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家將,顧名思義,是八名家將,指的是二皇子費盡心機和財力,私下蓄養的八位高手,這八位高手一直跟隨在二皇子的身邊,是二皇子在武力方面最強大的實力。
一、謝必安。
根據原著小說,謝必安的謝幕是原著四十五章,貓膩是這麼描寫謝必安的:街角那個正在屋簷下躲雨的書生,忽然間飄了出來,殺入了戰局之中,只見他一拔劍,意洒然,劍芒挾氣而至,真氣精純狂戾,竟是帶著街上積水都躍了起來,化作一道水箭,直刺場間一位苦主!
好強悍的劍氣,竟是出自如此文弱的書生之手,場中那幾位偽裝成路人的六處劍手一時不及反應,也不敢與這雨劍相混的一道白氣相抗,側身避開,尖刺反肘刺出,意圖延緩一下這位高手的出劍。嗤嗤數聲響,尖刺只是穿過了那位書生的文袍下擺,帶下幾縷布巾,卻是根本阻不住他的一劍之威,只聽著噗的一聲,那柄無華長劍已經是刺入了一位苦主的身體!
謝必安扮演成一個書生,說明他本身的氣質符合書生。謝必安很強,但貓膩沒直接說他很強,而是通過白描的手法來敘述他的強。他出劍之快,出劍之瀟灑,武功之高都一一展示在我們面前。他不出手則已,一擊必殺,連經過專業訓練的六處劍手都不是一招之敵。
謝必安,二皇子八家將中最傲氣的謝必安,曾經說過一劍足以擊敗範閒的謝必安,出劍必安的謝必安。謝必安武藝高強,一般這樣的人都會有與眾不同的性格。他是一個有傲氣的人,對自己的劍術特別自信,打心眼裡瞧不起範閒,在他看來範閒不是自己一合之敵。
謝必安在出劍前的那一剎那,其實就已經知道,既然六處的人在這裡。那麼栽贓的計劃定然是失敗了,他雖然狂妄,但也沒有自信能夠在光天化日地京都街頭,將那些常年與黑暗相伴的六處劍手全部殺死。
但他依然要出劍,因為他心裡不服,他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手下被那些路人刺倒,而自己想要殺的苦主們雖然驚恐,卻是毫髮無傷,這種完全地失敗,讓他憤怒了起來。從而選擇了不理智而狂戾的出劍。
謝必安的缺點也很突出,容易被自己的情緒所左右。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就應該直接離開,而他卻因為心中不服,連自己的傲氣也拋之腦後,果斷出擊殺人。就想通過此來發洩自己的情緒。
殺死一個苦主也是好的,至少能為二殿下在與範閒的鬥爭中挽回些顏面,而且……只要這些妓女的親眷死了一個。範閒總要花很多精力在解釋這件事情上。
雖然不能否認謝必安對二皇子的忠心,但他也是一個會自我安慰的人,儘管自己的出手已經無濟於事,是受情緒擺布的結果,依然要給自己的出手找些理由安慰:給二皇子挽回顏面,讓範閒花些精力。
同時這也體現了他不是一個大將之才,不去計較大局的得失,反而在乎這些細枝末節。他輕輕握著劍柄的右手感到一絲熟悉的回顫,知道劍尖已經又一次地進入了一個陌生人的身體,又會帶走一個無辜者的靈魂,有些滿意,甚至是囂張地笑了笑。回劍,看著那位苦主胸前的血花綻開。
謝必安是個合格的殺手,殺起人來毫不手軟,甚至喜歡殺人這件事,在殺人過程中產生快感。謝必安悽涼無比地昏倒在街上的汙雨水之中,震起幾絲不起眼的小水花,身上滿是傷痕…私自出手的謝必安沒有自殺成功,對於範閒來說,能夠獲得八家將中的一人,實在是意外之喜。二皇子府上的八家將,在京都並不是秘密,今日這麼多民眾眼看著謝必安刺殺命案的苦主,對於八處的造謠工作來說,實在是一次極好的配合。
範閒真恨不得對躺在地上的謝必安說聲謝謝。……範閒沒有將謝必安押回檢察院的想法,就算最後問出此次謀殺苦主是出自二皇子的授意,但如果是監察院問出來的,這味道就會弱了許多。他此時直接將昏迷的謝必安交給京都府,其實何嘗不是存著陰晦的念頭。交過去的謝必安是活的,如果將來死了,以後的事情就將會變得格外有趣。
謝必安敗在自己的自傲上,敗在自己的情緒上,他和範閒對戰,根本不是範閒的對手,想自殺都自殺不了,最後成了範閒的棋子。範閒將他交給了京都府,然後謝必安就稀裡糊塗地死了。直接讓二皇子一系的京都府尹田靖牧停職查看,極大打擊二皇子的勢力。
二、範無救。
在御山道旁,在秋雨之中,監察院六處殺手出擊,以鐵釺滅口,驚住了範無救,令此人在事後不顧二皇子挽留,飄身離去。
在見識到了範閒的實力後,範無救及時認清形勢,不顧二皇子的挽留,飄身離去。雖然不能夠繼續享受榮華富貴,但至少能活著。
三、楊攻城。
他是一名高手,可是被人用數十柄硬弩伏擊的高手,沒有什麼辦法,除非他是葉流雲。鮮血順著渾身密密麻麻的箭杆往下流著,流出他的精氣神血魄,楊攻城喉中嗬嗬作響,卻不肯癱倒。黑衣人的首領走到他的身前,反手抽出腰畔的直刀,刀身明亮如雪,不沾塵埃。楊攻城死於第四十九章,被範閒安排的殺局。在弩手的伏擊下喪失抵抗力,然後被人一刀斃命。四、其餘五位。
二皇子親領的八家將共計六人,已經全部死在了檢察院的狙殺之下。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地點,消失於京都的黑夜裡。
從今天起。八家將這個名號便會成為歷史上的一個陳腐字眼,也許,根本沒有資格在歷史上留下一筆。其餘五位,也全都死在範閒的布局裡,死於原著第五十章。相較於其他三位,這幾位的著墨不多,貓膩描寫了一些打鬥情節,卻沒有對號入座,最後只是簡略地將他們的死亡交代一聲。
八大將中對謝必安的敘述最多,其次是楊攻城,其他的著墨不多。除了範無救能夠全身而退之外,其餘七人都死在範閒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