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綜《我們結婚了》下架多年,又來了《我們離婚了》,如果這檔節目引進,你想讓哪對離婚夫妻在節目中合體呢?伊能靜和哈林?還是楊冪劉愷威?
韓綜向來是敢於策劃的,國內很多大熱綜藝,都來自於韓綜。比如《奔跑吧兄弟》(Running men《爸爸去哪了》
韓綜裡的《我們結婚了》因為尺度問題,引進大陸被衍生成兩個版本《如果.愛》,《我們相愛吧》。
這兩檔節目也促成了不少CP,比如張麗和王陽明,
比如鍾麗緹和張倫碩。
也促成了幾對「怨偶」,比如喬任梁和徐璐,因為合作炒作引起的網絡暴力,Kimi抑鬱加重,最終離開人世。
韓綜和內娛的最大區別,就在於真情實感。
如果韓綜的《我們結婚了》你曾經相信是真的,那就勸你別當真了,那些曾經磕過的CP,那些真情實感,最終證明都是假的,都化成冷冷的冰雨拍打在臉上。
《我們離婚了》節目宗旨能實現嗎?
如果分手了,不能做朋友,還怎麼在節目中強顏歡笑。於是乎,節目成不成,在於這一點。
第一期節目組請的這一對,李英河和鮮于恩淑,二人在1981年結婚,相差10歲,一直恩愛多年,卻在結婚26年後,突然離婚,令不少網友感嘆不已。
但是他們雖然分手了,一直在節目中,時不時合體,多有照顧。也是難得的朋友。
通過節目,重溫過去的美好或者糟糕時光,可以幫助在婚姻低潮期的人們,反省自己。從這個角度而言,節目還是相當有意義的。
然而,韓綜一向是有一定的人設和劇本的,不知道這次的綜藝,走向如何?
韓綜《我們結婚了》當初的節目宗旨,通過模擬完美婚姻關係,得出一些對於婚姻如何行走的結論,以此來激勵國民重新相信愛情,提升一下低迷的結婚率。
而《我們離婚了》又是從另一個角度,剖析婚姻失敗的真相,從而幫助國民看到自身存在的問題,挽救即將失敗的婚姻。
然而節目是否真的能夠實現這一教化意義,我認為和嘉賓的素質有直接關係。如果一切互動都是排練好的,模擬的,觀眾沒有代入感,那就成了沒有真情實感的情景劇,不會打動人。
國內啥時候引進,楊冪和劉愷威有可能合體嗎?
如果大家幻想著這檔節目能夠引進國內,讓你期待的CP重新合體,我想還是算了吧。中國人還是很講面子的。
幸福的家庭上鏡,是為了讓自己名氣更好。比如一直被人詬病的,奚夢瑤和何猷君夫婦,在《幸福三重奏》中,營造幸福人設。奚夢瑤甚至說,她嫁給了愛情,嫁的不是豪門。
如果我說我信,我寧願相信她嫁給了豪門&愛情。簡直不要太拉仇恨了。
什麼時候,國人離婚了還會願意上臺被人指指點點呢?這個下限可能有點低。
像楊冪劉愷威這樣的一線明星,更不可能通過節目自降身份了。
當然我們還是可以期待一下,韓綜裡的一些CP合體,比如雙宋CP。
小結
韓綜千變萬化,國內綜藝目前的創新也越來越多,希望日後在國內,會有更好的綜藝形式出現。如果《我們離婚了》宋慧喬宋仲基合體,估計也得等他們都過氣了吧。無論是雙宋夫婦,還是具惠善和她的小丈夫合體,我肯定會去看的。你說呢?
圖源網絡 |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