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安徽省望江縣一名高二女生跳河溺亡,多段現場視頻在網絡上傳播,引發輿論關注。有網民質疑,處警民警動作太慢,救援不力,亦有網民認為:事發突然,民警水性不好,不貿然下水救人情有可原。目前,涉事警察已停職,當地成立調查組對該事件處置過程進行全面調查。
人說「有困難,找警察」,從這場悲劇衍生出的爭論,客觀反映著民眾對於警察這個職業「保護生命、守衛平安」的要求與期待。多年來,我們無數次看到人民警察等群體於群眾危難處英勇「逆行」,成為大家名副其實的「守護神」。越是艱險之處,人民警察越是民眾的「定心丸」,自然成為目光之焦點,百姓之所盼。
這個本該避免的悲劇中暴露出一些基層治理之「傷」。如前來救援的警察明顯缺少一套高效有序的應急預案和救援流程,沒有救生衣、救生繩等水上救援設備,整個過程赤手空拳,無序甚至慌亂;基層各部門聯動失靈,救援淪為「幾個人幹,一群人看」的尷尬境地。面對人民群眾的安全需要,我們的社會治理、應急反應能否更職業化、專業化、現代化一些?突發危難來臨時,我們的救援如何再快點、再專業一點?
目前,事件處置過程還在全面調查,真相亟待權威發布。需為調查創造一個穩定的輿論環境,讓事件真相儘快浮出水面,給事件中的各方一個交代。
生命至上,當舉一反三。
來源: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