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06年就將癌症列為慢性病,而不是大家認為的突發性死亡疾病。癌症研究界有「3個1/3」的說法,即1/3以上的癌症可以預防,1/3的癌症通過治療可減輕或緩解症狀,1/3的癌症經過治療可以延長壽命甚至治癒。
以臨床常用的5年生存率為例,甲狀腺癌、大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的生存率已經很高了,經過治療也不會影響正常生活。
即使是這樣的情況,對於癌症我們還是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目前中國已經是成為了肺癌和肝癌的主要發生地,位居全球第一。
平時經常有讀者在微信上給我留言諮詢「我的身體明明很健康的,為什麼會毫無徵兆的突然就患上了癌症?」
其實癌症來的並不突然,許多癌症都有早期信號,人們往往以為是小毛病。而忽視了它們,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的癌症患者一旦查出癌症多為晚期的原因
例如:發燒一般是常見的感染引起的症狀,但是不明原因的發燒就可能是危險徵兆了。癌症擴散至身體其他器官時,通常會導致發燒。淋巴瘤、白血病等血癌也有發燒症狀。
腫瘤太狡猾,這也提醒大家,早期預防尤為重要,特別要關注身體發出的15個「呼救信號」今天針對如何發現早期癌症的話題,我將在這篇文章裡一一解答
1、反覆發熱
發燒一般是常見的感染引起的症狀,但是不明原因的發燒就可能是危險徵兆了。
癌症擴散至身體其他器官時,通常會導致發燒。淋巴瘤、白血病等血癌也有發燒症狀。必要檢查包括:X光胸透、CT掃描、核磁共振檢查等。
2、皮膚異常
皮膚癌可能發生在各年齡段的人群中,對於經常曬太陽的人來說尤為危險。
皮膚癌通常最初表現為特殊的痣。另外,無疼痛皮膚角質化也可能是皮膚癌的早期信號。
一般具體症狀:包括皮膚出現圓形皮疹樣異常變化,局部扁平或隆起,表面出現棕黃色或黑色痂皮,患者沒有疼痛感,多發於面部和手背。
3、疲勞乏力
周身感覺疲勞乏力是癌症發展常見的表現,但對於白血病、腸癌和胃癌來說,可能發病初期就會感到疲勞。
疲勞也見於正常人,癌症的疲勞乏力不同於普通疲勞,普通疲勞經休息一下就會消失,而癌症的疲勞不論怎麼休息,都會覺得很難改善。
4、持續咳嗽或沙啞
持續不停的咳嗽可能是肺癌的先兆,特別是對菸民來說。
聲音沙啞可能是頭部或頸部腫瘤的表現,因為這些部位的腫瘤可能壓迫聲帶或損害控制聲帶的神經。
5、無痛感淋巴結腫大
淋巴瘤最常以淋巴腺(結)腫大為初發症狀,尤其是在頸部、腋下或腹股溝等部位。
一處或多處出現淋巴結腫大,質地較硬但無疼痛感的,就應當心淋巴瘤,最好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查。
6、排洩習慣改變
前列腺癌可能導致尿頻尿急,結腸癌則可能導致長期便秘、腹瀉,或者大便外觀改變(例如大便變細)。
7、體重降低
如果既沒增加運動量,又沒減少飲食,體重卻莫名其妙下降,那就應該及時就醫。
因為腫瘤會影響新陳代謝,降低身體吸收蛋白質和熱量等營養物質的能力,消耗肌肉和脂肪。
8、無故疼痛
如果身體某部位莫名出現疼痛並持續一周以上時,應儘快查明原因,因為無緣無故的疼痛可能是癌症徵兆。
長期腹痛是肝癌、胃癌、胰腺癌和大腸癌的症狀。胸痛是食管癌和肺癌的症狀。骨頭酸痛則是癌症轉移的症狀。
9、異常出血
痰中帶血可能是肺癌的徵兆。
便血除了痔瘡外,很可能是腸癌的症狀(腸癌除了便血以外,如果腫瘤生長在靠近肛門處,還可能出現大便變細、次數增多等症狀,甚至引起大便困難)。
無痛尿血或排尿困難,排除結石或炎症,應警惕膀胱癌或腎癌。皮贅出血則可能是皮膚癌變。
10、潰瘍不愈
口腔潰瘍長期不愈可能是口腔癌的徵兆。
抽菸、喝酒和感染HPV(人乳頭狀瘤病毒)的人患口腔癌機率較高。如果潰瘍3個月~6個月都沒有痊癒,就應該去看醫生了。
11、吞咽困難
長期的吞咽困難,進食時出現胸骨後疼痛、食管內有異物感、消化不良等狀況,可能是喉癌、食道癌和胃癌的徵兆,應該儘早接受X光胸透或胃鏡檢查。
12、乳腺非典型增生
乳腺非典型增生可能是乳腺癌的癌前病變。單純的乳腺增生症並不發生癌變,如果導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則可能為癌前病變。
一般將乳腺組織非典型增生、導管內乳頭狀瘤及乳腺囊性增生視為乳腺癌的癌前病變。如果女性朋友發現乳房乳腺有腫塊要及時就診,進一步檢查明確病因。
13、慢性萎縮性胃炎
萎縮性胃炎可能是胃癌的癌前病變,大部分慢性胃炎患者及時接受正規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是比較好的,不會致癌。
但是有的胃癌與某些良性病變共存,或在某些良性病變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基礎上發生癌變,而這些胃部疾病大多已長期存在,更易使患者放鬆對胃癌的警惕。
要確診是否有胃癌,就必須進行胃鏡檢查。
14、病毒引發的宮頸糜爛
病毒引發的宮頸糜爛可能是宮頸癌的癌前病變。
「宮頸糜爛」是宮頸表面的一種現象,不是一種疾病。如果沒有什麼特殊的臨床表現,一般不需要治療。
早期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的症狀與「宮頸糜爛」症狀相似,盲目治療,反而會造成癌症擴散。
21歲以後的女性應該每年進行一次宮頸刮片檢查,30歲以後,可聯合HPV(人乳頭狀瘤病毒)進行檢查。
肺部結節大部分是良性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屬於癌前病變或者肺癌。如果發現出現了肺部結節,不要過度驚慌,也別忽視。及時進一步診斷明確性質,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觀察或治療。
肺部結節很多情況下僅是炎症性病灶。這種疾病40歲以上人群多發,因此這類人群,或者有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儘量一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早期肺癌。
早篩查,早診斷很大可能能挽救自己和家人的生命,降低患癌的機率,讓生命再次重啟希望。
近年來隨著患癌的人群日漸龐大,甚至已經成為影響世界各國人民死亡率的最大因素之一,所以人們越來越重視癌症腫瘤治療的問題,紛紛尋找新的治療希望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醫學領域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帶來的是無限的希望。因此,每一個身患癌症的患者,唯一要做的是堅強和堅定能夠擁有延長生命的希望,獲得高質量生活,擁有等待新進醫學技術出現的時間。說到癌症治療,人們的第一反應都是「切掉」,或者化療,但實際上,治療癌症卻不是只有一種方法:而免疫細胞療法是作為既手術治療、放療、化療並行的第四種癌症治療方式,被譽為癌症領域的重大突破。
關於現在最新治療技術免疫療法相信不少患者對此還有很多疑問,今天就給大家重點分析一下最新的治療技術
NKT細胞—治癒癌症黑科技武器
免疫細胞療法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發展,由來已久,並且在臨床上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效。它的發展日新月異,免疫細胞療法被肯定為癌症治療的發展方向,除了DC細胞療法、NK細胞療法、LAK細胞療法,還有NKT細胞療法。
◆◆免疫細胞是NKT細胞進化來的?◆◆
一般認為地球最初誕生的生命可能是不具備免疫系統的。在進化的過程中獲得的免疫系統。並且,當時免疫相關細胞,即免疫細胞的種類也比現在少得多,機制也更簡單。不過,最終誕生了各種專門作用的種類的細胞的,且同時形成了複雜的免疫系統,從外敵手裡保護自身的健康。於是NKT細胞備受矚目。NKT細胞意識到的話,會活性化樹狀細胞等其他免疫細胞,控制T細胞、NK細胞的的工作的平衡,是類似免疫細胞的首領這樣的存在。
在免疫形成時、可能所有的免疫細胞幾乎都是NKT細胞,但由於NKT沒辦法獨自對抗不斷來襲的細菌和病毒等,所以將自身分化成NK細胞和T細胞等,由此其數量不斷減少,最終只剩0.1%左右。
◆◆NKT細胞在免疫中起到的作用◆◆
當異物入侵人體時,持有能應對此異物抗原的受體的免疫細胞就會做出反應。接著NKT細胞就會激活此免疫細胞,使1個細胞瞬間繁殖到數十億個,組建出免疫細胞軍團。正是如此,免疫才能戰勝病原體。患上感冒後之所以一周就能治好,是因為免疫在起到作用。換言之,要使身體不被病原體打敗,NKT細胞的輔助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另外,為了使激活過並組建成軍團的免疫細胞,能保持對病原體的長期免疫記憶,使得異物再次入侵體內時能馬上擊退。利用了這樣的免疫記憶能力的正是疫苗。因此,製作疫苗時,是必須要激活NKT細胞的。不激活NKT細胞的話是無法保存免疫記憶的。
NKT細胞與普通免疫細胞的差異是,識別抗原的受體只有一個而已。在動物進化過程當中產生的眾多變異裡面,只有為了適應環境的部分變異才能存活,我們稱之為「達爾文自然選擇」。我們發現了NKT細胞的受體是免疫細胞的抗原受體中唯一接受過達爾文自然選擇的受體。也就是說明了,NKT細胞,即是NKT細胞通過此受體進行激活,是動物存活下去而不可或缺的,實際上通過數據顯示,缺失了NKT細胞的實驗鼠和人類的X染色體連鎖淋巴增生症(XLP症候群)患者,若感染了平時我們感染了也沒多大問題的病原體,會100%致死。
肩負著如此重任的NKT細胞,如果繼續下去,將不能充分發揮他的抗癌作用。癌細胞之所以能從自己的正常細胞中演變出來,是因為缺少激活NKT細胞的分子。因此,NKT細胞雖具備優越的潛在能力,但沒辦法直接作用於癌細胞。為了在癌症治療中充分利用NKT細胞,人為激活NKT細胞就變得很有必要了。
NKT細胞靶向治療流程◆首次門診,血液檢查,說明◆成分採血(單採,只採取血液中的單核細胞成分)由於需要4次的投與量,大約採集所要時間大約為4小時◆ 將成分採血後得到的單核細胞移送細胞培養設施。細胞培養室內,添加分化誘導因子,將單核細胞分化培養成樹突狀細胞。◆ 生產細胞(1周)向樹突狀細胞中添加α-GalCer,繼續培養。確認細胞數量等指標。◆ 將受到脈衝後的樹突狀細胞作為醫院內的製劑使用再次來到合作醫療機構通過皮下注射將樹突狀細胞重新注入體內。NKT細胞靶向治療中,每2至4周,分4次將樹突狀細胞輸送回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