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抗日電視劇中我們常會看到一些日本女軍官氣勢洶洶的下達各種作戰指令,但的確在日本如許男尊女卑的國度中,要想成為女軍官的要求但是很高的,再加上部隊裡的女兵人數本來就少,因而說出現一名女軍官實在是太不容易了,但是終究有什麼嚴厲的標準呢?
實際上在抗日戰爭中一個漂亮女軍官都沒有,日本在剛剛進行戰爭的時候,出徵的都是男兵,根本就沒有女兵上戰場的案例,而電視劇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將許多漂亮的女軍官呈現出來,就是為了贏得播放量,純屬捏造。
一直到日本後期,國內人員缺乏,招不到可以上戰場的男青年士兵,日本政府開始對國內的女性進行徵召,而這些女兵實際上在戰場上面的作用並不是為了戰爭,而是為了救助那些受傷的日本士兵,日本士兵稱她們為「從軍看護婦」。
到了近代,日本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都沒有女性軍官。在日本,軍官不是那麼好當的,陸軍軍官一定要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海軍軍官一定要畢業於海軍兵學校,而這兩所軍校是不招女生的。
二戰中日本確實存在女兵,但她們都集中在後勤,比如文職或者護士。到了近代,日本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都沒有女性軍官。在日本,軍官不是那麼好當的,陸軍軍官一定要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海軍軍官一定要畢業於海軍兵學校,而這兩所軍校是不招女生的。
1945年,日本提出了「一億玉碎」計劃,即以整個日本島為戰爭,全民皆兵,對抗盟軍。這個時候,不少女學生被整編成了軍隊,這些女子師團的戰鬥力連最低等的丁種師團都不如。但即便是這樣,日本仍未出現女軍官,因為擔任女子軍團軍官的依然是男性。
目前沒有證據證明二戰期間的日軍作戰部隊有女軍官。從有關資料得到,因為日本本土當時男尊女卑的思想還相當嚴重,陸軍的幼年學校、士官學校、陸軍大學校都不招女學員,日軍作戰部隊沒有女兵設置,只在後勤部門、情報部門通常從事諜報、醫療、慰安等工作的女兵,或者級別很低,數也不多。她們無有軍銜,只是軍屬,軍隊的附屬人員。
綜合起來看,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沒有沒女軍官,抗日神劇中的女軍官那是編劇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加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