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採訪有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果家人不幹預你,你會生幾個孩子?」有70%的年輕人回答:「一個都不生!」
一、「我是你親侄子,房子不給我給誰」
隨著社會大眾思想和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不少年輕人開始反思到底要不要生孩子。畢竟,在現代社會的高房價和高工作壓力的雙重打擊下,他們每天都過著緊張的快節奏生活,心理壓力負擔極重,完全沒信心以這樣的狀態生兒育女。
這時,不少人會羨慕丁克族的堅定決心,畢竟沒有孩子沒有負擔,可以隨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這樣的生活想想都覺得特別美好。可有時候,做丁克也不是全無生活煩惱,就像50歲的劉叔叔,就因為財產分配問題煩亂不已。
劉叔叔是90年代的大學生,考的大學還屬於重點本科,在農村裡這樣的優秀可以說是頭一份。或許是對於戀愛沒興趣,劉叔叔不論是上大學還是參加工作,他都總是獨自一人,完全沒有結婚生子的打算。
好不容易,通過相親認識了一名大學老師,兩人結婚後相處還算和諧美滿,從來沒有因為口角而吵架。甚至,兩人還統一戰線稱這輩子不生孩子。哪怕家裡的大哥大嫂年年催促,可兩人說不生就是不生,這不丁克生活過了十多年還真沒要孩子。
如今,劉叔叔和老婆都進了中晚年年齡,日子過得非常舒適,有車有房有存款,再過幾年退休後就能自由自由的過想過的人生。可劉叔叔沒想到的是,兩人不過才剛50出頭,大哥一家人就打起了自己財產的主意。
有一次全家人在一塊吃飯,劉叔叔的大嫂問了句:「你們都不要孩子,將來房子車子怎麼辦?賣掉嗎?」結果劉叔叔夫妻還沒開口,大侄子立馬接了句:「叔叔,我是你親侄子,你房子不給我給誰?給我,我以後還能給您老兩口養養老!」
聽到這句話,劉叔叔和老婆扭頭就走,自己這還沒有老呢,他們就惦記自己的財產,這不是存心膈應人嘛!
二、丁克夫妻的晚年生活,會面臨3種選擇
1、去養老院生活
其實社會發展進步很快,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生孩子,畢竟現在養兒防老的憂患意識變得越發薄弱。而且看看現在生活中年紀輕輕就啃老的兒女,反而不如不生來得更自在。
就算沒有兒女照顧,年輕時多攢點錢,等到晚年走不動路的時候去養老院,這也是很新潮的做法,也是最受現代老人歡迎的養老方式。
2、財產給侄子侄女,晚年搭著過
當然有部分人做丁克,或許是出於自身身體素質的原因,因為沒辦法生所以生不了。但這部分丁克夫妻會主動把財產留給親人的孩子,比如說侄子或侄女。看在親人的血脈關係上,孩子們得到一定的利益好處,也會儘量在晚年生活照顧他們。
3、請看護在家照顧自己
國外很流行的養老行為,就是請看護在家照顧。畢竟,丁克夫妻多是經濟獨立的人,他們有房有車有存款,完全有能力請看護來家裡照顧自己。而且現實生活中不少老人生病住院,在床伺候的都是看護,兒女們都有各自的家庭很難顧及所有,因而晚年主動請看護著實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三、做不做丁克,取決於個人意志
每個人都是這個社會獨立的個體,我們應該保持尊重而不應該隨意置喙,畢竟人生不過短短幾十年,到底如何過日子、怎麼過日子,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
另外,對於生不是孩子或者做不做丁克這樣的大事,也應該有足夠清晰的頭腦和思考,這樣才不會給自己的人生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