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向他的子民們宣讀了那一份經過仔細打磨的《終戰詔書》。在這樣一份投降宣言中,全篇卻沒有出現一個「投降」或者是「戰敗」的字眼。
甚至裕仁天皇還專門向那些「為東亞的解放而與日本合作的國家」表達了深深的歉意,不得不說裕仁天皇理解中的「合作」與現實意義上的合作差別還蠻大的。
精心布置的受降儀式
在裕仁天皇宣讀《終戰詔書》後的兩個星期,未來即將統治日本六年之久的麥克阿瑟來到了這片土地之上,與他一同到來的還有同盟國佔領軍的第一批先遣隊,其實基本就是美國軍隊。
這位喜歡叼著個大菸斗卻從不點燃的獨斷專橫的同盟國駐日最高司令官,在日後有一個更加響亮的名頭「日本太上皇」。不過麥克阿瑟眼下需要處理的是日本的受降儀式,在這場儀式中麥克阿瑟首先需要展示美國軍隊的強大,另一方面則需要照顧自己未來的「合作夥伴」日本政府尤其是日本天皇。
同盟國在「密蘇裡號」寬大的甲板上接受日方的投降,而「密蘇裡」是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家鄉,往日本投放原子彈的決定就是杜魯門下達的。而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政策,則是杜魯門深切貫徹了已故前總統羅斯福的遺願。
在密蘇裡號上飄揚著兩面美國國旗,其中的一面是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時懸掛在白宮的國旗。而另一面國旗的歷史則更為久遠,這是一面31顆星的星條旗,這面國旗曾經飄揚在佩裡的旗艦「波瓦坦號」上。
沒錯,正是黑船事件中的美國準將馬修·佩裡,當年正是在佩裡帶來的強大壓力下,日本與美國籤訂了《日美親善條約》而這時日本近代與列國所籤署的第一條不平等條約。
日本人沒想到的是一百多年過去了,曾經以為日本已經擁有了與美國叫板的資格,結果這次比上次還慘,國土都被對方佔領了,估計1853年的日本人怎麼也沒有想到會事情會發展成今天這個樣子。
合作演戲的美日雙方
受降儀式中炫耀美國強大的武力只是計劃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則是與日本方面合作演一場戲,假裝日本天皇會親自到場籤署投降文件。
日本方面所派來籤署投降文件的有兩個人,一個是日本最後一任參謀總長陸軍大將梅津美治郎,他所代表的是日本軍方;而另一個人則是外務大臣重光葵,他說代表的是日本政府。
當這兩人來到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裡號上代表日本來籤署投降文件時,不管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的觀察員紛紛表示大吃一驚,因為他們沒有看到日本天皇,甚至是沒有看到日本皇室成員,沒有一個人代表日本皇室參加投降儀式。
而在此前,那些支持日本皇室的美國官員們,不遺餘力的向外界表達日本天皇會親自在投降文件上簽字。例如美國駐日大使約瑟夫·格魯,甚至是在日本方面已經知曉美國同意他們的天皇不比參加投降儀式後,這些美國官員依然是一副日本皇室肯定會派皇室宗親來籤署投降文件的模樣。
而美國人同意日本天皇不參加投降儀式甚至是幫忙打掩護的方式,直接向外界表明的他們的態度,美國方面將幫助日本天皇逃脫戰爭的罪責!
任人宰割的日本
當日本方面發現美國人竟然在有意幫助自己的天皇逃脫戰爭的罪責後,不由的對這些勝利者好感大增,但是這依然不能緩解他們心中的忐忑。
總是叼著那個不點燃的大菸斗的麥克阿瑟發表了自己的感言,他表示將會建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在麥克阿瑟的描述中這是一個致力於人類尊嚴和滿足人類最寶貴願望自由、寬容、正義的世界,準確來說是這樣的日本。
不管麥克阿瑟將日本的未來描述的再美好,也絲毫無法緩解日本人內心中的挫折感。他們身處美國強大的戰列艦上,而美國方面更是讓400架耀眼的B-29超級轟炸機和1500架海軍戰鬥機升空翱翔,充分展示自己強大的武力。
以便提醒日本人,他們所謂的海軍已經不復存在,剩下的不過是一些「一次性用品」,那是幾千架用來進行自殺式襲擊的飛機,但是日本人連足夠的飛行員都找不到了。
1940年時,日本人還在慶祝「皇紀兩千六百年」從未被其他國家入侵,但是轉眼之間整個日本就被幾十萬的美國軍隊徹底佔據。此時的日本已然成為了美國的殖民地,而美國人對日本的改造也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