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人類科技文明發展以來,我們通過實驗,觀測的辦法逐漸了解了宇宙中的各種現象。我們所在的星系是銀河系,太陽系只是銀河系中的一員,而太陽系中有一個絕對的主宰就是太陽。
根據牛頓的理論,我們知道,天體之間存在著萬有引力。引力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與質量成正比。因此,在宇宙當中,可以說是質量為王。而太陽的質量佔據了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因此,太陽系中的天體都繞著太陽轉。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宇宙中存在著高等智慧生命,它們的科技水平遠遠超過我們,如果他們把太陽快速移走,那地球上的人類多久才能發現?如果太陽被移走,那地球上會發生什麼?
人類多久才能發現太陽不見了?
人類如果要想發現太陽不見了,主要是依靠觀測。不過,同樣是觀測,用不同的觀測方式結果也不一樣。常用的觀測方式就是望遠鏡,它的原理實際上和我們看東西是一個道理。太陽向太陽輻射電磁波,電磁波會傳遞到地球,被我們肉眼看到或者望遠鏡觀測到。這個過程本質上是依靠電磁力,因為太陽輻射的電磁波會和肉眼的細胞或者望遠鏡鏡頭發生作用,從而讓我們捕捉到信息。
而太陽的電磁波傳遞到地球大概需要8分20秒,因此如果人類依靠這種辦法只能在太陽消失後8分20秒才能知道。
除了依靠電磁力來觀測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引力。我們知道地球繞著太陽轉是因為太陽的引力巨大。如果太陽突然消失了,這意味著引力也突然消失了。那是不是意味著地球會一下子沿著軌道的切線飛出去呢?
關於這個問題,不同的學者看法是不同的。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時,就思考過引力傳遞的速度。他當時提出引力是一種超距作用,說白了就是可以瞬間傳遞的。因此,按照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當太陽消失後,地球就會沿著軌道切線方向立即飛出,那麼地球上人類也就能夠知道太陽消失了。因此,如果按照牛頓的理論,人類應該是在太陽消失後,立馬就知道太陽不見的情況。
不過,物理學發展了200多年後,愛因斯坦提出了與牛頓完全不同的想法。他認為引力是不存在的,引力的本質是時空的彎曲。
在愛因斯坦的理論框架下,「引力」的傳遞速度並非像牛頓所說的「瞬間傳遞」,而是光速。這就意味著如果太陽突然消失了,地球並非是直接就沿著切線飛出,而是要等到8分20秒之後才會沿著軌道的切線飛出去。這也意味著距離太陽更近的會比地球更早地飛出。
愛因斯坦關於引力的解釋是如今物理學領域的主流理論。因此,當太陽消失後,地球上的人無論是通過電磁力還是通過「引力」,都只能在8分20秒之後才能夠知道太陽消失了。
如果太陽消失,地球會如何?
當太陽消失後,對於地球上的生物而言絕對不是一件好事。這是因為地球表面的能量基本上都是來自於太陽輻射。太陽消失後,太陽輻射也就沒有了。
由於大氣層的存在,地球並不會立馬失去溫度。不過,在接下來的一兩周內,地球表面將會迅速下降到零下數十度。更可怕的是,地球的食物鏈將會崩潰。這是因為食物鏈的第一級是植物,植物要通過光合作用來固定太陽輻射的能量,並以此為基礎傳遞到下一級,光合作用是需要太陽光照射的。沒有了太陽,植物將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進而使得整個地球表面的食物鏈崩潰,大量的動植物走向滅絕。
人類之所以能夠生存實際上也是需要依靠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植物的滅絕對於人類而言無異於是滅頂之災。所以,如果人類沒有很好地應對之策,那麼人類就有可能走向滅亡。
除了地球上的生物之外,地球自身很有可能會成為宇宙中一個流浪的行星,在宇宙中漂泊。由於宇宙非常的空曠,在漫長的歲月裡,地球很難遭遇到其他的天體。不過,如果真的遭遇到其他的天體,要麼是合併,要麼被吞噬,要麼就是成為對方的一顆衛星。比如:恆星,那地球有可能會被吞沒,或者成為恆星的行星。
從這個角度來看,太陽系的穩定是有賴於太陽自身的穩定。如果太陽都消失了,太陽系也就土崩瓦解了,這對於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生物而言都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