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調查:那些智商和成績都位列金字塔的學生,閱讀書單裡出現特別多的,就是歷史書籍。
大咖,精英都看歷史
之前看《百家講壇》就發現,各個領域的精英,牛人大咖,包括身邊一些比較成功的朋友,都挺喜歡看歷史,並且提到任何一個朝代或者國家的歷史都能說上一說。並且除了侃侃而談,還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見解。
萬達集團的老總王健林在訪談節目中說到:自己學歷史,喜歡歷史,古老智慧影響了他對萬達集團的創建和管理。
華為集團董事長任正非也是「歷史愛好者」,「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或許這就是成功的企業家喜歡讀歷史的原因吧。
我們普通大眾的想法是,知道給孩子多讀書是好的,但是都按照我們自己的喜好來給孩子選書,大多家長都認為歷史書枯燥無味,買了孩子也不會喜歡看。
但是從網上看到哈佛學霸的書單我很吃驚,美國中學生的必讀書單中,「歷史」書籍屬於必讀類目,而且在霍奇基斯這種百年歷史的頂尖名校中的書單中,歷史類書籍佔50本之多。
為什麼讀歷史這麼重要?
1.豐富見識,開拓孩子眼界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當我們行不到萬裡路的時候,我們先讀書就可以豐富我們的內涵,開闊眼界。
去年的高考,一位叫胥文豪的考生被北大錄取,他媽媽說,兒子三四歲起就吵著要看《史記》和《四大名著》,早早就定下考取北大的目標。
之前有個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裡給女刺客取名為:「魚腸」,這麼難聽,人家女刺客不要面子的嗎?
此話一出,一片譁然,引來有知識的網友怒懟:《史記·刺客列傳》中的故事,戰國時期,吳王僚是吳國的第23任君王,本來他的父親死後,王位應該由他父親的弟弟闔閭繼承。但是吳王僚卻繼承了,因此埋下了禍根,在伍子胥的推薦下,闔閭認識了戰國四大刺客之一——專諸,闔閭趁著吳國內部空虛,感覺機不可失,邀請吳王僚來赴宴。在宴會上,專諸藏劍魚腹,趁給吳王僚進獻美食時,將其刺死。此後這把劍就叫魚腸劍,魚腸劍也是古代十大名劍之一。
2.懂歷史的孩子有自己的智慧
歷史載入了所有的朝代,事件,地域,風土人情,使我們被代入回那個年代或者朝代,我們會思考,並且以更高的角度來看待分析這些事件。
培養了孩子的批判性思維,並且從歷史事件中總結經驗教訓,看問題更加全面。不會盲從的人云亦云,在任何環境中都能保持清醒,理智,客觀。
3.不僅影響成績,還影響孩子格局
「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典型代表—董卿,無論是《朗讀者》還是詩詞大會,凡事經她手做的節目都十分叫座,唐詩宋詞,信手拈來,端莊典雅,大方從容,無一不被她的文化底蘊所驚豔,而她接受採訪時候說,這要歸功於父親從小讓她讀歷史。
如何引導孩子學習歷史
培根曾說:讀史使人明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馬克思就曾這樣說過:「如果只能選擇一門學科,那麼我唯一的選擇就是歷史。」
可見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所以我們培養孩子一定要從小抓起。
在哲學系學者陳衛平看來,給孩子的歷史人文閱讀需經由三個層次:故事的描述,意義的闡釋,價值的判斷。
1.故事的描述
首先我們要給孩子,選擇合適孩子年齡的歷史故事及人物,讓孩子先對事件感興趣。
2.意義的闡釋
孩子的思考能力有限,所以我們要幫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內涵以及背後的故事。
3.價值的判斷
經歷了前兩個階段,第三個步驟一定需要家長來參與,做正面的引導,與孩子一起分析。
4.解決枯燥無趣的問題
孩子一旦愛上了歷史,便不會覺得枯燥,但是入門是不容易的,所以培養孩子興趣家長要花費一些功夫。避免一開始就起到反作用。
所以,選擇適合還是的書籍,歷史類的繪本,去博物館,看名勝古蹟是不錯的選擇。
記得我上學的時候,就總是記得非常混亂,拿起歷史書就困,不過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孩子的歷史類繪本可以選擇。做的都十分生動精美。
推薦給大家一個我自己認為不錯的歷史書單
《地圖上的全景世界史》上下兩冊推薦理由:輔以地圖,還有大場景圖,讓孩子置身其中,印象更深刻。
2.《歷史畫中話》個人正在使用
簡介:全套十冊,故事均選自《史記》《漢書》《戰國策》等權威史學巨著。
特點:全書以漫畫形式展示,將歷史故事融入其中,生動,形象,更加直觀的讓孩子感受歷史,並且好無壓力,通俗易懂。
不僅適合孩子,大人也可以一起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