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嶽飛手下得力大將,殺死嶽飛弟弟嶽翻,以命護嶽飛安全

2020-12-03 心安歷史說

什麼是血海深仇?莫過於國恨家仇。

往大了說,亡國之恨,應當用舉國之力報仇。但是人畢竟是人,但凡沒有威脅到自身利益,什麼滅國之仇、什麼民族大義,都是浮雲而已。

所以說,家仇必報。滅門之災、奪妻之恨,是個有血氣的男人,都不會咽的下如此血海深仇。前者,清康熙年間施琅,一家老小被鄭經盡數屠殺,迫使施琅投奔姚啟聖,共同完成了收復臺灣的大業;後者,豹子頭林衝,先是一忍再忍,換來的是林娘子被調戲、草料場暗殺,是可忍熟不可忍,逼上梁山。

但是,南宋中興四將之一的嶽飛則不同以上諸位。面對著自己親弟弟嶽翻被陣斬的血海深仇,竟能放下仇恨接受降將。

兄弟如手足,兄弟被殺,亦如斷臂之恨。家仇如此,在有足夠權力去決定仇家命運時,嶽飛選擇了放下。放下家仇,為了國家大計。

將軍額上能跑馬,成大事者必有氣量。嶽飛的氣量換來了一位得力幹將——楊再興。並且這位降將也未曾給嶽家軍蒙羞,在生命的岔路口,他選擇用自己的生命來保護主將嶽飛。帥將之間超越生命的情誼,正是嶽家軍戰無不勝的秘訣所在。

家仇

趙構南下逃脫金人的追捕,金人以摧枯拉朽之力迅速佔領了長江以北的絕大多數地區,金佔區的漢族百姓生活在異族的壓迫之中。

期待朝廷的救援?不可能,當時,金國貴族搜山檢海尋趙構,趙構帶著少數親兵和立朝的班底向南亡命逃脫,各路國家軍隊也是不斷向趙構聚集,給予趙構足夠的安全感,也能在趙構最缺乏安全感時掙個眼緣,以此在南宋新朝封官加爵。將領們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因此官方軍隊自顧不暇。再者,南宋穩定後,趙構一朝數次北伐,也是置北岸百姓於不顧。單由嶽飛第四次北伐來說,嶽家軍雖然孤軍深入,但在自身能力強勁和北方故國百姓的積極配合下依舊勢如破竹。金軍節節敗退,眼看著嶽家軍光復故都開封指日可待。奈何趙構、秦檜求和心切,拋棄北岸所有戰果,十二道金牌迫使愛國將領嶽飛撤回。趙構此舉不僅挫傷士氣軍心,更是放棄北方敵佔區的全部百姓。

正如嶽飛在《乞止班師詔奏略》中所說的:

「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南宋偏安一隅拜趙構、秦檜所賜。

無論如何朝廷靠不住,既然如此只有民間武裝自保。建炎南渡時期,官方的軍政在重構,民間的鄉野村夫也在抱團取暖,形成一方豪強。他們其中大多數自保,這些民間武裝使得趙構很沒有安全感,朝廷打壓這些豪強已經提上來日程。

恰巧,紹興元年,擁兵十萬、佔據道、賀兩州之地的草寇曹成,因為貪圖錢財,進軍南下,掠奪嶺南財產。此時的楊再興便是曹成的部下。

本因出師無名而懊惱的趙構抓住了機會,藉以剿賊的名義派出嶽飛鎮壓曹成,以削弱天下民間武裝,這一不可控因素。

曹成扼守莫邪關,呈現出螳臂當車的姿態。嶽飛自是為了民族大義,多次勸降曹成。未果,張憲領兵出戰。

張憲麾下郭進破關,嶽家軍排行第五的虎將韓順夫領兵推進,曹成軍隊敗北逃出關隘。本來事情就該因此了結,怎奈楊再興領敗兵劫營韓順夫,韓順夫斷臂身亡。

為什麼勇武的嶽家軍會失敗?戰力排行第五的韓順夫輕易地倒在戰場之上,戰無不勝的嶽家軍在哪?

嶽家軍之所以戰無不勝是因為其治軍嚴謹、團結一心。而這時的嶽家軍中盡出現了敗類。

韓順夫以為區區草寇不堪一擊,從戰況上看破關、敵軍敗逃。於是他便開始,飲酒作樂,享受從關中掠奪來的美女。這種姿態怎能有半點嶽家軍的作風,驕兵必敗,所以韓順夫就死在了楊再興的刀下。

韓順夫必死,戰前卸甲縱性,焉能不死。他應該慶幸死在楊再興的刀下,不然他就會以更為屈辱的方式結束一生,死在嶽飛的刀下,死在軍法的刀下。一位赫赫有名的將軍沒有死在戰場,反而死於亂性的軍法,何其屈辱。

楊再興重奪莫邪關,糧軍統制王經再攻,這一次嶽飛的弟弟嶽翻被楊再興陣斬。如果說第一次兵敗是因為韓順夫驕縱放肆,讓楊再興鑽了嶽家軍的空子。那麼此時嶽翻被陣斬足以看出楊再興絕非常人。事關重大,張憲親自上陣,莫邪關破,楊再興向廣西方向逃竄,終於在一條水澗裡,楊再興被張憲活捉。

楊再興被壓到嶽飛帳下,本來難逃一死。

誰料嶽飛見楊再興氣宇軒昂,恰巧楊再興也有招降之意。嶽飛不計前嫌,自此楊再興成為了嶽家軍的一員虎將。

陷陣

宋紹興十年,嶽飛開始了第四次北伐,榮耀與無奈盡在此役。嶽家軍擁兵十萬,在張浚、韓世忠等中興大將的協作下,共同北伐金國。在開戰之初,趙構密信各路主帥,此次北伐的主要目的是揚軍威,國土不可盡取。兵馬未動,便自縛手腳,這便是趙構的風格——懦弱,北伐的目的便是給逼迫金國議和,再續宋遼時澶淵美夢。

這年七月八日,嶽飛主力軍張憲兵臨陳州;王貴圍困洛陽。眼看著北宋西京洛陽就要光復,北伐形勢一片大好。就在此時,嶽飛後方的張浚部開始逢合趙構的意思,開始撤軍。秘密撤軍,實現沒有通知嶽飛。早一些,嶽家軍還沒有將兵力四散出去;晚一些,戰局形勢轉化為嶽家軍的戰績,金兀朮會因為大敗而收縮兵力。可偏偏是在嶽飛身邊兵力最薄弱時,張浚開始撤退。明顯置嶽飛、嶽家軍於不顧。

金兀朮在嶽飛之前得到了張浚撤退的消息,他大喜過望,幾乎在一瞬間集結了1.5萬金軍精銳部隊向嶽飛的大本營進攻。此時的嶽飛將大本營設立在潁昌城(今河南許昌)東南端的郾城縣內,此時嶽飛身旁只有為數不多的背嵬兵(嶽家軍主力騎兵)還有一部分遊奕兵(嶽家軍偵察兵),剩下的主力部隊全部發往前線。此時的郾城縣顯然成為了嶽家軍最為薄弱的部分。

當嶽家軍發現金兀朮的金兵時,已經是在郾城縣20裡處。嶽飛可以逃跑,但是他選擇了迎戰。嶽飛終將是嶽飛,臨陣逃跑會削弱士氣。嶽飛這個人便是嶽家軍的軍魂。

金軍主力兵種有:

鐵浮屠,重甲騎兵,全身連帶馬匹包裹重甲,行動緩慢卻如同銅牆鐵壁;

拐子馬,輕騎兵,從大軍左右兩邊殺出,不斷左右迂迴,衝散地方陣營。

當天,金兀朮領鐵浮屠三人一組,馬匹之間以鐵鏈相連,增加衝擊力。

嶽家軍士兵身穿重甲攜帶長刀、巨斧。長刀兵在前,半蹲身子迎戰鐵浮屠,斬馬腿;巨斧兵隨後擊殺漏網之魚。

當時戰場,鐵浮屠第一排接連倒下,連帶著後方騎兵陣型大亂,潰不成軍。金人相繼死於巨斧兵、自家踩踏中。

嶽家軍也傷亡慘重,這種取勝方法,無疑犧牲了長刀兵的生命。一位位長刀兵被踩成肉泥。無奈之中的辦法,鐵浮屠重甲包裹,馬蹄是唯一的弱點。

當天金兀朮衝鋒十次,皆敗下陣來。

正當亂作一團時,一個宋軍騎兵衝入金軍陣中,左右廝殺,仿佛尋找著什麼。此人正是楊再興,他單騎陷陣,尋找金兀朮,要以彼之道換之彼身。

可是金兀朮躲了起來,楊再興無奈身負十多處創傷,殺敵百餘人歸隊。金軍撤退。

赴死

此次小規模交戰後,朝廷僅僅只頒發了一封嘉獎信。援軍沒有、張浚部重新回到戰場不可能。不變的是嶽飛。

七月十三日,金兀朮重新集結12萬大軍,向嶽飛駐地郾城縣進發。那天暴雨如著,300名嶽家軍巡邏隊在臨潁縣小商橋附近發現了12萬大軍。此時的楊再興正在300偵察兵中。

面對400倍於自己的敵人,楊再興沒有選擇逃跑,而是再一次勇敢的迎戰。大雨泥濘,楊再興再一次衝入敵陣,如入死地,甚是勇猛。金軍甚至有少許潰逃之意。金兀朮怒氣衝天,派出千夫長、萬夫長迎戰。結果楊再興在激戰中斬殺萬夫長撒八孛堇,千夫長、百夫長百餘人,金軍兩千餘人。

最後,力戰不支,被亂箭射死。

楊再興完美的體現了嶽家軍的軍膽,300對12萬,陣斬2000餘金兵,何其神勇。雖然楊再興是降將,與嶽飛有著誅殺手足之恨。當時每當面對大義時,嶽飛選擇原諒,楊再興選擇赴死。

他可以退,甚至逃。沒有人會怪罪他,敵我懸殊太大。但是,他選擇與嶽飛一起面對,保全主將,為張憲、王貴的增援而拖延時間。

楊再興,南宋軍人之膽!華夏兒女之幸!

參考資料

元脫脫、阿魯圖——《宋史》,中華書局

南宋嶽飛——《乞止班師詔奏略》

相關焦點

  • 嶽飛的手下有哪些大將背叛了他?這些手下為什麼要背叛嶽飛?
    嶽飛的被陷害,現在我們公認的是趙構、秦檜、万俟卨和羅汝楫等人合謀,這個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爭議。其實在嶽飛被害的過程中,嶽飛的四個得力手下也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他們為了保全自己而背叛嶽飛,成為了被世人唾罵的對象。
  • 他一桿長槍用的虎虎生風是嶽飛手下的第一猛將,可惜最後死的很慘
    嶽飛將曹成收繳之後,楊再興成了嶽飛的俘虜,但是嶽飛卻不計前嫌,並沒有殺了他為自己的弟弟報仇,反而起了愛財之心,將楊再興收於麾下。楊再興跟了嶽飛之後,可以說是如魚得水,跟著嶽飛南徵北戰,憑藉他的勇猛無敵,立下戰功無數。還曾經試圖衝斬金兀朮,雖然最後失敗了。楊再興最後與金軍對戰的時候,在小商河戰死。
  • 嶽飛手下竟有三位大將背叛他?他們才是嶽飛死亡的直接推手!
    現在很多人說嶽飛之死是因為嶽飛過於剛直以致不知變通、政治敏感度低、情商低,不會處理人際關係,和同僚關係不好。還有說是因為他老是囔囔著「迎還二聖」所以趙構一心想要除掉他云云!還有人說他養私家軍犯了皇帝大忌,當然得死!
  • 他以300嶽家軍對陣12萬金兵,只為保護嶽飛,卻與嶽飛有殺弟之仇
    他就在兄弟情義和民族大義面前,選擇了後者,而這個選擇給他贏得了一員得力大將,並且此人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嶽飛的選擇是正確的,因為他為了保護嶽飛,用生命維護了嶽家軍的尊嚴,此人名為楊再興。 嶽飛從張俊手下偏將,一步步成長為南宋軍中柱石,之後便以光復宋朝江山,一雪靖康之恥為己任。四次北伐抗擊金人,收復了數座失地,金軍在強悍的嶽家軍面前,節節敗退潰不成軍。
  • 嶽飛將他引為心腹,他卻賣主求榮,在嶽飛死後極力劃清界限
    嶽飛因為母親姓姚,父親姓嶽,所以對姚嶽另眼相看,將他徵辟為屬官,姚嶽也因此進入了嶽家軍。姚嶽進入嶽家軍後,嶽飛對他十分關愛,他也表現出了對嶽飛的忠誠和信任。沒想到,嶽飛剛死,他就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嶽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死時年僅39歲。為了拆分對嶽飛忠心耿耿的嶽家軍,宋高宗趙構對嶽家軍進行打亂重組。
  • 嶽飛死前一個月,嶽家軍將領集體上書,向皇帝舉報嶽飛罪狀
    南宋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嶽飛被宋高宗欽點處死。一代名將就此走向殞滅。嶽飛的死在今天看來是必然的,不說他一心伐金,與當時南宋的政治目標背道而馳,他還幹涉太子的挑選還多次辱罵皇上甚至還創立私軍。對於這樣的人,皇上必須要弄死他。 雖然每當我們提到這起千年奇冤時,總是把罪過都推給秦檜。
  • 《嶽飛傳》中秦檜為何以莫須有罪名陷害嶽飛?
    《嶽飛傳》中秦檜以莫須有即或許有罪名陷害嶽飛父子。他為何要陷害嶽飛父子?1.秦檜反對立異姓皇帝,由反對議和變為忘仇議和靖康元年(1126年)冬金兵圍攻宋都城汴京。徽、欽宗被迫出城求和,被金扣在金營。最後,秦檜主子完顏宗弼,就是金兀朮寫信給秦檜說「:你每天都在請求和議但嶽飛卻正在謀取進攻河北,必須殺掉嶽飛,然後才能夠議和。」秦檜也認為嶽飛不死,終究要阻礙和議。自己也必然會遭到禍害,因此極力圖謀殺死嶽飛。
  • 嶽飛手下六大悍將,個個勇猛無敵,嶽雲第四,第二完爆趙雲
    一代名將嶽飛不僅用兵如神,而且武藝高強。嶽飛手下更是聚集了一大批能徵慣戰、勇猛非凡,令金人聞風喪膽的的悍將。這些悍將都在嶽飛的嶽家軍中效力,嶽飛的家軍是一支驍勇之軍,此軍中名標史冊的戰將多達一百多位。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嶽飛手下的六大悍將都有哪些?六、狄雷平西王狄青的後人,本是個叫花子,因為武藝突出被金門鎮總兵傅光賞識。嶽飛被困牛頭山之時,狄雷前往救駕。
  • 嶽飛精忠報國,秦檜為何以莫須有罪名陷害嶽飛
    很多人認為趙構是擔心被武將篡權才殺嶽飛的,但事實是趙構就是單純地被金人嚇破了膽。趙構要真的是擔心篡權,後面怎麼弄出一個敢騎在他頭上的奸相。後期趙構見秦檜,隨身都要帶刀以防被秦檜謀害,這可是史書記載的。那為什麼趙構容得下這種隨時可以要他命的權相,卻容不下忠心耿耿的嶽飛呢。
  • 精忠嶽飛:嶽飛真實的文武造詣如何?
    嶽飛真實的文武造詣如何? 嶽飛,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 、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先來說嶽飛的文採造詣:嶽飛是書法家、詩人文採自然很高。
  • 嶽飛被殺後,他冒死救下嶽飛兒子,嶽家為感恩,約定兩家永不通婚
    面對趙構抱頭鼠竄、宋朝屢戰屢敗,嶽飛卻以一人之力挽救了戰局。可惜的是,趙構和秦檜似乎刻意打壓他,最終他被冤死。嶽飛被冤殺後,他冒死救下其兒子,嶽家為感恩,提出兩家永不通婚。 先簡單介紹下嶽飛冤死的原因,現在一般人都認為是嶽飛不知進退,觸怒皇權導致自己被殺。事實是這樣的嗎?
  • 嶽飛被趙構殺害,真的是因為他要迎回二聖?專家:嶽飛沒那麼笨
    提起嶽飛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精忠報國」這四個字,在很多人的認知當中嶽飛都是一個愛國的大英雄,宋朝也正是在他的一次次浴血奮戰中才得以保全,不幸的是嶽飛最後卻被奸臣秦檜和趙構所害,讓人唏噓不已。提起趙構人們都會想到嶽飛,因為嶽飛是宋朝著名的忠臣名將,最終卻被皇帝害死,近千年來世人一直都在替嶽飛喊冤,而且一致認為趙構殺死嶽飛就是為了阻止他迎回二聖保住自己的皇位,事實上,迎回二聖是他在繼承皇位時候給予天下人的承諾,否則的話自己的皇位也不會坐得這麼安穩,不過,小編認為這種說法一點都站不住腳,嶽飛雖然是一名武將,但是絕不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否則的也不會成為一代名將
  • 宋高宗為什麼要殺嶽飛?一代名將嶽飛,不是戰死沙場,而是被害死
    韓世忠、張俊、嶽飛三大將,情況各異,張俊最早帶兵追隨高宗,最早恭請高宗登基,最早擁護高宗南渡,最早主動交出兵權,無條件地交出自己統率的八萬大軍。他又是高宗的救駕功臣,故高宗對他禮遇有加。在此之前,張俊已改變矢志抗金的立場,力贊和議,對秦檜言聽計從。
  • 羅成的原型羅士信和嶽飛大將楊再興,誰更厲害?他21歲封行軍總管
    李世民俘虜竇建德後,曾讓李淵一定要留著不要殺,可是不知道出於何種目的李淵很快就殺掉了竇建德,並大肆捕殺竇建德手下,最終激起了劉黑闥之亂。公元622年劉黑闥橫掃河北,在相州自稱漢東王,他擊敗了除賦閒的李世民、平定江南的李靖之外的幾乎所有唐朝名將,李淵被迫又再次起用李世民。
  • 《嶽飛傳》武力排行,嶽雲墊底,誰排得上第一
    看過《嶽飛傳》這部作品的小可愛們,一定都清楚這其中的四個武功高強的能手,他們就是生前遇到強敵諸多的嶽雲,身為金兀朮乾兒子的陸文龍,高大威猛、力量強大的金彈子,嶽飛手下最為得力、槍法使得出神入化的高寵。要說這武力排行,咱們還真得好好說道說道。
  • 宋高宗害死嶽飛後,嶽家軍為何沒有譁變,起兵為嶽飛報仇?
    最終嶽飛、嶽雲、張憲遇害,不過很多人感到奇怪,嶽家軍為何沒人站出來,為嶽飛報仇呢?南宋初年,由於戰爭形勢的變化,先後出現了三支著名的軍隊,分別是嶽飛率領的嶽家軍,韓世忠率領的韓家軍,以及張俊的張家軍。這三支軍隊,以嶽家軍的戰鬥力最強,實力最為雄厚,堪稱是南宋王朝的擎天柱。不過,嶽飛被捕、遇害過程中,嶽家軍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嶽飛伸冤,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嶽飛手下12位將領,為何有9人指認他謀反?莫非史書寫錯了?
    而南宋為了鞏固皇權,也試圖趁機打壓手握重兵的將領,比如嶽飛和韓世忠。此次議和,金國是有條件的,其中最關鍵的一條就是「必殺嶽飛,而後和可成」。宋高宗趙構與嶽飛君臣之間雖然有隙,但他也不會輕易動殺心,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嶽飛對國家的重要性。但是在外部的壓力之下,再加上內部矛盾,嶽飛立刻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 嶽飛遇害,小獄卒將嶽飛遺體「偷」走掩埋,守墓20年,結局如何?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午時三刻(11:45),民族英雄嶽飛,在大理寺監獄被處於斬刑。嶽少保遇害後,有兩個小人物,做出了令全國轟動的大事而名留青史。一位是捨生取義刺殺秦檜為嶽飛報仇的施全,另一位是冒死給嶽飛收屍的隗(wei)順 。施全刺秦,猶如荊軻刺秦王一樣,失敗了,他被秦檜擒住處死。那麼為嶽飛收屍的隗順的結局如何呢?
  • 宋高宗想殺嶽飛,但不好親自動手,於是假手秦檜
    嶽飛結過兩次婚,育有五子二女,秦檜只殺他大兒子嶽雲,他不怕其他子女找他報仇……?當代史家錢穆先生著《國史大綱》認為「高宗決心對內加強統治,而無意於對外恢復」,所以「嶽飛不得不殺,韓世忠不得不廢」。嶽飛手下人馬本來就有三萬多,剿滅楊么後,把楊么部卒六萬人盡數收編,加上他自己原有的人數,已達十萬。當時宋朝面積才多大?
  • 殺死嶽飛的不是秦檜,也不是宋高宗,而是古代政治上的流氓文化
    就是為了保留一線生機,希望能等來朝廷改變心意的旨意,希望答來東西兩線大路重新來與他會合,滅金兀朮、搗黃龍府!可惜,嶽飛只懂軍事,不懂政治;只懂做事,不懂人心。他沒等來援軍復返,卻等來宋高宗連發的十二道金牌,催他徹軍回朝!嶽飛只能徹軍。但他不知道的是,宋高宗要徹的不止是他的嶽家軍,還要徹掉他嶽飛嶽鵬舉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