成後,上海和睿將成為晨鳴紙業的全資下屬公司。
對此,晨鳴紙業的對外口徑是「為了進一步壓縮公司融資租賃業務規模」。然而,外界似乎並不「買單」,並質疑公司搭上過億元接手的是「垃圾資產」。根據公告披露,上海和睿今年三季度淨利潤為-3092.22萬元,2019年虧損更多,為-5158.90萬元。顯然,上海和睿對晨鳴紙業來說,更像是個「燙手山芋」。
其三,通過子公司境外發債,並承擔連帶責任擔保。
晨鳴紙業擬通過境外全資子公司Meilun(BVI)Limited在境外發行總金額不超過10億美元(含10億美元)的債券,並由公司為本次發行提供無條件的不可撤銷的連帶責任保證擔保,擔保額度不超過10億美元(含10億美元)。
晨鳴紙業表示,此次發債是為拓寬公司海外融資渠道,建立境外市場信用基礎,優化融資結構,促進公司持續穩定發展,結合目前海外債券市場情況和公司經營需求。
從企業背景來看,作為大型造紙龍頭企業,晨鳴紙業創立於1958年,以造紙、金融、漿纖、地產、礦業五大產業板塊為主體,同時涉足林業、物流、建材等領域。晨鳴紙業在A股、B股以及H股三地上市融資,按說融資體量已經很大。而此次海外發債或透露出公司資金「饑渴」的狀況。其實,晨鳴紙業近幾年的資產負債率一直居高不下。2017-2019年,晨鳴紙業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1.34%、75.43%、73.11%。2020年三季度,晨鳴紙業總資產為945.95億,總負債為695.96億,資產負債率高達73.57%;有息負債佔總資產達到57.20%,存量債務高,償付壓力大。
2020年7月份,中誠信國際將晨鳴紙業的AA+的主體信用等級和「17晨債01」「18晨債01」 AA+的債項信用等級列入可能降級的觀察名單。
中誠信國際評級報告指出,目前晨鳴紙業總債務規模雖有所下降,但受前期融資租賃業務快速擴張及在建項目投資較大等因素影響,債務規模仍保持高位,債務期限結構有待改善且貨幣資金受限水平很高,短期償債壓力較大。根據2020年三季報,晨鳴紙業前三季度營業收入221億元,同比增長0.2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8億元,同比增長0.82%,營收利潤均微漲;2019年,晨鳴紙業實現營業收入303.95億元,同比上升5.26%;利潤總額為20.48億元,同比減少36.11%。
對於利潤下滑的原因,晨鳴紙業表示,主要是因為市場環境較差,造成當期機製紙價格下降幅度較大,同期相比經營性業務利潤下降。
另一方面,在建項目近幾年投入較大,資金佔用導致財務費用有所增加,影響了當期盈利水平;同時,融資租賃業務的部分應收債權轉讓產生了部分信用資產減值損失,2019年資產減值損失明顯擴大,對公司利潤形成侵蝕。
那麼,晨鳴紙業還有機會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嗎?
如今,在政策的加持之下,造紙市場或將迎來「春天」,而能否抓住機會則取決於企業自身。特別是今年下半年以來,在"限塑令"擠壓下,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宣告退出市場的同時,也催生了"白卡紙"市場的火爆發展。
11月份,國家商務部和海關總署又聯合發布了《關於調整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的公告》。隨著造紙業加工貿易政策調整,木漿生產迎來利好,這對晨鳴紙業等造紙企業來說,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在政策的推波助瀾之下,晨鳴紙業、博匯紙業等造紙企業對白卡紙進行了輪番提價。根據漲價函,自12月起,紙企生產的部分文化紙產品再次提價,提價幅度基本均在200元/噸。同時,生產工廠也對其產能加大了投放力度。微博輿情通顯示,2020年12月9日~12月15日期間,全網有超過5000條信息。從信息來源看,微博信息超過三分之一,客戶端信息接近30%,兩者佔據大多數。從性質來看,非敏感信息在12月9日達到一個峰值,涉及相關信息有2470條,同時還也有敏感性信息135條,主要涉及「股份」、「文化」「白卡紙」以及「汙染」等關鍵詞。
目前來看,還是有不少機構對白卡紙市場呈審慎態度。華西證券輕工行業分析師戚志聖表示,直至明年下半年之前,市場的供需關係都會相對比較樂觀。但是明年下半年白卡紙的產能,在投放出來以後,第一是看各地政府對限塑令的推進程度,第二是看其產能投放的速度。
因此,不僅需要關注供需的波動,還要注意政策實施以及投放速度對產能帶來的影響。
參考資料:
保證金暗藏貓膩?晨鳴紙業危機四伏,負債高達728億元,界面新聞,2020.08.13
最嚴「限塑令」使這種材料成新寵 晨鳴紙業等受益,財經網,2020.11.09
聲明:本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