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禁菸,紅軍比我更牛

2020-12-14 劉明生說長徵

清代檔案史料中,詳細描述了林則徐虎門銷煙的細節,稱其視錢財如無物,與歷來官員不同。

他大刀闊斧幹成此事,先是掌握了所有煙商、貪官汙吏之名單,再限定這些人三日內交出全數鴉片,並寫一封保證書,如若以後再夾帶售賣,按照律法處理,絕不容情。

作為近代禁菸祖師爺,林則徐採用海水浸化法消滅大煙,讓罌粟花花敗於我國國土。

但他一人之力難免微弱,大煙屢禁不止,荼毒百姓,又囂張了大半個世紀才消停下來。

而禁菸有功者,就是崛起的中國工農紅軍。

土地革命時期,各地紅軍開展轟轟烈烈的禁菸運動。

林老若泉下有知,估計都得誇紅軍一句:後生可畏,禁菸,你比我更牛。

清政府垮臺後,中國政治舞臺你方唱罷我登場,先後由孫中山的臨時政府、北洋軍閥和南京國民政府把控局勢。

他們都曾運用各種手段禁菸,取得的效果卻微乎其微。

1912年1月,國父孫中山為根除百年之毒,下髮禁煙令,通告各省都督加強鴉片的打擊力度,拉一把已經陷進去的人。

廣東、安徽、江西支持孫中山的決策,積極貫徹執行,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禁菸從根上抓起,規定民眾不可以私自種罌粟,不能存在鴉片的貿易流通,軍中的官兵更得以身作則,碰都不能去碰這種東西。

在嚴格的管控之下,廣東僅花了一年的時間就肅清了煙毒。

如此成績,無異於是一種鼓勵,其他地區也充滿幹勁,就等著徹底與大煙說拜拜的那天。

但好景不長,袁世凱竊取了革命的勝利果實,孫中山被迫下臺後,頒布的各種法令自然也被廢止,禁菸令胎死腹中,如同霧靄般消散,中國進入了北洋政府時代。

袁世凱這個人呢,雞賊得很,想要權利,又想要好名聲,這不就得響應一下歷史的潮流,順應民眾的心意,表達一下自己也有禁菸之心。

但「學霸」優秀的作業在前,他連抄都抄不好,新實施的法令就是一紙空文,禁菸的舉措形同虛設。

等到他一頭撅了過去後,各地的軍閥又表面一套,背後一套。

這一夥軍閥分裂割據,擁兵自重,說是會堅持禁菸,轉身就用販賣煙土的買賣斂財。

今天,他們搜刮民脂民膏時,發現了一戶人家私藏了大煙,便以禁菸的名義把煙收了去,明天,就把大煙賣給大富大貴的人家,零成本,高收入。

禁菸?不存在的,禁了煙他們的軍餉從哪裡來?禁菸只是個幌子罷了。

到了蔣介石執政時期,不乏有識之士認識到了鴉片的厲害,提出把禁菸列入最重要的綱紀裡的意見,老蔣同意了。

禁菸機構、禁菸法條、禁菸運動,全國抵制鴉片的熱情空前高漲,大家還把虎門銷煙的6月3日定為全國禁菸日。

可是,蔣介石醉翁之意不在酒。

你說吧,禁菸就好好禁,可他倒好,想借禁菸這步棋,截斷軍閥的來錢渠道。

沒有錢了,軍閥無法繼續招兵買馬,他的威脅就可以小一點,有利於管理。

老蔣這麼做也沒毛病,畢竟古代帝王的帝王之道就是如此,近代政客可以借鑑效仿。

但他錯就錯在,他自己也想靠著禁菸來獲取不菲收入。

對,不允許各地軍閥私自買賣了,但官方可以買賣,這叫啥,叫壟斷。

民族危亡之際,不把這嚯嚯人的玩意兒趕緊處理掉,任由它在國內「興風作浪」,只為滿足自己的私慾,目光太短淺,也難怪禁菸會失敗。

但不用著急,中華民族總能在黑暗中尋求到一抹光亮,然後柳暗花明。

這抹光就是紅軍。紅軍禁菸是偶然與必然的結合。

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後,共產黨被迫退出了大革命,開始隱蔽起來做事。

蔣介石貼告示抓捕共產黨員,四處製造白色恐怖,黨組織就慢慢退出城市,轉到鄉村開展宣傳工作。

工農武裝怎麼才能壯大呢?必須依仗擴紅。

就拿川陝蘇區舉例。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第四次反圍剿失利,撤出鄂豫皖蘇區之後,轉移到川東北和陝南邊界地區,準備發展黨的組織,建立和鞏固川陝革命根據地。

無奈當地鴉片帶來的影響太大,很多吸菸者身體素質不行,要麼少氣無力,要麼面黃肌瘦,萎靡不振,擴紅工作面臨巨大阻力。

這樣的人自己生存都有問題,招到部隊裡來還得了,得帶壞整個隊伍的風氣。

況且,健康都沒辦法保障,瘦成一根竹竿,還能有精力去和敵人拼刺刀?指不定上了戰場,跑了幾步就喘上了。

就是這樣的社會背景,讓上級的將領認識到,要想擴紅,得先禁菸,不禁菸後患無窮。

怎麼做呢?對症下藥。當地的人種鴉片,吸鴉片,還迷信鴉片。

種鴉片是因為市場大,賣了能夠換取生活開支,紅軍便強行禁止種植鴉片。

你不是要來錢嗎,種別的,我允許你種有益於身體的穀類。

同時,禁止販運、倒賣鴉片,抓到了輕則罰款,重則接受法律審判。

這兩項就從源頭上解決了鴉片的再生和流通。

但是,已經在市面上出現的鴉片怎麼解決?

紅軍決定,分層次銷毀,把土豪劣紳的煙沒收,窮苦人家的煙收購,進行統一的銷毀,統統燒掉。

做完以上三點,再來推行禁食鴉片,效果一下子就出來了。

之前有些人對鴉片已經產生了依賴,沒關係,紅軍把煙館關閉,讓那些吸菸者只能忍著,紅軍再研製戒菸的藥,發放給當地的民眾使用,戒菸和治病兩手抓,妙哉妙哉。

如果這樣還不頂用,那就送去特設的戒菸所、戒菸訓練班、戒菸院或休養所,集中學習,集體反思,統一治療。

農民朋友怎麼不會牴觸紅軍的此等舉動呢?

因為紅軍平易近人,真正為老百姓的身體和收入著想,採用了接地氣的宣傳方式,比如唱歌謠、畫漫畫、貼標語,組織禁菸的文體活動,建立家庭招待站等以每家每戶家屬為代表的聯繫點,叮囑大家捨棄惡習,不要浪費錢去抽大煙。

通過這些執行效果近乎滿分的措施,川陝蘇區禁菸運動宣告成功。

起初,鴉片在川陝泛濫,徐向前在《歷史的回顧》一書中追憶:「人們說川北連老鼠都想抽大煙。」

張國燾稱,當地成年男子百分之九十以上吸食鴉片,壯丁幾乎找不出沒有菸癮的……

紅軍開展了禁菸運動後,以前種鴉片的田開始湧動著金色的稻浪,小孩、婦女都不再去碰大煙了,國民黨報紙《國聞周報》忍不住感慨:「在通南巴赤區內,我們走進這些地方,簡直看不到一根煙苗。」

川陝蘇區僅存兩年零四個月,這段期間就是蘇區人民綜合素質最好的時候。

長徵中,四支紅軍部隊走的都是偏僻山路,經過的地方十分落後,再次遇到了抽食鴉片的人。

紅軍一般不收菸鬼,但是能夠治療的,還是會吸納他們入伍,再讓軍醫給他們講課,幫他們戒掉菸癮。

狀況比較輕的,一般一個月左右,就可以改掉以往不好的習慣。

紅軍禁菸,相比於之前的臨時政府、北洋軍閥和南京國民政府來說,具有了持續性,無私性的特點。

紅軍將領、紅軍戰士,禁菸不是為了謀財,而是為民眾謀福祉,出發點不同,取得的結果自然不同。

紅軍,有文化,愛百姓,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歷史記載的每一個方面,都可體現出來。

林老若泉下有知,估計都得誇紅軍一句:後生可畏,禁菸,你比我更牛。

本文由劉明生說長徵【劉尚悅】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林則徐禁菸是,皇命難違,還是另有隱情?第一章
    簡介:林則徐(生1785年-8月30日--卒1850年-11月22日),漢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福州人)字元撫。清朝後期政治家,思想家,詩人。中華民族抵禦外辱過程中偉大民族英雄,其最為熟知的就是虎門銷煙。
  • 真實歷史,林則徐邀請這位武術宗師參與鴉片戰爭——林則徐和陳享
    據蔡李佛始祖館資料介紹: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則徐任欽差大臣,主持禁鴉片運動,即派出幕客楊畏三邀請蔡李佛宗師陳享輔助組織民勇,陳享組織廣州、佛山等地的壯勇,抵抗外侮(某些電影裡的相關情節變成了黃飛鴻,那時黃飛鴻還未出生)。該史實在TVB電視劇《南拳蔡李佛》中也有演繹。《南拳蔡李佛》劇照,左一為林則徐,右一為陳享陳享以及他的眾多蔡李佛弟子被林則徐招募,是時勢所趨。
  • 陝西渭南:林則徐寓所變身禁毒博物館
    林則徐與王鼎塑像以及林則徐所寫的王鼎編制的《十無益》。新華社記者 姚友明 攝民族英雄林則徐為恩師兼好友王鼎守心喪時曾在此居住近三個月,留下諸多歷史痕跡。如今,這裡已成為林則徐紀念館,兼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和禁毒教育基地的功能。
  • 「主降派」琦善:放下防備,洋人就會良心不安;林則徐:痴心妄想
    如果覺得有意思,不妨點個「關注」,您的認可,是我最大的動力。我們知道,在鴉片戰爭中,湧現出很多「奇葩」官員,尤其許多滿清貴族。其中有那麼一位,就非常「能作」。此人的政治生涯,幾乎每過一段時間,就要「作」一下,幹了不少荒唐事兒,他就是琦善。有趣的是,他每「作」一下,出事了,下去了,卻總還能起來,這是怎麼回事呢?
  • 林則徐的銅像,為什麼會矗立在美國紐約?專家:大有深意
    雖然幼時家貧,但是父親林賓日非常重視教育,所以在父親的啟蒙下林則徐不僅打下學問的基礎並有較好的品德。隨後林則徐遇到鄭光策和陳壽祺,對後期林則徐思想起到重要作用。1804年,林則徐鄉試中舉。1806年,林則徐擔任廈門海防同知書記,後來得到福建巡撫張師誠的賞識,在府上擔任幕僚,這也讓林則徐學習到很多政治、權術等學問。
  • 中國近代史上「禁毒第一人」 :林則徐與北京的淵源
    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其實這位禁菸鬥士還與北京有著不少的淵源。今年6月26日是第30個「國際禁毒日」。說到禁毒,人們首先會想到有「禁毒第一人」之稱的林則徐。178年前的6月,奉旨禁菸的欽差大臣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約120萬公斤。
  • 林則徐家教: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
    「人遺子,金滿贏;我教子,唯一經。」教導後世訓誡子孫讓他們成材從來不需要大筐金銀,只需要理念正確的家風。「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之所以存在,無外乎時移世易,艱苦奮鬥的作風已經被驕奢淫逸取代,不求上進自然一無所成。
  • 林則徐虎門銷煙時,為何將鴉片放入海邊石灰池?而不是直接用火燒
    許多有識之士看到這種情況中所蘊藏的風險,紛紛倍感憂慮,都提出說要「禁菸」,但是具體如何禁菸卻不知道,尤其是道光皇帝本人在即位之前,也曾經吸食鴉片成癮,深知鴉片危害的同時,也深知禁菸的難度
  • 林則徐的影響有多大?四萬美金一平方的紐約中心,樹立著他的銅像
    林則徐在清朝逐漸衰敗的情況下,依然堅守作為人臣的底線,不同流合汙,始終為了江山社稷著想,即使後來被誣陷貶黜,也絲毫不畏強權。從這一點上來講,十個慈禧都比不上一個林則徐。 林則徐的父親是一位教書先生,家裡雖然有人讀過書,但是家境稱不上多殷實,畢竟那個年代生的多,所謂僧多粥少,就是這個道理。林則徐小小年紀就有為家裡負擔生活的想法,於是他在讀書之餘開始偷偷學習剪紙的手藝。就這樣一直到長大成人,1804年的時候,林則徐參加鄉試,中了舉人,年底赴京趕考,雖然落榜,但依然擔任了廈門的海防同知書記,算是個不小不大的官。
  • 林則徐不為名為利,捨身取義,他是民族的大英雄!
    林則徐是民族大英雄嗎?什麼民族英雄,所有在外敵入侵之時,堅決抵抗的,大概都算?但無知世事,茫目排外,且從不審時度勢,一味只是憑著情結,蠻幹胡攪的,提倡又何益呢?林則徐最早的觀察到了世界動態,他最初的對世界描述和見解,沒有引起清政府的重視,卻被日本國高度重視,而走上了強軍強國的"明治維新「。
  • 林則徐虎門銷煙,為何不直接放火焚燒鴉片,反而要用海水浸泡?
    說起禁毒先驅,就不得不提起林則徐,一百多年前,他在虎門將收繳來的237.6萬斤鴉片全部銷毀,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鴉片在我國的泛濫。虎門銷煙,曾經轟動一時。由於清朝閉關鎖國,所以以英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完成工業革命後,開始大肆向清朝傾銷工業品,掠奪原材料。為榨取更多利益,英國開始喪心病狂地向我們傾銷鴉片,當時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普通百姓,吸食鴉片者大有人在。
  • 清代大書法家林則徐,行書智慧對聯真跡欣賞,筆勢勁健,結體挺拔
    林則徐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雖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於職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譽為「林青天」。對於林則徐的書法知道的人少之又少,在現存的林則徐書法中有以下特點:其一,林則徐書法以楷書和行楷為主,風格多屬剛健一類。
  • 虎門銷煙:林則徐為何不把鴉片燒掉,要頗費周折地放進海水裡泡?
    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清中後期,國內鴉片泛濫,清政府派欽差大臣林則徐赴廣東禁菸。在虎門,林則徐強徵洋商鴉片,進行集中銷毀。林則徐銷煙並不是簡單而省事的把鴉片一把火燒掉,而是把鴉片放進摻有生石灰的水中慢慢浸泡,十分費時費力。
  • 林則徐虎門銷煙,明明一把火就可全部燒光,為何費時費力用水浸泡
    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還!他認為禁菸是挽救民族,拯救蒼生的必然之手段,於是他奮筆疾書,羅列鴉片之危害,日日追索道光身邊,掰開了揉碎了地說。 林則徐其實是非常有眼光的將軍,他首先告訴皇帝:如果再不禁菸,大清的銀子就全都流到國外去了,到時你的國庫就會一貧如洗。顯然,這肯定是道光不高興的事。
  • 林則徐當初為何沒一把火把鴉片燒掉?事情可沒那麼簡單
    林則徐曾考慮過用桐油浸泡煙土,然後再燒毀的方法,但是事實表明,用此法焚燒過鴉片之後,會有20%到30%的煙土膏渣殘留在泥土裡。如果一些製作煙土的高手和老手,挖掉這些泥土重新提取鴉片,然後拿到市場上售賣,又後患無窮。
  • 四萬美金一平米的紐約,為什麼會樹立著林則徐銅像?
    多數去紐約的中國遊客都會發現:紐約曼哈頓區擺放著一尊林則徐鑄銅像。眾所周知,美國曼哈頓是紐約市的經濟發展重要區域。為什麼曼哈頓區會擺放著林則徐的鑄銅像呢?每個地區的居民生活得到了穩步提升,可是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房價卻居高不下。
  • 清代名臣林則徐,12幅行書《自作詩》欣賞:字如其人,剛正不阿
    很多人說林則徐的字是館閣體,其實不然,我覺得他是柳體的規範化,寫柳體一段時間後去臨林則徐的字,會對寫柳體有很好的幫助,他好像將柳味詮釋的比較通俗易懂。林則徐生前不是書法家,也沒人去鼓吹,而他的書法,真是爐火純青,中書協時下有幾人能比?
  • 林則徐為啥不直接一把火燒了鴉片,要用海水泡?看印度就知道了
    上到文武百官,下到普通老百姓都吸食鴉片,連行走都很困難,更別說上戰場殺敵,這也是當時的國人會被稱為「東亞病夫」的原因。 林則徐上書道光帝,指出鴉片的危害,請求全國禁菸,道光帝同意了他的請求。1839年6月3日開始,歷時23天,林則徐在虎門銷毀了收繳上來的兩百多萬斤鴉片。
  • 民族英雄林則徐與一次鴉片戰爭
    面對煙毒的泛濫,民族英雄林則徐獲得了道光帝的首肯,前往廣東展開禁言運動。到了廣東,林則徐從英國,美國等商販手中繳獲了鴉片兩百三十多萬斤,於公元1839年六月三日在虎門海灘親自銷毀。對於中國的禁菸舉措,英國政府表示強烈反對。以虎門銷煙為藉口,英國政府決定派遣遠徵軍發動侵略戰爭。
  • 虎門銷煙:海水浸泡石灰焚毀,林則徐百密一疏,還是被人偷了鴉片
    大家公認林則徐是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雖然他沒出過國,留過洋,但是通過敏銳的目光和思維判斷,他看透了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看透了洋人的險惡用心。(林則徐)比如在19世紀的鴉片戰爭時,英國殖民者大量向中國銷售鴉片,其目的就是把中國人民的身體健康摧垮,消弭清朝軍隊的戰鬥力,以便進一步的侵佔中國土地和財富。當時國人皆醉唯林公獨醒,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無不沉浸在「福壽膏」的毒霧中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