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請罪之後,廉頗和藺相如結局如何?老師一定不會主動透露給你

2020-12-14 睿歷史

負荊請罪的故事從初中開始就收錄進課本了,情節很簡單,講得是藺相如在立下「完璧歸趙」奇功後,被趙王拜為上卿,位列趙國老將廉頗之上。然而,廉頗十分不服氣,甚至要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

面對廉頗的咄咄逼人,藺相如卻一再忍讓。後來連他的門客都看不下去了,紛紛提出辭呈,要轉投他人門下。而藺相如見此景,呵斥道「我連秦王都不怕,怎麼可能還會怕廉頗?秦國之所以懼憚趙國,是因為我和廉將軍,倘若我倆內鬥,豈不是讓秦國坐收漁翁之利?」

這話傳到廉頗耳裡後,他為自己因個人恩怨將國家安危拋諸腦後的行為感到羞愧不已,故而有了後來上門負荊請罪的故事。

負荊請罪故事的最後,廉頗和藺相如重修於好,按理說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而藺相如和廉頗這一文一武合璧後,趙國也理應迅速強大。那麼,歷史果真是按這麼發展的嗎?

非也,在趙惠文王執政期間,趙國或許還有這個趨勢。負荊請罪發生於趙惠文王16年,而在同年,廉頗帶領趙軍伐齊成功,一舉拿下山東六國之首的地位。其後,廉頗又於趙惠文王20年和22年裡再度伐齊、攻魏成功,趙國瞬間威震諸侯。其也成了當年阻止秦國東進的最大力量。

然而,趙惠文王走得早,他於公元前266年去世。而新登基的趙孝成王顯然不如他父親那麼有魄力,趙國的對外擴張一度陷入停滯。而此時秦國因採取了「遠交近攻」的戰略,拿下了不少城池,實力漸漸到了能和趙國平起平坐的時候。

終於,在公元前262年,一直對趙國虎視眈眈的秦國率先挑起戰爭,在趙國長平一帶集結60萬大軍,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時,藺相如和廉頗都垂垂老矣,而藺相如頑疾傍身,無法再隨軍徵伐,只能是廉頗獨自出戰。秦國當時勢頭正盛,反觀趙國,頗有些青黃不接的狀態。

廉頗當時對趙孝成王的建議是採取防守策略,然而趙孝成王卻犯起了嘀咕「父親在時你廉頗驍勇作戰次次大獲全勝,怎麼我上位了,卻開始慫了?」再加上秦國巧用離間計讓趙孝成王和廉頗關係進一步惡化,最後趙孝成王啟用了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作為主帥。

而長平之戰的結局我們也都知道了,趙國45萬大軍全軍覆沒,趙括也戰死在了戰場上。此舉讓趙國元氣大傷,其原本是諸侯中的一霸,迅速跌落神壇。

藺相如本就患有重疾,加上長平之戰失利的刺激,直接鬱鬱而終。而趙括死後,趙孝成王也重新啟用了廉頗,廉頗也不負所望,直接從燕國手裡搶來5座城池以助趙國恢復元氣。這之後,廉頗也被趙孝成王拜為相國。

然而,沒多久趙孝成王也撒手人寰。新上任的趙悼襄王無疑更加愚昧昏庸,他登基後第一件事便是解了廉頗的兵權,而那會廉頗正在和魏國打仗,一氣之下,廉頗便直接投奔了魏國。

也是因為廉頗一走,趙國徹底失去戰鬥力,成了秦國手裡的軟柿子。趙悼襄王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便派人出使魏國,一是看看廉頗還能否戰鬥,二是看廉頗還能否請回來。

遺憾的是,這名趙國使者是秦朝的奸細,他自然不會讓廉頗回到趙國。於是便編造了廉頗年老力衰,無法勝任將軍的謊言,最終廉頗的歸趙計劃也因此落了空。

而廉頗的晚年,雖然一直在其他諸侯國流浪,但他一直心系趙國。思鄉之情再加上鬱郁不得志,最終奪走了廉頗的性命。而在廉頗死後不久,趙國也轟然滅亡,趙悼襄王也成了秦國的階下囚。

可憐負荊請罪後,趙國本該走向強大,卻因一系列變故,最終消失於歷史之中。而本該擁有一番功業,名垂千史的廉頗和藺相如,都先後落了個鬱鬱而終的下場,著實令人嘆息。或許,個人命運之於歷史的無奈,便在於此吧。

相關焦點

  • 負荊請罪的廉頗跟藺相如最後怎樣了?老師一定不會告訴你結局
    在如今的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材中有這麼一篇文章,叫做《將相和》,講述的是趙國大將廉頗向趙國宰相藺相如負荊請罪的故事,目的在於告誡我們要勇於認錯,敢作敢當。但是他們之後怎樣了呢?是依舊友好相處還是再次鬧崩?為何擁如此賢臣跟良將的趙國還會被秦國攻破呢?大多數老師肯定不會告訴你之後他們兩人的結局。
  • 負荊請罪的廉頗,最後結局如何?為啥老師不願意說?
    廉頗負荊請罪大家都耳熟能詳。廉頗身為趙國一員大將,還與白起,李牧等同位列戰國四大名將。廉頗的功勳是靠大大小小的戰役換來的,而市井出身的藺相如只幹了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兩件事兒,就位列於廉頗之上,廉頗自然是不服的。廉頗本就是一員武將,哪裡會什麼隱藏,能說出來就不會憋著,所以廉頗不喜歡藺相如是人盡皆知的。
  • 後世只知道「負荊請罪」,有誰知道廉頗和藺相如最後的結局如何?
    相信讀書的小夥伴都知道「負荊請罪」這個典故的,說的是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這個故事宣揚的美德就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將相和,平天下。」在當時讀書的時候,就深深的被他們的故事所吸引,心想趙國到底有沒有平天下呢?這兩個人的結局又如何呢?今天譁譁君來帶大家詳細看看。
  • 《將相和》的廉頗、藺相如,最後結局如何?老師沒有告訴我們!
    不過,雖然老師向我們講解了《將相和》這一故事,但是,《將相和》的廉頗、藺相如,最後結局如何?老師卻沒有告訴我們!藺相如一方面,就藺相如來說。藺相如(生卒年不詳),今保定市曲陽縣相如村人,戰國時期趙國上卿,趙國著名大臣。他最重要的有三個事件: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
  • 歷史將相和的主角,廉頗和藺相如,那麼結局是什麼呢?
    故事的主角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廉頗和藺相如。戰國末期,秦國的實力日益強大,並逐漸威脅到與之相鄰的趙國。當時趙國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老將軍叫廉頗。廉頗連年為趙國抵禦秦軍,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也就在這個時候,趙國也出了一個人,叫藺相如。藺相如本是趙國的普通大臣,後來秦國提出,要用自己的領地來交換趙國手中的和氏璧。
  • 廉頗負荊請罪後,他和藺相如的最後結局是怎樣?
    ——雨果 熟知歷史的人都聽說過「將相和」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廉頗和藺相如是很多人學習的對象。那麼歷史上的兩個人結局如何呢?司馬遷所撰寫的《史記》讓後人對春秋戰國這段歷史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 負荊請罪的典故很有名,為何老師不告訴你,廉頗和藺相如的結局?
    班師回朝之後,滿朝文武都對廉頗佩服的不行,加官進爵自然少不了,直接被拜為上卿。上卿是戰國時期的最高爵位,堪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如果一個人太成功,難免有些飄飄然,廉頗也不例外。通常情況下,武將一般看不起文官,認為他們只會耍嘴皮子。正因如此,廉頗一開始根本瞧不上藺相如,多次在公開場合羞辱藺相如。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世人皆知的成語典故「負荊請罪」。
  • 「負荊請罪」之後,藺相如是怎麼死的?廉頗最終的結局如何?
    在後來的"澠池之會"中,秦昭襄王也沒有佔到任何便宜,不過成就了一位歷史名人藺相如,同時也引出了一個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因此,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為二人寫了一篇《廉頗藺相如列傳》,使他們的美名一直流傳至今。
  • 藺相如完璧歸趙之後,趙國下場如何?語文課本上絕對不會寫的歷史
    藺相如的一生可謂是光明磊落,令人敬佩。在澠池之會中他沉著冷靜,思維敏捷隨之應變,面對秦王的侮辱,他巧妙回擊,不僅讓他挽回了尊嚴,也沒有讓他丟失風度。在負荊請罪中,他深謀遠慮,不計較榮辱得失,更是把藺相如以國家利益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德表現的淋漓盡致。
  • 司馬相如,你這古今第一大渣男
    你一定聽說過劉邦的「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還有曹操的「日月其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等到曹植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距離卓文君生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三百年了。
  • 我們常說「八拜之交」,究竟指哪「八拜」,你了解嗎?
    第一拜,拜伯牙鍾子期的知音之交。 第二拜,拜廉頗藺相如的刎頸之交。所謂刎頸之交,指的正是能獻出生命的感情,廉頗和藺相如本來互相不對付,廉頗軍功赫赫,看不起藺相如的嘴皮子功夫,可是藺相如的心懷大局,寬容大度終於感動了廉頗,於是廉頗負荊請罪,這對歡喜冤家最終冰釋前嫌。八拜第二拜,說明友情需得互相包容。
  • 藺相如騙了秦王3次,秦王用3個成語見招拆招,難怪秦國能統一六國
    司馬遷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以及「負荊請罪」這三個故事,把藺相如智勇雙全、沉著冷靜、一心為國的這個形象表達的是淋漓盡致。尤其是「完璧歸趙」,司馬遷寫的是驚心動魄扣人心弦,你看看,太史公的文筆是真好,既是史學家又是文學家。
  • 《三國志14》隱藏武將藺相如厲害嗎?藺相如特性與五維數據介紹
    三國志14隱藏武將藺相如厲害嗎?
  •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習作——「漫畫」老師寫作技巧+範文!
    (2)能結合具體的事例突出人物的特點,表達對老師的愛戴之情。2、習作內容你細觀察過你的老師嗎?你覺得哪位老師給你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呢?這次習作,我們就用「漫畫」的手法寫寫自己的一位老師,把老師的特點介紹出來,表達對老師的讚美。
  • 阿衰:金老師網戀被騙,阿衰負荊請罪,讓金老師懲罰自己
    ,所以就想出了這個辦法來套取題目,可憐的金老師被蒙在鼓裡,結果阿衰拿到測試題目之後就把他拉黑了。,每次他都覺得自己的表現還可以,但結局總是令他心碎。失戀之後的金老師整天鬱鬱寡歡,茶飯不思,他覺得自己一事無成,這麼大了什麼事情都辦不好
  • 司馬相如,一窮二白的小子如何拿下卓文君?僚機縣令幫大忙
    漢代才女卓文君本是富豪之女,人美如月,腕白勝雪,而這樣一位頗具才情的「白富美」當初究竟是如何被出身寒門的司馬相如成功追到手的呢?王吉說:此言差矣,卓府宴飲每每便邀來賓客百餘人,其中不乏名流貴族、文人雅士,這是結識貴人難得的機會,你那天可千萬要記得赴宴!到了宴會當日,司馬相如遲遲未到卓府,卓王孫就派僕人去請,僕人回來稟報說司馬相如自感身體欠佳,不來赴宴了。
  • 宮崎駿《幽靈公主》:如果一個人傷害了你,先別急著原諒
    這種痛苦無法以幾句話、幾個詞來衡量,也因此,道歉也可能不會被接受。 如果是稀鬆平常的小打小鬧,摯友也好,愛人也好,可能只需要我們放低自己的高傲,幾句話就可以修復感情,而且這樣的感情還可能更加堅固。 但如果造成的傷害難以估量,那再多的言辭,再多的行動也難以彌補。這樣的傷害,換做任何人都不想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