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浙江之聲」設為星標,更容易找到我們哦~
來源:天天看餘杭、廣州日報、大潮網、人民日報、江蘇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近日有網友向小編爆料,
在河塘摸來的螺螄中,
發現了疑似的福壽螺,
差點把它當田螺吃下去!
家住杭州臨平的穆小姐說前幾日,
家裡親戚送來的一盆在河塘裡摸來的螺螄,
媽媽在清洗螺螄時,
給穆小姐拍下了視頻,
問她這是什麼螺?
看到視頻的穆小姐
感覺視頻中拿的那顆螺螄有點不對勁,
回家自己拿起來看了下,
立刻不淡定了!
穆小姐看到螺的頭部上面有一圈圈的螺旋紋,
覺得可能是福壽螺。
小編找到杭州餘杭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鑑定,
因為視頻的角度,無法判斷是不是福壽螺,
但是這段時間確實是福壽螺繁殖期。
海寧也出現了
(父親給兒子撈魚蝦,結果…)
福壽螺是廣州管圓線蟲的中間宿主,
如果生吃或食用未煮熟的螺肉,
極易引起食源性管圓線蟲病,
感染此病會引起腦膜炎,
病情嚴重可致昏迷或死亡。
據統計,
一隻福壽螺中含有寄生蟲少的有3000條,
多的達6000條。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微博)
一、查外觀
田螺屁股像寶塔,很尖很立體;福壽螺屁股很扁平稍短些。基本上只是最好也最直觀的辨認方法了。
二、觀顏色
福壽螺又叫黃金螺就是因為福壽螺顏色呈黃褐色居多。而田螺則是深褐色。
三、看硬度
福壽螺螺殼很脆,用手能輕鬆捏爆,掉地上妥妥摔碎;而田螺殼質地堅硬,不但摔不碎,用手捏也很難捏爆。所以,大家吃的時候發現螺殼很容易捏碎,那很大可能就不是田螺了。
四、卵區分
田螺卵透明且有果凍狀的承載物,一般淹沒在水中;福壽螺卵是粉色,一般粘在水面的植物上、石頭上甚至水面上。
所以,野外看到岸邊有粉色卵的螺類,就別想著捉回來爆炒或者燒烤了。
每年進入5月就到了福壽螺繁殖季節,
福壽螺繁殖力十分驚人,
一年可產卵20-40次,
每次產卵幾百至上千不等,
產卵量可達3-5萬粒。
(下方圖片可能引起不適)
網友在杭州臨平拍攝福壽螺螺卵照片
針對福壽螺進行專項整治
為了保障農業生產,
今年從4月初開始,
杭州餘杭區也對福壽螺開展多項整治活動。
防治工作持續到10月底。
每天沿著河道尋找螺和螺卵並進行人工剷除。
據統計每天清除的成螺在150-200公斤左右,
螺卵在15-20公斤,
對他們統一進行無害化處理。
對農田、池塘等封閉型水域
還使用無人機,
集中噴灑藥物對福壽螺起到防治效果。
除了噴灑化學藥劑還使用物理防治方法,
採用整溝清淤,
剷除田邊、溝邊的雜草,
結合農事排水曬田,
降低幼螺的成活率,
並在進排水口安裝攔截網防治福壽螺傳播。
提醒大家下河摸螺螄時,
一定要注意辨別福壽螺,避免誤食!
注意!這些東西吃法不對也很危險
小編還要提醒大家:
魚類、肉類中
有寄生蟲並非新鮮事,
吃法不對,
可能會讓你吃下很多蟲!
黃鱔沒熟千萬別吃
顎口線蟲會鑽進眼睛
顯微鏡下,不管家養還是野生黃鱔,都有顎口線蟲。當人吃了帶顎口線蟲幼蟲的魚類,它會像無頭蒼蠅在人體內亂竄。進入眼睛可致失明,進入大腦還可能致命!不過,只要達到沸水溫度,煮熟煮透,顎口線蟲就會死亡。
淡水魚魚生魚片有肝吸蟲
吃完肝臟上長萬條蟲
廣西一名男子,常吃淡水魚生魚片,肝臟上長了上百條瓜子仁狀的蟲子,它們就是通過生吃淡水魚進入人體的!有的病人肝臟上甚至有上萬條蟲子!只要加熱超過90度,幾秒鐘肝吸蟲就會死亡。
吃「三分熟」牛排
長出1米多絛蟲
牛帶絛蟲是人體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寄生蟲,成蟲為乳白色,扁平狀,分為一節一節的。牛帶絛蟲很長,最長的可達4-8米。
為了確保安全,吃牛排還是選擇全熟的吧,如果要追求口感,在保證採購和加工過程安全的前提下,至少也要七成熟。
羊肉沒涮熟
可能感染弓形蟲
幾乎所有哺乳動物和鳥類都可以傳染弓形蟲,而且感染機率很高。人的傳染源主要來自於這些動物的肉類,比如涮牛羊肉的溫度不夠、時間過短、吃生肉、切肉案板被汙染、未消毒的感染牛羊的奶等等。
小夥愛吃田螺
體內取出4條蟲
貴州遵義市桐梓縣一名青年,天天晚上都要吃一盤田螺,漸漸地他的眼白、皮膚都呈現出淡綠色,並且腹痛。醫生最終從他的膽總管裡取出4條長約10mm、寬約8mm的肝片形吸蟲。
荸薺別用嘴啃皮
可能感染薑片蟲
荸薺容易感染水中常見寄生蟲,如果沒有清洗就吃,附著於上的薑片蟲囊蚴就有可能進入人體。
寄生蟲主要聚集在荸薺皮上,吃荸薺要充分浸泡後清洗,用開水燙,再削皮吃。不要用牙齒啃皮。如果把荸薺煮熟或者做菜吃,更讓人放心。
切記
食物千萬要煮熟煮透後再吃!
往期更多資訊回顧
小編邀你收藏浙江之聲
微信又改版啦!
完成以下三步,將我們設置成星標!
這樣,就能每天及時收到新聞推送啦!
▼
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
浙江之聲,一路相伴!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