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Plus計劃第三期#
高曉松在第一次直播節目裡,說他達到「天花板」的音樂作品分別是——《萬物生》、《彼得堡遺書》、《殺了她餵豬》、《如果有來生》。於是,我把這幾首歌又重新聽了一遍。終了,我最喜歡的《如果有來生》。
一般來說,聽歌時,旋律大於歌詞。只有讀歌詞時,才能感受歌詞賦予一首歌的格局。高曉松是這首歌詞作者。於是,我找了《如果有來生》的詞來細讀。再次感受到高曉松過人的想像力。
以前人們在四月開始收穫/躺在高高的谷堆上面笑著/我穿過 金黃的麥田/去給 稻草人唱歌/等著 落山風吹過
這一段,仍是高曉松慣常的風格——給你一幅美麗的畫,將你帶入。而當你的心情因為這樣的畫面而舒暢時,於是那些美好的曾經呀翩然而至……「以前」這個詞,就如同小時候每次聽故事,都有個統一的前綴——很久很久以前。是的,高曉松想講個故事給你聽呢!
你從一座叫 我 的小鎮經過/剛好屋頂的雪化成雨飄落/你穿著 透明的衣服/給我 一個人唱歌/全都是 我喜歡的歌
高曉松總能給人出其不意的驚喜——一座叫「我」的小鎮,非常有想像力。想來除了曉松,有誰會把「我」與小鎮聯繫在一起呀。只有到了這一段,才能明白上一段——「我」為什麼會穿過金色的麥田,去對稻草人唱歌了。因為時下只剩孤獨的「我」了。因為「我」是小鎮,所以屋頂雪化成雨飄落,就應該是「我」的淚。穿透明衣服的人大多是隱形人。這裡代表著只有「我」能看見的逝去的故人。故人給「我」唱歌,且都是「我」喜歡的。那是一個十分了解「我」的故人。且只有曾經長相守,才會如此了解吧。這麼悠長而深幽的思念,只能生長於一個動人心魄的故事。帶給人那麼喜悅與歡笑的曉松,竟然會生出這樣的感觸,讓人憐惜。
我們去大草原的湖邊/等候鳥飛回來/等我們都長大了就生一個娃娃/他會自己長大遠去/我們也各自遠去
這一段,我想就是如果有來生的「來生」了。不過,這是看似平凡卻無比美好的來生。有時候生活就是如此簡單——你和我一起長大,生個娃娃。可這個簡單的過程,卻因為你的存在而不凡。
我給你寫信/你不會回信/就這 樣吧
當然不會有回信,不然這歌就不會叫《如果有來生》了。我很喜歡最後一句——就這樣吧!真的,這樣的曠達,才能給予活著的人以生存的力量。且不是什麼樣的人,都在那樣悲愴的回憶面前斂著無限悲涼,以貌似輕鬆隨意的口吻說出這樣的話的。高曉松的功力與勁道總藏在每一次的輕描淡寫和不經意間。
讀《如果有來生》的歌詞,就如同讀了一部有著悠長故事的厚厚的書。因為這歌詞裡有愛、有生死……僅這些就已經書寫了人類永恆的主題了。且不說字裡行間充滿那麼多奇妙的幻想與遼遠的希冀。讀這樣的歌詞,會忍不住想隱去「如果」這個詞,就讓她「有來生」吧。因為每個橋段都那麼美,流淌著暖人心扉的溫度。這樣一首寫給故人的歌,卻配著跳躍歡快的旋律。如同看著一個笑著的人淚如雨下。我心悲著,卻知無論怎樣都應昂揚著迎面生活——為著那些故去卻曾經給你唱歌的人。好,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