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導稱,中國除了眾所周知的56個民族之外,還有一個最神秘的民族穿青人,也被稱為中國第57個民族。在此前統計中得知,現居住在我國境內的穿青人為67萬人,多來自於我國的貴州省。然而,雖然穿青人在2014年時已經被正式帶入了我國身份證中,但穿青人依舊不在我國56個民族之中。且因為穿青人的身份過於特殊,連身份證都是特供的,所以在出入海關等地時,都是需要有關人員切換到另一個特殊網站才能進行核實。不過,既然已經被加入了我國身份證,那穿青人能夠享受的少數民族福利也不會少,就比如穿青人在高考時可以獲得額外的20分加分等。
其實,穿青人是如何來到我國,並在我國定居,也有著不同的說法。而其中最受人們認可的是,明朝時期,穿青人的先輩們隨明朝軍隊來到貴州當地。而在看到貴州的人文和地理等優勢後,穿青人的先輩們決定定居於此,與當地漢族人們一同生活,繁衍了現有的穿青人。但是也正是多為猜測,沒有實際證據證明穿青人就是隨軍而來的哪個民族。所以,在製造身份證時,也是寫到穿青人,並未寫到具體民族。
不過,對於我國為什麼沒有給穿青人加上具體的民族,也是有著官方的回應的。首先,想要認證一個具體民族並不是說說而已,是需要一整套完整的歷史、根源等信息的;其次,對於少數民族的產生,我國有關單位也是需要將具體的民風、傳統等進行深度了解後,才能考慮加入;再者,穿青人除了服裝與漢族人不同,其生活習性還是十分類似的。而且,因為與漢族接觸過久,穿青人的母語也無從得知。這也加大了穿青人想要申請少數民族的難度。不過,即便如此,這也無法妨礙到穿青人的生活。畢竟除了身份證上的民族一欄有著些許不同外,穿青人和漢族都是一樣的,也可以正常地進行旅遊、住酒店、上學等。
提到這裡,我們也不都不說一下穿青人為祖國的貢獻。其實他們剛到了我國國內,就開始守衛我國的邊疆地區,不誇張的說,他們保衛了我國邊疆整整600年。在這期間,為我國貢獻了很多,所以說,無論他們能不能正式成為我國真正意義上第57個民族,我們都很尊敬他們,並且,我們願意將他們當成我們的同胞。
當然,我們也希望他們可以得到國家的認可。而他們,當然也會這麼想,畢竟這樣一來,他們也將會對祖國有更多的認同感。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有越來越多的民眾知曉了穿青人的存在,雖說「知名度」不是很高,但現在看來已經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了,他們正在用他們的方式慢慢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當越來越多的人知曉了他們的故事後,想必也更容易接納他們的。不過,我們仍舊希望能夠知曉他們最原始的歷史,畢竟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真正地成為我國的一分子。
其實除了我國之外,其他國家也有很多類似的民族。他們由於對自己民族的歷史並不知曉,甚至都不知道起源地在哪,所以很多人都無法知曉他們的身份。不過相對其他國家,穿青人生活在中國還是非常幸運的,畢竟我國是禮儀之邦,無論是哪個民族的民眾,我國都一視同仁,不會有任何的偏差。即便是穿青人還沒得到認可,我國民眾也從來不會有過不尊重的想法出現,甚至期待他們能夠成為我國的第57個民族,這樣一來,也能大大增強我國的民族團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