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體育4月21日報導:
喬丹紀錄片《最後之舞》的播出引發了輿論熱議,《紐約時報》體育專欄作家Sopan Deb也對這部紀錄片做出了分析。他認為,這的確是喬丹對自己傳奇的捍衛,他在紀錄片中的形象堪稱完美,而這部片也的確收到了他想要的效果。
此前已經有媒體爆料稱,喬丹是在勒布朗率領騎士奪冠後感受到了威脅,才同意製作這部紀錄片的。《紐約時報》也強調稱,喬丹開綠燈的那天,剛好就是克利夫蘭為騎士舉辦冠軍遊行慶典的時候。
《紐約時報》也認為,喬丹的綠燈並非巧合。一般來說,紀錄片往往是揭示某個人或某件事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但《最後之舞》的性質並非如此,喬丹自己的製作公司也參與其中,片中所有素材的使用都得到喬丹本人的許可,帶上了喬丹的濾鏡。
《最後之舞》正是在勒布朗可能搶班奪權的當下,喬丹用來提醒全世界自己究竟是誰的作品。而他所看重的不僅是球場上的地位,同時還有社會文化上的。
《紐約時報》表示,這部紀錄片仍然是喬丹的造神作品。他不會讓自己的品牌與任何對自己無益的東西扯上關係。它強調喬丹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而這一點,正是喬丹自己想要提醒所有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