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作品如果僅僅聚焦在個人情感,那它也只能屬為普普通通的言情小說。但如果它的情節能夠喚起一整個時代青年的共鳴,那它便有資格躋身到佳作的行列。
再進一步說,如果這部作品對主人公的心路歷程的刻畫還能映射出歷史發展的脈絡,甚至詮釋出某種個人在面對歷史巨輪時的那種無力和悲情,那想來它便有資格被視作為「神作」---
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是這樣的(伴隨著社會的變動,程蝶衣與其熱愛的京劇也不得不陷入跌宕的命途發展),而董越導演的《暴雪將至》也有相類似的味道(男主餘國偉做事殫精竭慮,但終究敵不過國家的體制改革,一夜之間淪為了失業者)。
從創作手法來評判,上述內容當屬所謂的「以小見大」,表面看來也只是一種稀鬆平常的套路,但事實上要想完好拿捏,沒有大師的水準也只會淪為刻奇造作般的存在。
不過讓人慶幸的是,此等手法居然被國漫創作者成功運用了,而它便是被譽為國漫之光的《一人之下》---
就在最近開展的抗日劇情當中,米二除了借唐門門人的大無畏精神傳遞出熱血漫畫該有的燃感之外,還不忘在劇中埋下了一條關乎歷史發展的「刀子」。
它既揭露了36賊之所以走上叛逆的真相,也很有可能交代了異人前景的悲涼感。而作為一路追看《一人之下》的自媒體人,每每看到米二「磨刀霍霍」的樣子,我也難掩一絲的悲嘆。
當然,為了能夠讓你們更好理解這種思緒的沉重,接下來我先從一個有趣的道理說起。
喜歡二次元的你們不可能不知道《哈利波特》的存在,這是一部經由JK羅琳在上世紀90年代創作的奇幻小說,初版的時候只有500本,是一部不被看好的虛構創作。
然而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截至21世紀的當下,整個《哈利波特》系列不僅賣出了超5億冊的數量,而依據原著改編的同名電影更是獲得部部賣座的待遇,成為了無數90後的童年經典,也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向魔法世界的大門---
《哈利波特》的成功是了不起的,但歸根結底離不開羅琳賦予的縝密的劇情構造,這不僅體現在細無巨細的魔法師和麻瓜的生活細節當中(如如何迴避麻瓜的發現,魔法部有一整套縝密有效的操作),這更是體現到了劇情的結局走向上。
伏地魔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終極反派,但區別於一般作品的邪惡大BOSS,他顯然不是為惡而惡。他的動機非常純粹且合乎邏輯,他只是不希望愚蠢無能的麻瓜能夠生活在陽光底下,而魔法師只能夠蜷縮到陰暗的角落裡頭---
這與其說是作惡,還不說如是價值觀的反抗。於是伏地魔聚攏了一批強大的純血統魔法師,並運用暴力來進行政權的奪取,並籌劃著向人類世界發起總攻擊。
當然,如上一切構想都被哈利波特摧毀了,最終魔法師也走回到往昔和麻瓜友好相處的狀態,繼續活在「夾縫」之中。
你們可別以為羅琳是為了「過審」或者「降低作品的年齡分級」而故意讓結局走向了大團圓。
不是的,在我看來,羅琳的安排其實有著一個至關重要的考量:人類遲早會超越魔法師!
是的,麻瓜只是封建時代中魔法師傲慢的稱呼,事實上當時間到來哈利所處的年代,當以蒸汽火車為代表的工業革命開啟之後,魔法師原本擁有的「個體優越性」已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事物。
這也代表著如果伏地魔的「暴力政權」得以推行,那假以時日當人類因技術爆炸而獲得前所未有的力量之後,魔法師們也只能在麻瓜反擊下粉粹成炮灰而已。
因此可以認為羅琳的設定無關審核和低齡,相反還是以哈利為首的魔法師們想要可持續發展的唯一可選擇方式,是理性且必然的結局---
《哈利波特》裡知名的九又四分之三站臺...
「人類的科技發展」在過去數百年間著實迅猛劇烈,哪怕直至21世紀的當下也從未放緩過腳步(什麼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全都是近20年來的產物)。
但不可否認,在一面燦爛發展的同時,也必然存在著被淘汰的另一面。
就正如文章開頭所說,當時代巨輪滾滾前行的時候,再倔強的個體也難逃悲涼的厄運,而此等精妙的理念展現,也同樣被米二藏進了《一人之下》的劇情當中---
有一路追看漫畫的朋友應當知道,最近劇情已經到來抗日篇章的白熱化階段,但似乎戰況一面倒向了日本軍,以唐家仁為首的唐門門人或許也難逃修羅場的宿命。
但問題來了:為什麼唐家仁的幻身障會被日本軍輕而易舉的識破呢?難道忍眾頭目真的具備著某些足以媲美八奇技的力量嗎?
唐家仁雖自信且興奮,但始終不理解為何幻身障會被識破...
我不否認上述猜測的可能性,但在我看來米二應該將真相藏進了這樣一番話裡---
「很重,這就是子彈...」
說出這番話的人當屬另一位強大的唐門門徒,而彼時的他正一人對峙著一系列能力不菲的忍眾以及後來趕到的日本軍。
開始時戰鬥還是一面倒向唐門這邊的,但隨著日本軍的到來,這位唐門強者卻似乎有點兒吃不消。在連綿不絕的槍林彈雨的衝擊下,他身上披掛的烏梢甲也即將崩毀殆盡。
然而即便如此,他還是做出了這樣一番勇猛的決定---
「不止忍眾,這裡的鬼子兵也不能留!」
為什麼置身生死邊緣還不能逃離?這固然有著唐家仁的命令,但他大可以迂迴拖時間而非選擇在僅餘的時間中將對面的日本軍全體擊潰。
因此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他深切的感受到子彈的威力,他非常清楚如果任由這樣的武器留存下來,那必然會對同胞造成沉重的傷害,讓抗日戰爭變得無比艱難起來!
沒有一位唐門戰士是窩囊和不理性的,當然,這並不代表他們就能逃脫所謂的「時代局限性」。
敢於用「拳頭硬碰槍炮」這確實是無畏大義,但較真來看,這顯然也是錯把槍炮當「稀世珍寶」而導致的錯誤判定。
說白了,所謂的必須剿滅,在日本軍看來也只是愚蠢的行徑---
甭管是《哈利波特》的魔法師,還是《一人之下》的異人,這兩個群體都有著普通人類不具有的超自然潛力,只需在往後的人生中持續鍛鍊,那假以時日手撕鬼子也只是稀鬆平常的表演而已。
但這又能代表什麼呢?
在古代社會或許還能享有滿滿的優越感,但當時間踏進20世紀,隨著一二次工業革命的爆發之後,個體的能力差異也已經被強大的工業化產品給徹底磨平。
說白了,日本軍的槍炮根本就不是稀世珍寶,相反也只是一些隨處可見的大路貨而已。在掌握著現代工業革命力量的西方國家看來,想要多少就能生產多少,或者說在工業革命的機械開始轉動之後,如此威力無窮的槍枝大炮的生產就從未間斷過---
但強大的異人就不同了,能夠成為被委派出徵的唐門戰隊的一員,首先你得是異人群體中萬中無一的天才,再來你還得接受過長年累月的地獄式訓練,以及無數次九死一生的社會歷練。
這其中需要的資源和精力的投入簡直不可想像,而且最關鍵的一點是,絕世高手的能力壓根就不可被高效複製,你得再遇到一位「骨骼精奇,天資卓越」的傢伙,方才可能在數十年之後再現傳承的可能性---
俗話有說:「以卵擊石」,相信唐門絕世高手以性命來換取幾位日本軍槍炮的摧毀的決定,無疑就是對這四個字的極致詮釋了。
當然,這也並不能怪這位唐門高手,畢竟此刻的他也只是初見槍炮,只是被所謂的時代局限性所束縛了。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得承認每一個時代都總有一些「明白人」,就正如歷史上的戊戌變法、洋務運動等等,發起者均為那些窺破了時代真相的志士。
在現實中他們名為李鴻章、曾國藩、康有為等等,而換到《一人之下》的劇情裡則變成了所謂的「36賊」。他們不惜冒著欺師滅祖的罪名,踏上了一條有去無回的變革之路,而根據種種端倪的揭露,想來36賊的目的一定離不開「喚起國人對工業技術的重視」呢---
因此「賊」只是外人對他們的錯誤解讀,相反他們擁有著絕對正義的「志士」之氣呢。
「屬於異人的時代註定落幕」,這無疑就是米二藏在劇情裡的「刀子」。
當然,這把刀米二已不是第一次揮動了,就在許新和張楚嵐的那一場秘密會見的時候,我們便被這番說辭刺激了一次---
「這手段很多修行人窮其一生也未必擁有,聽說如今花些小錢就能辦到。異人?嘿嘿」
許新感慨的是「攝像頭」的實時監控和萬裡傳輸影像的能力,這種能力在過去當屬可遇不可求的順風耳和千裡眼,但到來21世紀的當下卻成為了爛大街的玩意。
而到來漫畫第479集,米二更是借唐門高手的「莽撞決定」,進一步磨礪了這把刀子,讓它更顯鋒利。
當然,只要你們能夠明白米二給《一人之下》賦予的匠心意義,知曉到這把刀子的存在,那透過「科技碾壓異能」的這個邏輯,也不難推測唐家仁的幻身障之所以會被識破的原因所在了:或許日軍擁有著所謂的「紅外熱能探測器」!
再進一步說,那位窮其一生只為領悟「丹噬」的唐妙興又是何其悲哀呢?
當然,妙興掌門對丹噬的付出是值得予以熱淚般的肯定的,但因為米二的這把「刀子」的存在,假若我們將視野放到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角度去看,那他的行為又怎麼可能不莽撞至極,又怎麼可能不被視作為暴殄天物呢?
《一人之下》的劇情是值得反覆細品的,而憑藉米二的這把拳頭硬碰槍炮的「刀子」,我認為這部國漫也絕對對得住它那國漫之光的頭銜了。
所以,希望你們也能夠帶著這把「刀子」去好好體會後續的每一集劇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