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旺上師:「有求必應」未必,「有修必應」這是肯定的

2020-12-16 顯密壇城

#佛教#

阿旺嘉措金剛上師:

我們學佛的,剛開始追求的就是世間,世間法,世間圓滿。

什麼叫世間圓滿呢?身體要健康,壽命要長壽,財富要具足,智慧要圓滿,這個就叫世間圓滿。世間圓滿了之後,很多人都自自然然想超越世間。那麼超越世間就是解脫成佛。你要這三個結合(念經,學習,修行)才能做到這些東西。

那麼我們陀樂寺弟子們的修行上面,我在漢地把這三種次第圓圓滿滿地,清清楚楚地給你們傳了好多次。

那麼大家一定要用次第來修行,才能夠成就。沒有次第有沒有作用?有作用但不能成就。

念經沒有次第,你念不好;

學習沒有次第,你學不好;

修行沒有次第,你修不好;

所以次第很重要。

那麼現在很多師父都看到漢地很多人慾望很大,所以他們在弘法的時候,只是結一個法緣,給他心裡種一個解脫的種子,等到這個解脫的種子在來世或者是來來世發芽結果。

藏地的這些老百姓,雖然心裡有追求財富的欲望,但是行為上真正求財的幾乎看不到,拜財神的也很少,他們大部分從學佛開始求的就是解脫。但現在藏區來說,也是百分之八九十,還是按次第修行做不到。他們都是學習某一個法,就這樣念念,還是只是一個種子。但這個種子剛開始的發心很好,我為了成佛,為了解脫,我要修這個法。

那麼我們很多漢人來說,我要求財,我要求健康,我要求什麼什麼,求的東西非常非常多。我們通常看到漢地寺院裡面,有求必應。那麼我這一次去雲南有一個學者他跟我說,師父「有求必應」未必,「有修必應」這個是肯定的。「有修」,你修行,好好修行,「必應」,這個是肯定的。

那麼現在師父給你們有了這個《法海寶藏》,就按次第來修行。

現在陀樂寺的弟子們,學習也好,念經也好,都是按次第來,你們要努力,你們要好好修行,一定能夠成就!

大家要知道,念經的次第,(首先進入加行班)先念《心經》,《心經》一萬遍一定要念。為什麼先念《心經》呢?我們每一個人的身口意都有魔障,《心經》是排魔最殊勝的法。念《心經》一萬遍之後,這些魔障都會排出去。排了魔障之後,你再修行能修下去。很多人在這裡坐,坐不下的很多,剛皈依的,怎麼坐都坐不下。怎麼修都修不下,《心經》念一萬遍之後,他們就能坐下來,他們就能修下來。說明是什麼呢,身口意的很多魔障都排出去了。

這個之後再修四加行。

四皈依念十萬遍,能得到諸佛如來的加持;

上師瑜伽十萬遍,能得到上師三寶的加持;

再修曼扎,再修金剛薩埵,這就是四加行。

四加行其實是修行的一個基礎。它還不是真正的修行。這就是念經。

這些念完了之後,(進入事部班)就念事部本尊各種的咒語,觀音心咒我們要念、文殊心咒我們也要念,有些人就覺得我們要念這麼多的咒語,會不會很雜?不會雜,因為每個咒語的作用不一樣,我們每一個咒語的作用都需要的。

文殊心咒開智慧,我們需要智慧;

觀音心咒得慈悲心,我們需要慈悲心;

金剛手菩薩心咒增長能力,我們需要這個能力。

那麼我們各種的咒語都要念。

這些咒語念完了之後,我們再念這個般若班。那般若班要念的是《金剛經》、《般若攝頌》,然後從這裡開始念《文殊真實名經》,從這裡開始我們學習的就是般若經的內容,人無我,法無我,「我是誰」我們從這裡開始就明白了。那麼現在為止,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是誰,每個人都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真面目,還沒有認識到萬法萬物的真面目。從那個班開始就要達到這個真面目。

之後(進入生起次第班圓滿次第班)我們修真正的密宗,密宗的二次地,生起次第,圓滿次第。

那我們陀樂寺的念經有這樣的次第。

學習也有次第,你們先學論,再學經,再學續。那你們學習的時候論很多,論裡面也有時代的變化,你古代的那些論,你現在看可能是看不懂。以前龍樹菩薩寫的那些論,龍樹菩薩時代的人看能明白,過了幾百年之後,很多人都不明白,到了宗喀巴大師的時候,宗喀巴大師給龍樹菩薩的《龍樹六論》有了詳細的解釋,那宗喀巴大師的時代是六百年前,大家都看宗喀巴大師的空性論,有五大空性論,五大空性論大家認真地學習能明白,很容易明白。到了現在,比較難。

八萬四千法門在釋迦牟尼佛的時候,釋迦佛給大家講大般若經,一講大家都明白。到了阿底峽尊者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個般若經的內容,那麼要重新解釋。到了宗喀巴大師的時候,宗喀巴大師把八萬四千法門濃縮到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面,那時候人人都看這個菩提道次第廣論很容易明白,現在很多人看很難明白,特別翻譯到漢文,更不容易。那麼師父把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面的內容全部歸納三士道裡面,通俗易懂。你們多看這個三士道,法海寶藏三和四,多看。三、四搞明白了,你再看菩提道次第廣論,你能看下去,你能看得明白。那麼我們這個學習也有次第,念經也有次第。

修行我們先修下士道,再修中士道,再修上士道,再修密宗的二次地,它也有次第。

那麼這個佛法原原本本,無誤的次第給你們在《法海寶藏》裡面寫得很清楚,大家多看法海寶藏啊

信願力達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會對證悟產生感應

阿旺上師:融入生活的修行,會成就得很快

為何稱「內續部」智慧本尊不在外面

仁波切—金剛乘偉大的地方,你思考那一刻,可以修復三昧耶戒

相關焦點

  • 上師分享:阿底峽尊者教言
    阿底峽尊者說:悟無我是智者的最高境界,馴服自心是修戒的最高境界,為別人著想是道德的最高境界,時時觀察自己的心相是最好的教誨,悟諸法性空是破除煩惱的最好藥方,脫離世俗行為是最高的道行,煩惱減少是最好的修行成就,沒有貪心是最高的神通境界,無吝嗇心是最高舍度,溫柔平和是最高戒度
  • 有些上師是用這段文章來引導弟子開悟的
    蓮花生大士依序開示了「勝者密意、持明表示、大圓滿法、幻化傳承、文殊身、蓮花語、真實意、大勝功德、普巴事業、有之母續、世間供贊、猛咒詛詈、壽命持明、密咒母續、密咒集續、示因果義、士夫耳傳」等。諸位傳承的祖師祈請偈文之後,總結如下:如是眼境之中所顯現,內外情器物質諸一切,縱見置於離卻我執性,執取清淨明空天尊身,向貪自解脫上師祈請,謹向烏金蓮花生祈請。如是耳境之中所響起,悅耳與否所執諸音聲,置於音空離卻思維性,音空無有生滅勝尊語,向音空勝尊之語祈請,謹向烏金蓮花生祈請。
  • 法王如意寶:經常對上師恭敬和依教奉行的人,最終肯定會取得成就
    對上師沒有任何虛偽,非常恭敬地報恩德的這種人,比如我們每個人的能力雖然有限,但只要在上師面前不要虛偽,盡心盡力地報答上師恩德,即使今生不能報答,發願乃至生生世世對上師報恩德,這樣不管是自己修行,還是供養等各方面盡心盡力地如此發心的人,那所有的本尊和空行、護法神就會像母親對自己的兒子那樣慈愛保護的
  • 必應(Bing)曝光新LOGO,比之前更圓潤了?
    必應(Bing)是微軟公司旗下的搜尋引擎服務其前身為微軟公司於1998年發布的 MSN Search微軟專門起了中文名字,叫做「必應」表達有求必應的搜索理念近日,微軟針對部分用戶測試了必應的新LOGO必應(Bing)新LOGO微軟為必應設計的新LOGO仍然沿用了多年來一直使用的小寫字母「b」但新的「b」字圖標添加了一些
  • 獲得幸福,從遇見上師開始
    在《普賢上師言教》中已經講得很明確。顯宗和密宗,大乘和小乘,對善知識的要求各有不同,現在就簡單地講講大乘善知識的最低標準。 不造作的菩提心 為何需要這樣的菩提心呢?因為,如果沒有菩提心,就沒有利益眾生的念頭。我們接近上師、跟隨上師,就不一定能找到出路,而且有可能造下種種惡業,這是很危險的。
  • 不要糾結上師是不是佛了 這才是關鍵點
    問題不在於我們的上師實際上是不是佛。正如帕繃喀仁波切說的:即使上師不是佛,如果弟子把他看成佛,這樣修依止上師的行者不會蒙受損失,反而只會獲得大利。例證:狗舍利老婦和狗牙的故事,可以用來支持這一點。有一位老婦很希望能夠獲得佛陀的舍利,就叫她出外經商的兒子幫她帶一顆佛陀的舍利回來。他的兒子把這件事情給忘了。直到在回家的途中才想起來,正好在路旁看到一隻死狗,就從它的身上拔出一顆狗牙,回家時交給他的母親,告訴她那是佛的舍利。他的母親相信那真的是佛的聖牙,所以每天懷著依止心對著它課誦、祈求。由於她每天虔誠地課誦、供養,真的從那顆舍利獲得佛的舍利。
  • 大公佛教專訪青海陀樂寺阿旺嘉措金剛上師
    法會期間,由阿旺嘉措金剛上師主法藏傳佛教吉祥薩埵灌頂儀式,為參加法會的四眾弟子吉祥灌頂。法會結束後,阿旺嘉措金剛上師接受了大公佛教記者的採訪。   嘉賓:阿旺嘉措金剛上師  陀樂寺阿旺嘉措金剛上師於公元1969年元月15日(藏曆元月15日)出生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內。
  • 不要隨便排斥上師教法——大日明王上師SunGuru
    不要隨便排斥上師教法--大日明王上師SunGuru《隔離世俗病毒--大日明王上師》口罩,是我們疫情中所必備的保護用戶。口罩就是祈請上師三寶,嚴格儀軌戒律的保護。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抑制心毒無明,和世俗凡夫軌道脫軌。不論在家出家,面試世俗眾生弘揚佛法,或面對生活工作,都要佩戴口罩,真心祈請上師三寶加持進行隔離,以佛法智慧過濾病毒,如法隨緣應對。麻木世俗對錯好壞,而敏感上師佛法,儀軌戒律的根本。
  • 趁著上師在,我們一定要如此……
    但是內心的這份恭敬有多少成份是純淨的?又能維持多久?這些都是未知數。打從心裡依教奉行於上師的弟子,都會希望上師能長久駐世,這樣才能廣轉法輪,利益廣大的眾生,也包括自己,從中才能儘可能長久的依止上師,得到上師的所有功德以及法義。這種心情與希望父母能夠長命百歲無異。
  • 讓自己和上師心靈相契
    弟子與上師之間心靈相契很關鍵,很多道友也非常希望自己能與上師相應。那麼,使自己與上師心靈相契的方法是什麼呢?對上師要有無偽的敬信心,要經常憶念和祈禱上師。恭敬心和信心是依止上師的非常關鍵的要素。或者我在凌晨祈禱上師的時候,上師已經睡了,就不知道我在祈禱了。我們會不會這樣想呢?實際上,如果我們確信上師的加持可以無處不在,自己無偽的信心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這些加持又可以在我虔誠的心中原原本本顯現出來,那麼,上師的加持很快就會來到。
  • 密宗金剛乘上師的資格
    讓弟子依照上師的言教行持。密宗金剛乘的上師資格遠遠不止這七條,我只是說個大概,嚴格來講,篇幅很長,長篇大論。尤其宣講竅訣師,得灌淨戒極寂靜,通達基道果續義,念修圓滿證自解,悲心無量唯利他,精進念法瑣事少,極具厭離亦勸他,善巧傳承具加持,依如是師速成就。
  • 佛教:很多人為求福報供養善知識,3種方式認清真正的活佛和上師
    有的上師清淨心和傳法確實不錯,但有的上師好像並不是這樣,一旦出現問題,這些人會抱怨說「這個上師把我的錢騙了」、「他在感情上有問題」、「他的行為如何如何」……造成這種不良後果的原因,一方面上師有責任,可能他並沒有如理如法地去引導,如果他真是用佛法來引導弟子,弟子不會變成這樣,或者說,上師的行為本身的確存在問題、
  • 上師行儀二三事:這樣的恭敬不是裝出來的
    相信很多道友都有體會,在見到自己的上師時,都會不自覺地展露出虔敬和謙卑,這並不是裝的,也不是看到別人彎腰行禮就模仿一下而已,這應當就是恭敬心的一種表現吧。下文整理了一些早年皈依並親近上師希阿榮博堪布的道友們的文章,願能讓大家從不同側面了解我們敬愛的上師。
  • 什麼叫根本上師?怎樣才稱得上是佛教密宗的上師?
    什麼叫根本上師?自己有控制不住的、特別的信心出現,以這樣的信心依靠這位上師,這位上師關注弟子,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一直關注這個弟子,這就是根本上師。知道嗎?這樣才是根本上師。
  • 王子星:這次,是咱們的《有球必應》
    距離下直播,剛剛一個小時,感謝殳海老師和管老師的精彩辯論,世界盃特別版的《有球必應》第一期真的還不錯,特別是自由辯論環節很精彩。 更感謝到場的10位觀眾,這是我們做節目,特別是直播節目第一次在演播室中讓觀眾參與進來。而且不僅僅是看節目,還要發言、提問、表達觀點、影響勝負。
  • 釋迦摩尼佛的密乘法脈——大日明王上師SunGuru
    《釋迦摩尼佛的密乘法脈--大日明王上師》釋迦摩尼佛本身就是上師,兩千五百年前示現成佛,是幾千次示現成佛的其中一次。釋迦摩尼佛在古遠前,依止燃燈古佛上師,在密嚴剎土授記成佛。燃燈古佛也被稱為過去佛,是釋迦摩尼佛的上師。
  • 我的上師久美昂江仁波切-圓寂周年
    這一年我慢慢的打電話少了,除了特殊事情之外,不想打擾您,因為知道您有太多的弟子要照顧。您來天津時會給我們帶禮物,您說很多弟子想的多,禮物要準備的多一些,怕有些弟子沒拿到會不開心。也不敢多說,怕弟子們信心承受不了。您就是這麼慈悲,時刻想著別人的感受,身口意的戒律非常嚴格。
  • 必應搜索, 深度踐行「404公益」
    在中國,每年約有20多萬兒童失蹤,目前仍然沒有放棄尋找的案件逾60萬件,這樣的數字觸目驚心。在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即將到來之際,當我們每個人在忙完一年後回家團聚的時刻,也讓我們一起伸手來幫助這些失蹤兒童。
  • 希阿榮博堪布:如何與上師相處,可以視上師為朋友嗎?
    我們恭敬上師,因為他教我們解脫之法,對我們有大恩,而且在解脫這件事上,他的專業水平遠高於我們,越是看見自己的差距就越敬重上師。談到米拉日巴尊者的故事。尊者的示現給了我們很多啟發。他不關註上師平時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因為他沒時間,他有上師交代的許多事要做。他也不去琢磨上師打罵、為難他到底對不對。
  • 怙主法音|如法念修除罪墮 121
    如法念修除罪墮    儀軌,就是剛才講的觀修念誦方式  欺騙上師,如(《三戒論》)云:「欺騙應供令生悔,誹謗聖者諂誑行。」如此欺騙上師,說假話進行忽悠。(我們)不能對上師說假話,所有言語必須真實公正。稟告任何事之前,皆須確認無誤:是不是真的呢?不會有出入吧?自己心中先掂量掂量。  (有人卻想:)怎樣才能矇騙上師呢?如何說謊好一點?上師是個明白人,可能會全都了知吧?因此動念:這樣講的話,上師就不會看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