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經典、玩轉啟蒙文化周!齊來打卡千年嶺南花鄉陳村!

2020-12-24 澎湃新聞

【10月抽獎活動開啟

】11月2日中午12:00,順德發布10月粉絲抽獎要來啦!淨水壺、影城優惠券、果汁機、美食體驗券等多重大禮等你來!每人抽獎次數不限!快點擊順德發布底部菜單→【積分抽獎】賺取積分!

今天(11月1日)陳村迎來一大盛事!

2020第二屆陳村《三字經》啟蒙文化周

正式啟動!

「廣東四大名鎮」之一的陳村

不僅是遠近聞名的「千年花鄉」

更是一塊文化氣息濃鬱的寶地

有著年桔文化展示館、

朱子學堂、三字經文化公園等

一系列文化景點值得打卡!

城市、產業、生態共融發展

陳村位於珠江三角洲腹地和廣佛都市圈核心區域,歷史上曾與廣州、佛山、東莞石龍鎮合稱「廣東四大名鎮」。地理位置優越,緊連廣珠西線高速、廣明高速等路網,廣州地鐵7號線西延順德段、廣佛環線、佛山地鐵2號線建設的有序推進,進一步加快了陳村融入大灣區互聯互通的大軌道交通網絡的步伐。

陳村城區航拍

近年來,陳村以特色小鎮建設為抓手,啟動「花卉小鎮」建設,激發城市、產業、生態共融發展的源動力,2018年,陳村花卉小鎮入選第一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

此外,陳村鎮深入推動鄉村振興「百花齊放」,深挖文化底蘊,強化同根同源的灣區文化認同,打造具有廣泛文化共鳴的世界級文化IP。在各級政府大力支持下,三字經文化展覽館、仙湧朱氏文化陳列館、黎簡紀念館等場館建成開放,堅持每年舉辦陳村三字經啟蒙文化周。

打卡點一:三字經啟蒙文化周

探源蒙學故裡,共建人文灣區。11月1日上午,2020第二屆陳村《三字經》啟蒙文化周舉行啟動儀式。現場呈現啟蒙禮,粵港澳三地直播連線,數百名學子用粵語、普通話、英語、手語共同誦讀《三字經》等壯觀場面。

陳村鎮將利用仙湧鄉人民會場,打造「嶺南理學堂」,為傳播嶺南理學文化提供有力的陣地,並定期舉辦名家講座(論壇),供嶺南理學研究傳播之用,第一講活動還邀請了錢文忠、溫春來等著名學者開講。

活動期間還開展陳村夢想SHOW第九季總決賽、繽紛童趣市集、尋「MENG」之旅等系列子活動,打造灣區文化盛宴。

近年來,陳村積極探路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融合發展,按照「一年點燃熱度、兩年初成規模、三年拿出拳頭產品」的思路,持續舉辦《三字經》啟蒙文化周,從《三字經》延伸至嶺南理學傳播,打造灣區文化IP,探索文旅產業化,奮力推動大灣區文化高質量發展。

國學經典煥發新生活力

「《三字經》的作者原來是陳村登洲人,國學經典與年輕元素在這裡得到了無縫結合。」在參觀完登洲村的三字經文化公園後,不少媒體代表都豎起了大拇指。

《三字經》源於宋元,關於其作者的身份,此前曾有爭論,但通過學者從傳說、文獻、史籍、音韻等多方面入手,經多年嚴謹考證,傾向於認為其作者是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陳村登洲人區適子。為弘揚國學經典,陳村鎮通過鎮村聯動,以政府扶持及村內自籌的方式,於2018年建設陳村鎮三字經文化展覽館和鮀園,2019年政府投入完成潭洲水道(陳村段)三字經文化公園基礎設施建設。

近日,「中國智造 佛山功夫——全國網絡媒體看佛山」活動採風團來到順德,100餘位中國城市網絡媒體大咖走進了「三字經故裡」陳村鎮,近距離感受陳村的魅力!

視頻回顧活動精彩瞬間↓

打卡點二:三字經文化公園

三字經文化公園佔地面積約16萬平方米,位於三龍灣核心區,由三字經文化展覽館、鮀園、公園組成,是一個集觀光、旅遊、教育於一體的文化勝地。

三字經文化公園

其中,三字經文化展覽館建在區氏大宗祠內,建築面積1250平方米,展覽館由五大部分構成:中國啟蒙文化敘述、嶺南啟蒙文化史、明代私塾場景、三字經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書畫展覽室,場館內引入了全景展示、趣味互動問答、視頻介紹等方式,通過視覺、聽覺、體驗等全方位向市民展示三字經文化價值。

媒體採風團翻閱陳村歷史文化書籍

而鮀園則是取名自登洲古時名稱「鮀洲」。園內主要以古典園林建築為主格調,融合了嶺南的地域特色和三字經文化,建有鮀亭、適子亭、宣亭、文化長廊、觀景臺等景觀。

媒體採風團走進三字經文化展覽館

潭洲水道(陳村段)的三字經文化公園目前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牌坊廣場、綠道、慢跑路、停車場等,未來將融匯《三字經》主題元素,把三字經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美學融合,對三字經文化公園實施文化藝術整體提升,著力打造成城市文化新IP,成為三龍灣的一大區域文旅亮點以及陳村共建共享人文灣區的新名片。

媒體代表們認為,登洲村能夠將《三字經》文化與鄉村祠堂活化、景觀提升等鄉村振興要素進行融合,並且讓國學經典走進校園、走入生活當中,讓傳統文化煥發了全新的活力,十分值得借鑑。

耕讀文化引領鄉村振興

「『桔』在粵語當中跟『吉』同音,寓意著吉祥如意、大吉大利,春節期間廣東人都會在家中放上一盆。」在陳村鎮仙湧村,媒體代表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詳細了解了仙湧村歷史悠久的年桔文化。

仙湧村開村於唐朝末年,是宋代大儒朱熹後人的聚居地,據族譜記載,仙湧朱姓始祖乃南宋大學者朱熹的第三個兒子朱埾,近年來,仙湧村建設了以「耕讀傳家」為主題的年桔文化展示館、朱子學堂等,讓遊客一路感受田園美景,一路體驗年桔文化、朱子文化。

打卡點三:朱子學堂

朱氏始祖祠建於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是順德現存規模較大的明清代祠堂之一,曾經作為當地學堂,主要用於教授《童蒙須知》《朱子家訓》,並成為朱熹理學及朱子家訓文化代代傳承的重要載體。

朱子學堂

2017年,為活化朱氏始祖祠,當地村委會在祠堂內新建了朱氏文化陳列館,展覽面積約550平方米,展覽分開基立業、族中先賢、宗族建設、建築欣賞、詩詞欣賞等內容,全面地展示朱氏的歷史淵源以及朱熹文化對仙湧朱氏後人產生的積極影響。

媒體採風團在朱子學堂即席揮毫

參觀過程中,媒體代表們對仙湧村在鄉村振興、文化傳承上的創新思路表示讚賞,並提出應該結合多媒體手段,讓傳統文化在更廣闊的平臺進行傳播。

打卡點四:年桔文化展示館

仙湧村作為年桔種植相對集中的地方,擁有近2000個種植場。2019年仙湧村在自籌及政府資金扶持的多方共同努力下,將原仙湧舊幼兒園修繕活化,建設了年桔文化展示館。

該館由六大部分構成:源遠流長話年桔、仙湧年桔說古今、吉祥文化夢工廠、仙湧年桔文化園、年桔文化體驗館和多媒體展示館,以視聽以及趣味互動體驗的方式,打造陳村年桔文化的展示平臺,推動陳村農業創新和文旅產業的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建設。

陳村自古有著「嶺南花卉第一鎮」的美譽,如今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年桔種植基地,國內市場近8成的年桔都產自這裡,並深受海外市場歡迎。2018年,「陳村年桔」獲得中國農業部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

仙湧桔田(蕭向勤攝)

未來,陳村鎮將乘順德建設新時代廣東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實驗區的東風,依託現代化交通體系,繼續堅持開放創新,圍繞人才、產業、創新等核心要素加快聚流和輻射,實施「一城﹒一芯﹒三片區」發展戰略,向高質量發展奮力邁進。

順德防控工作熱線:0757-22838180,熱線電話主要提供防控知識普及和處置諮詢。有需要的市民可撥打。詳情請戳:

原標題:《傳承經典、玩轉啟蒙文化周!齊來打卡千年嶺南花鄉陳村!》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順德陳村:掀城市品質「革命」,做佛山文化「客廳」
    千年理學、三字經、年桔……近年來,陳村成為了傳統文化復興、「國潮」風起的舞臺。依託文化賦能,陳村城市能級提升,正加速從「鎮」向「城」轉型。有了精神內核、文化內涵,一座城市才有內生力,發展才能經久不衰。為提升城市品質,近年來,陳村積極挖掘、梳理、傳承及創新弘揚一批優秀傳統文化,「千年花鄉」陳村,正打造三字經、嶺南理學、陳村年桔、陳村谷埠、黎簡等文化IP,掀起一股「國潮熱」,為灣區融合發展夯實同根同源的文化認同基礎。
  • 尋味「世界美食之都」佛山順德 追溯嶺南美食文化印記
    隨著央視紀錄片《尋味順德》全球熱播,佛山順德作為「世界美食之都」的名聲越發響亮,這座嶺南製造重鎮,如今躋身為美食打卡的熱門目的地,每逢周末及節假日,前來尋味的外地遊客總是絡繹不絕,各大酒家、茶樓、私房菜內賓客滿堂、熱鬧非常。
  • 陳村:策馬揚鞭,爭當順德在廣佛全域同城化中的排頭兵
    「今年,陳村啟動建設連片4000畝的順德(陳村)智能裝備主題產業園,充分依託其優勢區位及軌道交通等優質資源,堅持高標準規劃、高效率建設、高品質招商,主動連結廣深港澳創新資源,為陳村參與灣區競合提供強有力支撐。」黃志捷說道。
  • 佛山,著名的嶺南水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這十大景點你不能不去
    佛山市旅遊資源豐富,人文底蘊深厚,擁有獨具特色的嶺南水鄉,是著名武林宗師黃飛鴻的故鄉,更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它素有陶藝之鄉、武術之鄉、粵劇之鄉、民間藝術之鄉、嶺南成藥之鄉等美譽。長鹿旅遊休博園是一個以嶺南歷史文化、順德水鄉風情、農家生活情趣為特色,集吃、住、玩、賞、娛、購於一體的綜合性國家級5A景區。長鹿旅遊休博園主要由長鹿休閒度假村、機動遊樂主題公園、水世界主題公園、農家樂主題公園和動物主題公園等五大園區組成,長鹿旅遊休博園已成為佛山市最為熱鬧景點之一,如果你到了長鹿旅遊休博園,當然要帶上小孩子一起去了。
  • 魔術師進永慶坊,解鎖嶺南文化的魔幻魅力
    誰說遊歷文化景點,就只能跟隨導遊的步伐?這次,西關正當潮——嶺南文化之「粵趣魔坊」活動,帶我們換個方式「打開」傳統文化大門,用新的視角了解廣府文化。本次活動分別在永慶大街、鄉愁廣場、荔枝灣湧邊及古樹廣場四個區域設置「打卡點」,以情景互動及快閃式表演的方式,將嶺南文化與魔術糅合在一起,讓市民可以更好地感受歷史文化街區裡的嶺南傳統文化內涵和非遺手藝「粵味」。
  • 佛山,這座千年古城,除了無影腳和詠春拳,還有迷人的佛山八景
    「千年古鎮源塔坡」,這座寺廟是佛山歷史的起源。寺廟門口曾有聯云:盛地驟開,一千年前青山我是佛;蓮花極頂,五百載後說法起何人。自晉以來,千年的悠悠歲月中,因為佛山祖廟的庇護,佛山一直順風順水,沒有大風大雨。佛山與湖北漢口鎮、江西景德鎮、河南朱仙鎮並稱全國「四大名鎮」,也是武術之鄉、南國陶都和美食之都。
  • 傳承千年文化遺產,電城炒米餅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易茂才的故事
    相傳炒米餅是冼夫人軍中的軍糧,經過上千年的流傳已發展成當地特產,炒米餅的製作技藝也成為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作為電城炒米餅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廣東琪昌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琪昌公司)董事長易茂才始終不忘初心,堅持以原鄉風味為基礎,帶領公司致力傳承冼夫人軍糧千年文化遺產,為維護好「嶺南餅祖,千年軍糧」的品牌和聲譽不斷努力。
  • 佛山文化新地標,時間膠囊走進嶺南天地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19年9月30日訊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陳彬)9月30日,時空膠囊(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與瑞安房地產在嶺南天地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建造佛山首座時間膠囊博物館,打造佛山文化新地標,記錄嶺南天地光陰故事,臻藏佛城城市風情,傳承千年嶺南文化。
  • 文薈嶺南,藝耀星空|同懷赤誠之心,打造嶺南文化直播平臺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12月15日,是金僑集團向文化藝術名人名家吹響集結號的大日子,也是嶺南文化和非遺傳承上的雅士通過多媒體「秋收冬藏」的好日子。金僑集團聯合廣州電視臺以「介紹嶺南名家、傳播嶺南文化」為宗旨的《嶺南星空下》節目,雙方都懷著同樣的赤誠之心,以嶺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為己任,將嶺南文化收納館藏,匠心打造融媒體形式的「嶺南星空」,在金僑嶺南院共築嶺南文化藝術傳播平臺,歡迎大家經常來做客,也歡迎各位領導、各位嘉賓置業金僑嶺南院,共享尊貴優雅的生活。」
  • 湖南理工學院:演繹《詩經》名篇,傳承經典文化
    11月25日晚7點,以「穿越千年,共賞經典」為主題的《詩經》名篇演繹活動在湖南理工學院圖書館精彩上演,這也是該校「一校一書」《詩經》主題閱讀推廣活動內容之一。到場師生都是熱愛經典的國學愛好者,同學們有的身著精美的傳統漢服,有的佩戴著精緻的飾品,有的拿著寶劍、羽扇、經書等親手製作的道具,現場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 千年古鎮如何玩轉動漫奇趣? 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建德分會場...
    千年古鎮如何玩轉動漫奇趣? 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建德分會場正式開幕 杭州網  發布時間:2020-09-28 19:30:00 Mon    千年古鎮如何玩轉動漫奇趣?9月27日下午,隨著「快來壽昌古鎮看動漫Cosplay秀和漢服小姐姐啦!」的動漫打卡活動在朋友圈集中刷屏,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建德分會場——「宜居建德·壽昌古鎮」國風動漫文化節在千年古鎮壽昌歡樂登場。
  • 「南海好功夫」城市形象發布,嶺南功夫文化體驗館落戶西樵
    建館培根讓功夫魅力可觸可感南海好功夫,樵山來論武。在11月27日舉行的「南海好功夫」城市形象發布暨嶺南功夫文化體驗館開館活動上,「南海好功夫」城市形象吉祥物「南仔」首次亮相,嶺南功夫文化體驗館正式對外開放。嶺南功夫文化體驗館位於西樵鎮飛鴻館。
  • 桂東南邀請粵港澳大灣區遊客領略冬日別樣嶺南風情
    10月30日,2020廣西桂東南嶺南風情生態旅遊聯盟推介會在中山舉行,貴港市委常委、副市長楊紹麗,中山市政府副秘書長雷繼敏,貴港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羅尚民,桂東南四市和中山市文化旅遊部門負責人、旅遊協會負責人等領導出席了活動,桂粵兩地文旅企業相關人士和粵港澳桂媒體記者參加了活動
  • 今日起在廣州塔坐地鐵,打卡嶺南非遺主題站
    大洋網訊 廣州塔下體驗廣州代表性非遺;廣州國際媒體港裡趁潮墟;地鐵站內打卡微型非遺展……8月8日,「嶺南之窗」廣州文旅融合創新示範區項目正式啟動,嶺南非遺文化主題站也同步在地鐵廣州塔站亮相。廣州塔站內設計以非遺文化宣傳和體驗為主要內容,展覽發布期為2個月,市民遊客可搭乘地鐵打卡欣賞綻放在中軸線上的中國非遺之美。
  • 千年底蘊「邂逅」現代文明——傳承千年的柘皋早茶
    合肥有很多著名「網紅」文化打卡地,它們不僅有著高顏值的美景,還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人文,當千年底蘊「邂逅」現代文明,會撞出怎樣的火花呢?合肥不但山水風光秀麗,歷史文化底蘊也十分豐厚。如今全市上下正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範」,釋放出了千年廬州的文化底蘊。柘皋早茶○柘皋早茶來到巢湖必須打卡的還有千年古鎮柘皋的早茶。
  • 文化強市|「記得住鄉愁、振興得起老城」,荔灣建設嶺南文化中心...
    「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荔灣是廣州傳統歷史文化風貌保存最集中、最完整的區之一,粵劇、粵曲、「三雕一彩一繡「等文化符號享譽全球,廣州奮力實現老城市新活力,荔灣使命在肩。
  • 文化|「花仙精靈」傳承國風
    文化|「花仙精靈」傳承國風 2020-10-09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