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走親訪友、拜年聚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然而今年有些不一樣,不少市民選擇不聚會、不聚餐,而是在注重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外,改用手機微信、拍攝視頻、發電子紅包等網絡方式傳遞祝福。儘管拜年的方式改變了,但濃濃的親情卻絲毫不減。
「我們今年就不登門拜年了,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闔家幸福!」1月25日是農曆正月初一,從這天起,決定不再外出串門拜年的市民們就紛紛開始精心編輯信息發送給親朋好友,有的拍攝了祝福視頻,有的則直接發紅包拜年,大家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傳遞著自己的祝福。
大年初一一大早,原本每年都要到長輩家拜年的張風平,用手機視頻通話,向長輩們一一拜年,並送上祝福。張先生說:「不登門拜年,長輩們都能理解,並且還囑咐我們不要聚會,注意個人衛生,儘量少去人員密集的場所。」
陳慧潔的6個兄弟姐妹分住三地,按照慣例,以前每年春節大家都會輪流坐東,一大家族人聚餐。「今年本來安排好的聚餐現在都取消了。」她說,今年大家主動進行了電話聯絡,同意聚餐先「欠帳」,「過一段時間我們再好好聚聚,互報平安和相互鼓勵是今年送給彼此的新春禮物」。和陳慧潔一樣,有不少預訂了年夜飯或春節期間聚餐的市民也取消了預訂。原本和朋友們訂好了正月初三聚會的王碩,在看到「拒絕扎堆聚餐」的倡議後,和朋友們商量後取消了計劃,「大家都對此表示理解,並且堅決支持和響應。」
記者在採訪市區幾家飯店後了解到,很多飯店原本已經預訂一空了的年夜飯和春節酒席,如今紛紛被取消預定。一位飯店經理說:「可以理解,都是為了做好防護措施。」
起床先做衛生、健康飲食,成為很多市民每天的「必修課」。「很多學醫的朋友給我發了關於洗手、佩戴口罩、個人防護的信息,我們一家人現在特別注重清潔和健康綠色飲食,畢竟健康幸福才是年嘛。」
不僅是年輕人,老年人也非常注重衛生清潔。2月3日下午,家住市區的劉正安老人和孩子們報完平安,就開始和老伴一起做起了清潔。這幾天,劉正安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搞衛生,出門也戴好口罩,每隔4個小時換一次,勤洗手、勤通風……「這幾天我經常會在朋友圈提醒朋友們注意個人衛生,不聚會、不訪友,不信謠、傳謠。做好清潔,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