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下霸唱的初代八本《鬼吹燈》裡,我最喜歡的是《雲南蟲谷》,很多故事都還蠻有創意。
但可能是之前的電影版的確是有點差強人意,所以導致這麼好的一部小說,目前還處於影視劇的「真空「狀態。
如果單純從拍電影和電視劇的改編來說,《雲南蟲谷》絕對是值得去好好改一改的,盜墓裡很多經典的故事,這裡面幾乎都包含了。
現在《龍嶺迷窟》大家很喜歡,而潘粵明等原班人馬據說已經完成了《雲南蟲谷》的拍攝,就等和觀眾見面了。
我覺得喜歡《雲南蟲谷》的原因有這樣一些,每個人的感覺可能不一樣吧:
01雲南的錦繡風景和漂亮的阿妹
相比於崑崙的絕世獨立,我覺得雲南更加真實,接近我們的實際生活。
崑崙是一個神話符號,有太多人去寫,去想像出不一樣的世界,所以大家反而沒有什麼感覺了。
而且你根本不知道崑崙到底什麼才是標準,看完任何人的作品你都覺得不過癮,悵然若失,恨不得自己上手去寫。
雲南就不一樣了,看得見摸得著,還能沒事就去玩一玩,體驗一下自然風光。
我就喜歡雲南的賭石和阿妹,這是兩個讓我魂牽夢繞的元素,有了這些,我覺得無論什麼時候,雲南都是必須要再去的。
所以拍雲南,如果不是在盜墓,那就一定會有這些元素呈現,這都是大家喜歡的。
02雲南的原始森林的確充滿神秘感
我覺得天下霸唱之前的幾部作品,很多都是靠想像,硬生生創造出了一片盜墓的天地。
而《雲南蟲谷》很多東西,看起來特別真實,你真的覺得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存在,很想要知道真相。
知道以前我們在緬甸邊境援助英軍的人,肯定知道雲南和邊境上的國家,那些讓人聞風喪膽的原始森林的可怕。
那裡面真的有吃人的毒蟲、螞蟥、巨蟒,還有無處不在的泥沼陷阱,一個不留意,你人就沒有了。
所以把這些我們了解的東西,加入到看《雲南蟲谷》的過程,再到最後找到獻王墓,就會覺得非常過癮,欲罷不能。
我有時候就在想,如果是我們自己進去探險,能不能全身而退?能不能徵服這片「死亡之地」?
03鬼信號、帶血玉棺、潘多拉之盒的設定很過癮
作為探險盜墓小說,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就是題材相近,很多元素大家都用盡了,所以看多了就很沒有新鮮感。
一些模仿《鬼吹燈》的作品,連人物、盜墓的低點、裡面的妖魔鬼怪,都大同小異,可以說沒什麼看點。
還有一些,連天下霸唱原創的,看起來也沒什麼意思,比如他自己覺得寫得最好的《黃皮子墳》,說實話受眾太小了,並不討喜。
《雲南蟲谷》裡,我覺得他寫得最好的幾個地方,就是鬼信號、帶血玉棺和潘多拉之盒,很有引人入勝,層層解密的感覺。
首先是鬼信號,你會發現到最後,我們也跟胡八一一樣,難以判斷哪些類似摩斯密碼的信號,到底是鬼發出的,還是死了的飛行員發出的警示,還是水滴下來產生的聲音。
這就很恐怖了,因為人最怕的就是未知,如果你已經知道你面前站著一個殭屍,或者一個惡魔,那怕完之後就要想辦法解決了,到最後就不怕了。
就是這種你完全猜不透,又想知道的東西,最讓人內心急躁,像爬了上萬隻螞蟻一樣,難受。
帶血玉棺我覺得設定很新穎,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很難再找出第二個這樣的情節。
那種高人,把自己和大樹、蟒蛇混在一起,創造出一個風水寶地,生生不息,光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
而且還能從中挖出幾樣寶貝,這不就是探險的人最想要碰到的好運嗎?
潘多拉之盒就有點借鑑經典的意思,不論裡面裝的是什麼,絕對是最重要的線索,會讓你從頭記到尾。
04獻王墓的真正屍體,這才是盜墓
到胡八一他們經過層層險關,終於進入到獻王墓裡後,才發現原來找不到獻王的真正屍體。
這裡我們就可以體驗到,真正在墓裡那種驚悚刺激,古人為了讓自己死後不被活人打擾,也算是費盡心機。
所以到最後,居然有十個棺材,找到真正的獻王,得到想要的雮塵珠,不是那麼容易。
我相信大家看盜墓類型的小說,最想看的還是作者如何構思墓裡的世界,有什麼樣的機關,什麼樣的可怖之物,又有什麼樣的絕世之寶。
你不要到最後,發現全是煙霧彈,沒有一個真材實料,那就是浪費時間、浪費表情了。
我覺得《黃皮子墳》就有點這種感覺,寫到最後,最重要的線索,就是一枚龍符,卻用了一本書來引出,有點讓人不爽。
所以我看書的時候,也是把《黃皮子墳》留到最後,才簡單翻一翻,為的只是不漏掉一些小細節。
《雲南蟲谷》這裡,對墓裡世界的描寫,就非常精彩,讓人有想再去回味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