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醫科大學「衝補強」三年成效,進步看得見!

2020-12-06 中國校園在線

2018年,廣東省出臺《高等教育「衝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將公辦本科高校對應分成「衝一流、補短板、強特色」(簡稱「衝補強」)三類組團,整合了系列高等教育建設工程,形成「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粵東西北高校振興計劃」和「特色高校提升計劃」三大建設計劃,推動高校在不同層次爭創一流、特色發展廣東醫科大學納入「粵東西北高校振興計劃」。

近三年來,廣東醫科大學紮實推進「衝補強」提升計劃建設工作,加快推進學校內涵式發展,實現了建設目標,取得了顯著成效:學校ESI總排名從2694位提升到2341位;新增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1個。學校進入高等教育研究機構世界大學排名中心(簡稱CWUR)和美國USNews世界大學排行榜兩個著名榜單。臨床醫學專業通過教育部專業認證,有效期6年;新增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2個,入選國家一流課程1個;新增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個;新增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5個、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和二等獎各2項;新增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個;省「衝補強」重點建設學科——臨床醫學、藥學、基礎醫學學科實力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學校繼2016年、2017年被評為「全國最佳暑期實踐大學」之後,2018年至2020年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最佳暑期實踐大學」,連續五年獲此殊榮的高校。

學科建設

目標完成情況

新增ESI學科全球排名前1%學科1個(藥理學與毒理學);

新增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藥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基礎醫學、生物學、醫學技術)、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公共衛生);

新增珠江學者設崗學科4個(內科學、基礎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藥學)。

新增成效

學校ESI總排名提升了353位,臨床醫學進入ESI排名全球前5‰學科(排名由2018年1月的 1942位提升至1821位,提升了121位);

ESI潛力學科新增3個(分子生物學及遺傳學、生物及生物化學的潛力值超過0.6,化學學科的潛力值超過0.5);

原有省級特色重點學科6個,新增1個(基礎醫學),達到7個;

新增省臨床重點專科2個(老年病科、危重醫學);

學校進入CWUR和美國USNews世界大學排行榜兩個著名榜單。

進步幅度

新增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增幅400%;新增珠江學者設崗學科4個,增幅300%。

師資隊伍建設

目標完成情況

引進雙聘院士2名(美國科學院院士和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各1人);

柔性引進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及團隊1個;

培養及引進珠江人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青年珠江學者2名、珠江學者講座教授2名;

新增省級教學團隊4個。

新增成效

新增上海東方學者1人、廣東省醫學領軍人才1人、廣東省傑出青年醫學人才2人、廣東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

新增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廣東省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1人、廣東省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主任委員1人;

新增南粵優秀教師4人,新增東莞市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4人次,湛江市高層次人才、東莞市特色人才26人;

新引進高層次人才11人、博士106人。新增廣東省博士工作站4個;在站博士後達17人。

進步幅度

新引進博士增幅715%;高層次人才增幅120%;在站博士後增幅183%;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從無增至3人;新增珠江學者增幅150%。廣東省博士工作站從無增至4個。

人才培養

目標完成情況

臨床醫學專業順利通過教育部專業認證,有效期6年;

新增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個;

入選國家一流課程1門;

新增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和二等獎各2項;

新增5個校外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新增成效

新增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新增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5個;

新增省重點專業1個、省特色專業1個;

新增本科專業8個;新增省級在線開放課程1門、省級教學團隊4個;

新增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新增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新增省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2項。粵西首個遺體捐獻接收中心正式啟用。

近3年畢業生學位授予率在95%以上;

畢業生就業情況好,平均就業率96.45%,位居全省前列;

學生參加臨床、口腔、公共衛生執業醫師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其中近年來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均超過80%。近三年學生考研率逐年提升,分別為13.19%、15.89%和18.34%。

教師競賽獲獎

教育部高等學校醫學技術類教學指導委員會首屆「人衛杯」全國高等學校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青年教師教學授課競賽特等獎、一等獎、優秀教案獎和優秀課件獎各1項;

2019年中華護理學會全國護理本科院校教師臨床技能競賽團體二等獎,個人單項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及優秀指導老師一等獎各1項;

全國高校(醫學類)微課教學比賽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參加廣東省疫情階段在線教學優秀案例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

廣東省疫情階段在線教學優秀案例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

學生創新創業及學科競賽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340項(其中國家級100項);

廣東大學生創新培育專項資金(「攀登計劃」)累計獲得立項49(重點項目9項,一般項目40項);

華為公司未來種子經費支持50餘萬元;

「挑戰杯」系列競賽,獲得國家級競賽三等獎2項,省級競賽獎項17項,其中省級一等獎3項。

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家級二等獎;

獲2020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國家級二等獎;

「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生物醫學工程創新設計競賽國家級三等獎等;

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公共衛生綜合知識與技能大賽綜合項目三等獎和「衛生處理」單項獎各1項,創歷史新高;

2019年全國大學生健康科普作品大賽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

第六屆廣東大學生預防醫學技能競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

義工「幸福銀行」志願服務組織獲得全國性榮譽13項,其中「移動生命線——公交急救宣教」項目獲第四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金獎。

研究生培養規模與質量持續提升

近三年入學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共1777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共38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增幅52.9%;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增幅65.2%。

近3年研究生發表SCI論文數分別40、92、77篇,共209篇;

共10名研究生評為廣東省優秀研究生。

省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檢合格率均為100%。

參加全國醫科院校研究生院聯盟2019年度研究生臨床能力(眼科學)競賽獲得團隊優秀獎。

進步幅度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增幅50%;本科專業數增幅32%;與2017年比,2020年本科生總數增幅20%(達21983人)、考研率增幅40%。

科學研究

目標完成情況

新增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個、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臨床基地2個、廣東省創傷救治科研中心臨床基地1個;

2018~2019年發表SCI收錄論文501篇(加上2020年論文將超過600篇);獲授權專利76項(其中發明專利40項)。在《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等高水平期刊上發表多篇文章。

獲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

新增成效

新增湛江市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2個;

2018年來共獲各級科研項目836項,科研經費11519.79萬元。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0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

獲廣東省實驗室重大科研項目「南海海洋大健康產業關鍵技術體系研發與示範」,資助經費2000萬元;

獲得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52項(其中省自然基金傑出青年基金1項)。

獲得橫向合作課題30多項,合同經費超過1700萬元;

獲廣東省醫學會第二屆醫學科技獎擬推薦三等獎2項;

新增創新東莞科技進步獎各1項;

作為主要完成單位獲中華中醫學會科技技術獎二等獎、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各1項;

開發馬尾藻勁骨粉、海水稻胚芽米粉等新產品7項。

進步幅度

與2015-2017年比較,省自然基金項目增幅151%;省自然基金項目增幅62.5%;省科技計劃項目增幅12.4%;獲授權發明專利增幅110%;獲授權實用新型專利增幅100%。

國際交流合作

2018年以來,學校先後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愛丁堡大學、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等世界大學排名前100名的高水平大學以及塞爾維亞貝爾格勒大學、波蘭熱舒夫大學、菲律賓萊西姆大學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校開展了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

學校成為了粵港、粵澳醫療衛生合作專責小組成員單位;參與了中俄醫科大學聯盟理事會系列活動;成為「一帶一路」熱帶醫學聯盟(BRTMA)常務理事單位;獲邀加入中國-芬蘭應用型科技大學聯盟。學校還舉辦了「歐洲多國各界代表團醫療教育合作項目交流會」、「首屆老年護理國際會議」、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北部灣海洋生物醫藥高峰論壇、世界孤獨症日國際論壇、第三屆北部灣精準醫療與轉化醫學學術年會、第四屆泛華南地區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聯合年會等國際學術會議多次。崔燎等19人次在國際暨港澳臺重要學術會議上做大會報告。學校及學科建設的國際聲譽得到提高。

學校先後獲得歐盟「伊拉斯謨+」高校能力建設項目以及教師交流項目各1項,獲資助金額約為20萬歐元;教師參加國(境)外訪學、國際學術交流40餘人次;招收外籍博士後3人。

新增學生境外學習交流項目共12個,學生國際交流中外合作項目6項;首批 2名參與公共衛生「3+2」本科雙學位項目的同學順利獲得中英兩校頒發的學位證書,雙學位國際聯合培養項目取得突破。開展近20個長短期學生學習交流項目,共81名學生先後赴國(境)外交流研修。

來源:廣東醫科大學 廣東醫科大學發展規劃處 學生編輯/周英偉責編 / 王麗君覆核 / 裴金濤審核 / 譚秋浩

相關焦點

  • 巨擘聯手,鼎龍集團與廣東醫科大學達成戰略合作
    2019年9月28日,「鼎龍集團與廣東醫科大學戰略合作籤約新聞發布會」在鼎龍灣福朋喜來登酒店圓滿舉行。鼎龍集團與廣東醫科大學正式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吳川市政府副市長梁韌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陳康養、市衛生健康局局長肖亞帝、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郭冠平、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陳國威、廣東醫科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盧景輝、廣東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羅輝、鼎龍集團董事局主席龍學勤、鼎龍集團執行總裁李斌等領導出席了此次合作籤約並發表講話。
  • 2020年廣東醫科大學成人高考招生簡介
    廣東醫科大學簡介 廣東醫科大學的前身是中山醫學院湛江分院,創建於1958年,1964年升格為五年制醫學本科院校並更名為湛江醫學院,1992年易名為廣東醫學院,2016年更名為廣東醫科大學。《廣東醫科大學學報》是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全文收錄期刊、廣東省優秀科技期刊。 學校先後與美國、英國、愛爾蘭、德國、芬蘭、波蘭、澳大利亞、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及港澳臺地區的30餘所高校及科研院所開展了交流合作。
  • 亞輝龍攜手廣東醫科大學 打造體外診斷產業技術特色創新班
    來源:時刻頭條近日,由廣東醫科大學與深圳市亞輝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輝龍)共同創辦的「體外診斷產業技術特色創新班」(「亞輝龍班」)和「臨床輸血技術特色創新班」,在廣東醫科大學東莞校區圖書館報告廳正式啟動。
  • 強強聯合推動「藍色引擎」,湛江灣實驗室牽手廣東醫科大學
    9月21日,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湛江)(下稱「湛江灣實驗室」)與廣東醫科大學籤署合作協議。廣東醫科大學正式作為實驗室四家依託單位之一參與實驗室建設。湛江市政府副市長歐先偉,湛江市政府副秘書長李心聲,湛江市科技局副局長劉志紅,湛江灣實驗室籌備委員會主任顏開及廣東醫科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盧景輝等相關人員出席此次籤約儀式。
  • 2020年廣東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合同工招聘45人公告
    廣東衛生人才網同步廣東南方醫科大學招考公告信息:2020年廣東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合同工招聘45人公告,報名時間:詳見公告,請考生多加關注。
  • 廣東醫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報考聲明
    廣東醫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報考聲明 2020-12-02 | 來源:網絡 https://www.eol.cn/ceici/
  • 廣東醫科大學運動會開展4×100米抬擔架接力賽實戰訓練
    11月27日,廣東醫科大學舉行2020年運動會,除了傳統的田賽和徑賽,學校結合醫學特色,創新性開展4×100米抬擔架接力跑,賽出醫學生救死扶傷的速度,致敬醫護工作者。  廣東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的陳同學表示:「跑起來的時候,團隊成員要配合相當默契,既要照顧好病人,也要保證團隊成員步伐一致,作為醫學生雖然沒有參加過真正的救援,賽場上就跟真正的救援一樣,那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 博學篤行,尚德濟世——南方醫科大學
    南方醫科大學坐落於廣東廣州,是中國首批、廣東唯一一所「部委省」共建高校,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中唯一的醫學院校,也是唯一一所開設八年制醫學教育的獨立醫科院校,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廣東省「211工程」。
  • 廣東11所高校躋身全球1000強 深大升至301-400位進步最大
    原標題:廣東11所高校躋身全球1000強,深大進步最大! 南方網2019年8月15日訊 15日下午,世界權威大學排行榜之一的「2019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簡稱ARWU)正式公布,展示了全球領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學。
  • 南京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最新排名,誰更強?
    南京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最新排名出爐,小編根據軟科、校友會和武書連三大機構的排名對三所高校進行了整理,並從全國排名、錄取分數線、學科實力等方面對三所高校進行了總結,具體來看一下。· 三所高校全國排名情況在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南京醫科大學全國排名第47;中國醫科大學全國排名第59;重慶醫科大學全國排名第104。在2020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中,南京醫科大學全國排名第131;中國醫科大學全國排名第145;重慶醫科大學全國排名第160。
  • 南方醫科大學校長餘豔紅當選廣東省副省長
    南方醫科大學校長餘豔紅當選廣東省副省長 「上學了」微信公眾號 2018-01-31 13:57
  • 2020年廣東本科批次投檔率遠超去年
    1、廣東省本科批次投檔率遠超去年  今年廣東省投檔前10名的高校基本為高水平大學,其中,中大、華工、暨大、華師、深大三年內穩居前五。華南師範大學文理科最低排名都上升了一千位以上,文理都排在第四位,與深圳大學僅僅相差幾分。
  • 「最好」醫科大學出爐!首都醫科大僅排第二!第一是醫學「聖殿」
    除了很多的大學以外,也會是有著不少的專科院校成立並建設了有關醫藥學的專業。而每年的就業的人數也是十分地多,尤其是有關於醫藥科方面的領域,但是不論是是從哪方面選擇的醫科專業,但是還是希望你們的專業用來救死扶傷。但是對於我國的很多方面的來講,就有很多的人選擇了繼續留在醫學方面雞血帶領醫學領域進步,這也是對醫學未知領域的一大探究。
  • 廣東茂名市茂南區近三年掃黑除惡成效顯著
    梁天宇 攝   11月27日,廣東茂名市茂南區召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新聞發布會,通報2018年以來該區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成效和"六清"行動進展情況,並通過實物展示打擊成果。   據介紹,自2018年1月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茂南區紮實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取得了顯著成效。
  • 貴州醫科大學
    貴州醫科大學2020年博士研究生公開招考招生簡章 貴州醫科大學前身為創建於1938年的國立貴陽醫學院,是當時隸屬於教育部的九所國立醫學院校之一。
  • 廣東醫院有哪些變化?
    在《2019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呼吸科、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眼科連續11年稱霸榜首。其中入選前50名的廣東醫院還有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省人民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而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進入了前100名。
  • 廣東有九家入圍百強
    在《2019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呼吸科、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眼科連續11年稱霸榜首。今年廣東共有9家醫院進入全國綜合百強名單,與去年持平。其中入選前50名的廣東醫院還有: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省人民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而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進入了前100名。
  • 南方醫科大學怎麼樣,業界認可,潛力巨大
    廣東一所省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斬獲頗多,引得多方關注。這就是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其泌尿外科主任劉春曉獲「金柳葉刀獎」,兒科中心PICU護士長李君獲「美麗天使獎」,珠江醫院獲「優秀組織獎」。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是南方醫科大學(原第一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第二臨床醫學院,創建於1947年,2004年8月隨大學從軍隊整體移交廣東省,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和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
  • 南方醫科大學、廣州大學舉行「雲」畢業典禮
    部分學生代表參加南方醫科大學2020屆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高鶴濤攝大洋網訊 南方醫科大學、廣州大學為2020屆畢業生舉行了特殊的「雲」畢業典禮,控制現場參與人數,師生互道一聲珍重,相約更高處再見,同樣儀式感滿滿。
  • 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老年臨床醫學院揭牌成立
    2020年8月14日下午,「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老年臨床醫學院」籤約暨揭牌儀式在江蘇省老年病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老年醫院、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舉行,這標誌著南京醫科大學與江蘇省老年病醫院的「校院融合」達到了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