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劉廣超通訊員殷廣華
13歲男孩離家出走,欲跳河尋短見;15歲少女吞服安眠藥,差點釀成慘劇……12月14日,記者從漯河市公安局了解到,該市近日接連發生兩起未成年人因家庭矛盾欲輕生的案件,好在營救及時,兩人均安然無恙。
13歲男孩離家出走,趴在大橋邊上欲輕生
「110嗎?我的兒子生氣離家出走了,你們快幫我找找吧!」12月12日晚10時46分,漯河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響起急促的報警鈴聲,接警員趙延穩接聽後,趕忙安撫報警人的情緒,詢問有關情況。
據報警男子講述,他的兒子13歲,當日在家與父母生氣離家出走,聲稱要去跳河。報警男子追出小區門口,看到兒子騎著共享單車快速離開,此後一直與其聯繫不上。由於男子家離沙河金山橋較近,他擔心兒子真的去跳河。
了解情況後,趙延穩迅速指派郾城分局金山派出所民警與報警人見面,在金山橋附近幫助查找離家出走男孩。接警員高博則與報警人聯繫,登記出走男孩的詳細特徵,向市區所有巡防單位發布「協查通告」。
當晚11時24分,漯河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接到群眾報警,在交通路沙河橋上,有一個男孩在橋邊趴著,看起來情緒低落,幾次試著想往橋下跳。接到報警後,120、119救援人員迅速趕往現場。
通過對比,民警認為兩起警情中的男孩極有可能是同一人。高博叮囑報警群眾先在現場照看男孩,穩定其情緒,為出警民警爭取時間。通過110科學指揮調度,多警聯動作戰,欲輕生男孩成功獲救,被帶到老街派出所,最終被家人接回了家。
15歲少女吞安眠藥,民警苦尋6小時
12月11日晚上6點左右,漯河市公安局郾城分局龍塔派出所接110指令:一女孩吞服幾十片安眠藥後報警求救,其自稱姓劉,今年15歲,住在該市太行山路,女孩聲音微弱,未說清具體地址。值班民警劉致遠、丁納新帶領輔警周騫、李孟珂火速出動,在趕往現場途中與報警人聯繫,電話卻始終無人接聽。
民警一邊分組對附近居民樓逐戶排查,一邊通知戶籍民警立即查詢轄區所有近似報警女孩的名字,再通過電話聯繫家長逐個核實。由於害怕連續回撥女孩電話導致其手機沒電,輔警周騫每隔一會兒回撥一次電話。晚上9點多,女孩終於接聽了電話,但聲音微弱,民警急忙問其詳細地址,女孩說在某單位家屬院,還沒有說完就掛斷了,再回撥仍無人接聽。
民警們立即在轄區幾個家屬院進行挨家挨戶詢問。晚上11點,在尋找到一家屬院三樓一戶人家時,發現其半封閉的防盜門鎖著,裡邊的木門半掩,敲門一直沒有人回應。
民警不停喊門,一位中年婦女出來開門後十分迷茫,民警急忙詢問其家中有沒有15歲左右的女孩。該婦女回答,她女兒15歲,應該是出去玩兒沒有回來。沒等婦女說完,民警快步上前推開臥室門,發現一女孩躺在床上,已經昏昏沉沉,床頭柜上放了幾個空藥盒,民警立即撥打了急救電話。
原來,女孩下午和媽媽發生了矛盾,母女吵架後,女兒想不開,就有了輕生的念頭。媽媽一直以為女兒生氣跑出去玩了,哪知道女兒竟然吞服了安眠藥。要不是民警經過六個多小時的輾轉尋找,及時趕到,後果不堪設想。
開通24小時幫助「平臺」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曾發生多起未成年人自殺案件。「目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正越來越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關注。」漯河職業技術學院賈新政教授告訴記者,由於缺乏自我調節能力,未成年人遭遇心理困擾時,往往會「鑽牛角尖」,如果不能及時給予引導和關懷,可能會導致自殺、傷人等事件的發生。
近年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也成為了學校關注的重點之一。一些學校開設了心理輔導課,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體系建設,也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普遍認可。
據了解,漯河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關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問題,並把未成年人心理危機幹預平臺建設項目,列入該市2019年十大民生實事之一。該平臺主要為漯河市及周邊市區在校中小學生、校外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服務和心理危機幹預服務,包括24小時心理危機幹預熱線諮詢、網絡心理問題答疑、開展與危機幹預相關的科研項目等服務,也為處於心理障礙、心理危機狀態下的成年人提供服務,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服務,為處於心理危機狀態的個體提供快速有效的心理諮詢和幹預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