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王軍 科學中國人
周光前
他開拓進取,敢為人先,在自己所在的研究領域裡腳踏實地,以更高、更好的標準要求自我;他習慣於忙碌的工作狀態,但在研究工作中卻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所以他的維度不斷擴大;他親身經歷了21世紀再生醫學的重要發展時期,做出過許多創造性業績;他閱歷豐富,學識淵博,思想深邃,和許多優秀的科學家一樣,關心社會與人類的命運,他就是幹細胞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周光前。
20世紀90年代,周光前出國深造,立志學成歸來,報效祖國。取得瑞典宇默爾大學哲學博士後,他曾先後在英國牛津大學、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從事研究工作。回國後,他義無反顧地返校深圳大學,加入樂土生命科技中心並創立樂土丹倫生物醫藥公司,兢兢業業地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化領域持續努力著。如今,他是深圳市科技領軍人才,擔任國際AO Foundation和AO Spine基金評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同時也是人民衛生出版社《現代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副主編、ISRN Molecular Biology編委、《幹細胞與精準治療》編委等。
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周光前屢次強調:科研要為健康美麗保駕護航,安全永遠第一位。
被醫學界稱為「萬能細胞」的幹細胞
它是一切生命的起源,可以不斷自我更新,也可以分化出不同細胞;它開闢了醫學界的新道路,刷新了人類對於生命的認識;它在疾病治療與健康保障方面承擔著重大使命,它的治療意味著一勞永逸;它總是橫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人類對它有很多不明所以的恐懼,但對它的研究步伐仍在不斷前進;它就是被醫學界稱為「萬能細胞」的幹細胞。
周光前介紹,作為21世紀最引人注目的科學技術之一,幹細胞治療技術的應用與發展,迄今為止已經有了質的飛躍。如今,幹細胞治療已經成為生物技術領域最熱門的產業之一。以幹細胞新藥為代表的多學科交叉創新產業也正在崛起,逐漸成為世界各國競相發展的戰略性新興創新產業。
早在2010年,周光前就預見性地投入到幹細胞的研究工作當中。儘管當時人們對於這一技術的應用還持有一定的質疑,但周光前卻認為這一具有革命性意義的創新科技在未來必將擁有光明的前景,給全人類的健康造福。多年來,他在骨關節系統、神經系統、免疫系統、造血系統等再生醫學基礎、轉化研究和應用開發方面探索前行,持之以恆,縱然前路荊棘,他依然奮不顧身投身於科技研發中,終於不負努力所盼,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他率先提出,在充分認識和重視精準醫學和精準再生醫學的大前提下,研製均質性和通用型幹細胞,實現幹細胞的原料化,是實現幹細胞藥品化、幹細胞廣泛推廣和幹細胞「現貨」的最根本方向。
做守護關節健康的「使者」
如果人生是一場接力,當你起步時,就應該從容不迫,跟著理想走。大學畢業時,在面對「成為臨床醫生,還是從事科研教育工作」這一問題時,周光前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後者。當時,生命醫學正逐漸成為整個科技時代的潮流所向,周光前致力於通過科學創新來真正地減輕人類的病痛,為祖國的科研事業發光發熱。
周光前真正從事幹細胞研究工作就是在進入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後。當時,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在眼科和關節科的幹細胞研究水平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在那裡他積累了豐富的骨科方面的幹細胞研究與應用經驗。
骨關節炎是一種常見且嚴重損害患者身體機能的關節疾病,其特徵是軟骨變性和丟失,並且由於其複雜的發病機制而缺乏積極有效的手段,已成為第四大致殘性疾病。雖然,世界範圍內有大量的科研工作者利用幹細胞在治療骨關節炎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但真正實現應用,形成產品的卻很少。據了解,韓國利用臍帶血幹細胞曾研製出一種藥物對骨關節炎的治療有良好的效果。「這種藥雖然被引進中國,但是它太貴了。幾年前,它一針的價格就是16萬元,有時候一針不行,還要打兩針。所以,我們中國一定要研製出自己的產品。」周光前說道。這也是促使他與團隊堅持研究幹細胞治療骨關節炎的原因之一。
在進行關節鏡微創手術時,需要用大量的生理鹽水衝洗,而這些衝洗液中含有大量從關節腔內衝洗出來的,來自於軟骨、滑液、滑膜、關節囊的間充質幹細胞。對此,周光前發明了一種利用關節鏡衝洗液製備間充質幹細胞製劑的方法與流程。他從常規廢棄的關節鏡衝洗液中分離、提取、擴增出MSC,並建立細胞庫。與其他來源的MSC相比,從關節鏡衝洗液中所獲得的MSC具有採集方便、來源豐富、活性穩定、特異性強等優勢,能夠被利用作為細胞治療或軟骨組織工程的種子細胞。
目前,周光前聯合樂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積極推動關節鏡衝洗液幹細胞的產業化。以樂土沃森生命科技中心為產學研示範基地,樂土丹倫公司與國際健康科學創新研究院共同聯合,採用研發、中試、生產一體化的運營機制,以幹細胞的存儲利用、臨床運用為目的,重點開發生物技術藥物和幹細胞製備新技術,努力促進生物藥物科研成果的醫學轉化。
做臨床史上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技術突破
「以科研來指導臨床,讓科研為生命健康保駕護航是我們堅定不移的宗旨。」周光前說道。
除了研究用幹細胞治療骨科類疾病之外,周光前還致力於用幹細胞治療腦卒中、中樞神經創傷、神經退行性變等神經類疾病。儘管各國科學家對此已經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仍然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因此,周光前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基於重大神經疾病非人靈長類模型的幹細胞治療評價研究」。項目建立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獼猴的神經退行性變、腦卒中和中樞神經創傷模型,探索了低創幹細胞腦內輸送方法並實現了體內移植幹細胞的精確追蹤。基於動物模型,探究了移植的神經幹細胞參與神經環路重建及發揮功能的機制,對療效、非預期分化的風險及致瘤性進行了評價,從而完成了2種神經疾病的幹細胞移植對組織、器官修復治療的臨床前研究。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在我國席捲而來。深圳大學醫學院臨危受命,進行了多項相關課題的科研,其中也包括周光前開展的「新冠肺炎感染的疾病模型構建及老年人易感肺炎的早期檢測與機制研究」。周光前團隊在基因編輯和克隆技術的基礎上,構建了首個新冠病毒肺炎小豬動物模型,可以有效表達出新冠病毒的受體。除此之外,科研團隊基於基因編輯技術研製了一種呼吸道多項病原體快速檢測技術。只需要一張試紙就能夠一次性快速解決診斷篩查和鑑別診斷問題。同時,該技術方法還可以檢測出多種呼吸道病毒,能有效區分新冠肺炎與其他相似症狀疾病。
目前,周光前作為骨幹積極申報了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運動系統衰老及退變性疾病的小型豬模型構建與幹細胞治療研究」。周光前介紹道,大動物關節和脊柱與人類受力環境更相近,尤其小型豬的生理參數、解剖、載荷等方面與人類高度相似,在力學載荷上優於非人靈長類模型,是各種疾病及其新治療技術與產品臨床前研究的理想模型。該項目首次提出利用小型豬衰老+退變模型,更符合人類複雜疾病的病理過程,結合重編程小分子與幹細胞技術研究,可期取得最重要的臨床前研究信息。
幹細胞從被質疑,到逐漸被接受,再到如今蓬勃發展,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該領域所有科研工作者們共同努力的結果。周光前表示,幹細胞近階段的發展趨勢是「精準化」,「我們要走一條精準化的關鍵路徑,保持技術的開發和領先非常重要,在優化幹細胞存儲定量分析的前提下,要加快幹細胞相關技術的研發,儘快實現相關研發產品的落地、應用和產業化」。同時,周光前也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到這一事業當中,推動幹細胞療法造福更多患者,為人類健康做出更多的貢獻。
原標題:《周光前:奏響再生醫學的交響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