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最開始我真的是把它當作諜戰來期待的。
但是,我發現我可能有點錯了。
這部由黃軒、陳赫主演的《瞄準》一開播,就給了我很多驚喜。
首先是陳赫。
雖然我對於黃軒的期待更大,也害怕看到陳赫的時候出戲。沒辦法,想到陳赫會下意識地笑,感覺他演什麼,肯定我都會當喜劇看。但是,這部劇不一樣。陳赫一出來,我本來還笑著呢,但轉眼就覺得背脊發涼,殺人時的那種冷嗖嗖,讓我瞬間對陳赫有了更大的期待。
其次,是黃軒。
從前看過軒的一部劇,也是以剛剛解放的東北背影,他出演一個偵探,那個角色給我的印象還蠻深刻的。雖然當時那部劇沒有大火,但故事挺不錯。
但沒有想到,這部劇黃軒在劇中的造型是這樣。頭髮也有點花白了,還是個做木雕的手藝人。特別是在碼頭那場戲裡,小孩子放了鞭炮,埋伏在碼頭上的人都緊張起來,唯有他,雲淡風輕地一笑,仿佛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也就是這一笑,讓我對這種大隱隱於市的高手有了更多的期待。
第三,這部劇細節很到處。
開局碼頭上給了很多特寫的鏡頭。比如那個紅色的風車,這個風車看似是哄孩子的,其實是用來測風速的,以便狙擊手對數據進行分析,做到精準打擊。確實,這個狙擊手也相當厲害,如果他沒有遇到曾思過,真的是完美。
再如撐傘、收傘,看似很隨意,其實都是在傳遞著信號。還有那個女學生去刻頭像的時候,曾思過問他正臉還是側臉,女學生答了一句側臉,也是因為女學生要側臉方便監控全局。
這中間,唯一讓我覺得女學生有問題的就是孩子被抓為人質之後,女學生在那種情況下衝出來,一個勁地往前撲,說是孩子的姐姐,看似關心,實則是有點添亂。那種情況之下,就算是真的很擔心,肯定也不會那樣往前撲,因為對於孩子來說沒有任何幫助,反倒可能讓劫持孩子的人慌亂,以至於讓孩子出現意外。
所以,這個女學生是有故事的。聯繫開始的時候她請曾思過雕刻頭像,再到關心孩子,最后姓葉的中槍她抱過孩子撿到那半個木魚,也就連成了整個脈絡。但讓我有點意外的是,在後面的情節裡好像並沒有查這個女學生,不知道這算不算一個BUG。
另外,從木雕、蛋糕的高價也能展現出解放初期通貨膨脹,物價高漲的史實。這一點,確實很用心。
第四,曾思過的名字很特別。
曾思過,當然,這是男主現在的名字。他其實從前不叫這個。不過,不管他從前叫什麼,單從這個名字可以看出來,他有悔。為了讓自己徹底悔過,才取了這樣一個名字。悔的是什麼?思的是什麼過?
隨著故事的展開,曾思過其實有一個華麗的身份。
曾經是水母殺手組織老大池鐵城的搭檔,所以,他能在碼頭那種混亂的場面之下,用一個小小的木魚,讓水母組織的狙擊手狙殺失敗,並未能一擊必殺。
第五,所有看似散亂的碎片構成了懸疑。
雖然只播了兩集,但內容其實不少。池鐵城一開始在輪船上的謀殺,碼頭的埋伏、伏擊、混亂、排查,以及後來的層層篩查,以及遠程分析案情,中間還加上了小女孩等待家長的畫面,用時間一次次來提醒,反襯出案件發展的緊迫感。看似沒有聯繫的小事情,一個看著比較和藹而且通情達理的小學校長,但那張臉,總讓人覺得有些老謀深算的味道。這個校長也確實不一般,保密局松江站站長。
這種突然的反轉,像是在意外之外,卻又在意料之外。果然,在這種諜戰懸疑劇裡,出現的每一片雪花都不會是無用的。
看了不少諜戰劇,而中國的諜戰劇也有點走入同一種套路的死胡同。好在,這部劇多了些新穎的東西,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僅僅看了兩集,便覺得這劇值得一追。不是因為黃軒,也不是因為陳赫,只是因為這劇本身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