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潮"現象:農民工提塑料桶、扛編織袋,都是因為這幾點
在這種年底的時候,每年都會出現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就是我們的農民工的"返鄉潮"。每到這個時候,就會有大批的農民工提著塑料桶、扛著編織袋走向車站,當然這兩個行為也成了農民朋友們的代名詞。
這樣的行為也是讓不少的人疑惑,因為大家都知道大部分的農民工都是居無定所的,東西會比較的多,為什麼不選擇一些更好的行李箱,而一直用1編織袋、所塑料桶等等呢?主要都是因為以下的幾點原因。
第一個就是農民工朋友們向來對自己都是"狠心"的,因為大家覺得賺的每一分錢都是血汗錢,他們更願意把錢花在孩子和老人的身上,對於自己則是能省則省,所以很多時候農民工都會在城市中顯得格格不入,恰恰是城市人大手大腳慣了,沒有一種勤儉節約的習慣。
第二個就是農民工覺得這兩樣東西更加方便帶行李,剛剛筆者也有提到就是農民工的東西相對較多,而現在的行李箱很多東西都裝不下,像塑料桶本身就不好攜帶,農民工們覺得丟了浪費,還正好可以裝些東西,自然就變成了農民工的"標誌"。
第三個就是現在農民工朋友們對於智慧型手機的使用又沒有這麼的熟練,所以時常是臨時買票,而這就導致了很多時候都是沒有座位的情況。那麼這些攜帶的塑料桶就是農民工們的作為,所以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第四個就是觀念上了,提塑料桶、扛編織袋已經成為了代代農民工朋友們的"標配",所以大家在觀念上也是不願意去做出太多的改變,這樣的現象就一直流傳下來了。
其實說來說去,筆者每次看到這種現象都會很心酸,因為歸結到最後還不是因為沒錢,如果有錢,誰又願意承受這些呢?但是大家還是會對這個世界充滿熱情,大概這就是我們生而為人的獨特之處,最後向農民工朋友們致敬,這個社會,各行各業千千萬萬,但是論苦我想農民工的工作還是很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