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
偉大的心胸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一用笑臉來迎接慘遭的命運 ,用百倍的勇氣去應付一切的不幸。
——魯迅
真正的快樂,是對生活的樂觀,對工作的愉快,對事業的興奮。
——愛因斯坦
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
——蘇軾
【教育原理】
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情緒與情感並不作嚴格的區別,但在心理學中,情緒與情感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的兩個概念。
首先,情緒是和需要(尤其是機體的生理需要)能否獲得滿足相聯繫的體驗。如由飲食需要是否獲得滿足引起的愉快和不愉快的體驗,由危及生命的災難所引起的恐懼體驗等。它是人與動物所共有的。而情感則是更多地和社會性需要、社會認知等相聯繫。情感僅為人所具有,情感帶有明顯的社會歷史制約性。
其次,情緒具有情境性,一旦情境改變,情緒就會很快消失。如美妙的樂曲、優雅的環境、喧鬧的街市都可能引起人的愉快或不愉快的體驗。當這些情境不存在時,情緒體驗就會改變。情感則因它基於對主觀和客觀關係的概括而深入的認知和一貫的態度,它不僅具有情境性,而且具有穩定性和深刻性。崇站業
再次,情緒通常具有較明顯的衝動性與外部表現,比如,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怒不可遏等;而情感則較深沉和內隱,而且經常以內隱的形式存在或以微妙的方式流露出來。情緒和情感雖然有各自的特點,其差別是相對的。在現實的個體身上,它們常常交織在一起,:很難加以嚴格的區分。
情緒與情感雖有區別,但它們又是密切相關的。一方面,情緒要受情感的制約和調節。一個人的情緒不是在任何場合與地點都毫不顧忌地表現出來的,往往受到情感的制約與影響。另一方面,情感是在情緒的基礎上形成的,而又在各種變化著的情緒中表現出來。因此,從各種意義上可以說,情緒是情感的外部表現,情感是情緒的本質內容。任何一種情感離開了具體的情緒過程,就很難斷定其性質與特點。同一種情感在不同條件下,又會有不同的情緒表現。例如,愛國主義情感在祖國贏得榮譽時,會表現為興高採烈,歡欣鼓舞;當祖國受到敵人侵犯與踐踏時,會表現憤怒與仇恨。可見,一個人穩定的情感正是在大量的情緒體驗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在一個個體身上,情緒與情感總是彼此依存交融為一體的,很難把它們嚴格地區分開來。
【教師反思】
進人初中階段,學生的生活圈不斷擴大。隨著生活的逐步擴展,學生接觸社會、接觸學校的人和事不斷增多,學生的人際交往圈也不斷擴大。但是,由於初中學生的心理發展還很不成熟,尤其是對自我情緒的把握不夠,這成為制約學生追求更高、更快發展的瓶頸。因而,學生渴望更多地了解一些心理(如情緒)方面的知識,希望能更好地駕馭自己,掌握一些克服消極、不良情緒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礎上,以引導學生選擇正確、恰當的方式表達情緒,以免傷害他人。並學會關愛他人,理解他人的情緒感受,以利於建立融治的人際關係。
快樂而富有情趣的生活,是人們的嚮往和追求。指導學生追求富有情趣的生活,充分展示他們每個人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有利於學生養成自信、樂觀的心態。
——王懷建教育筆記:追求富有情趣的生活
★感謝您的閱讀,我會一直在原地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