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異常
從事Java開發的小夥伴對於「異常」應該不陌生,因為每天都會遇到不少異常,或捕獲,或拋出。那究竟什麼是異常?異常即非正常的,不同於平常、一般化的情況。在平時生活中,醫生會說你身體的某個部位有異常,該異常會有什麼什麼的影響,是由某某原因引起的;我每天都準時打卡,按時上下班,那麼我本月的考勤是正常的,反之,但凡有遲到、曠工、早退的情況之一的,我本月的考情就會有異常。
而在程序中,代碼在運行中如果出現運行錯誤,程序會終止運行,這時由於錯誤導致程序運行終止的情況就是程序出現了異常。異常並不是指語法錯誤,因為如果語法錯了,編譯就通不過,不會產生JVM能夠識別的字節碼文件,是沒法運行起來的,所以只有運行中的程序才會有異常一說。
Java 異常體系
異常處理是衡量一門語言是否成熟的標準之一,C系列的語言諸如:Java、C++、C 等都支持異常處理,有自己的一套異常處理機制。異常處理機制可以讓程序有更好的容錯性,使代碼更加健壯;但C語言卻沒有異常處理機制,C程式設計師一般都是利用方法的返回值來實現異常處理,使用 if + 條件 來判斷正常和異常情況,使用特定返回值來表示異常情況。
引入異常處理機制可以解決的問題有:
使用方法的返回值來表示異常情況有局限性,需要無窮列舉所有的異常情況;異常流程代碼和正常流程代碼混合一起,代碼往往很臃腫,也很複雜性;代碼的可讀性和可維護性都不高;隨著系統規模的不斷擴大,代碼很難維護,特別是系統可拓展性差;通過一下這個案例來說明引入異常之前的處理方式:
// 汽車class Car {// 汽車是否正常運行 public static final boolean IS_OK = true; // 汽車運行 public boolean run(int wheelNum) { if (wheelNum == 4)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上班族class Officer { private Car car; public Officer(Car car) { this.car = car; } // 開車去上班 public boolean goWorkByCar(int wheelNum) { if (car == null) { // 只能選擇其他出行方式了 goWorkByOther(); return false; } boolean result = car.run(wheelNum); if (result) { System.out.println("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 return true; } System.out.println("遲到,扣薪,領導天天噴"); return false; } // 其他方式上班 public void goWorkByOther() { System.out.println("其他方式上班"); }}// 運行demopublic class Work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r car = new Car(); Officer officer = new Officer(car); officer.goWorkByCar(4); }}
上述案例中,只是簡單粗暴地把汽車的狀態分為true和false兩種,細化不夠,不能體現出汽車的詳細狀態;業務邏輯也很局限,如果要拓展,就要花費更大的成本。
針對於上述的問題,Java基於面向對象的思想提出了解決方案:
把不同類型的異常情況使用不同的類來表示,不同的異常類有共同的父類;分離異常流程代碼和正確流程代碼;規範了異常處理機制,靈活處理異常,能處理就將其捕獲並處理,如果處理不了異常,就將其交給調用者來處理;Java 異常體系:Java API文檔中的詳細介紹如下
Error:表示錯誤,一般指JVM相關的不可修復的錯誤,如:系統崩潰、內存溢出、JVM內部錯誤等,由JVM拋出,我們一般情況下不需要處理,幾乎其所有的子類都是以「Error」作為類名後綴;比如:StackOverflowError,當應用程式遞歸太深而發生內存溢出時,就會拋出該錯誤。Exception:表示異常,指程序中出現不正常的情況,異常一般都是需要程式設計師來處理的(可以捕獲或者拋出);幾乎其所有的子類都是以「Exception」作為類名的後綴;Throwable:在Java 體系中,Throwable類是所有錯誤和異常的父類;當出現了沒見過的異常時,可以將異常類的類名拿到Java API文檔中去查找,通過文章介紹即可獲得異常的詳細信息,以及其在Java中的繼承、實現體系;常見的Exception有:
NullPointerException:空指針異常,一般當對象為null的時候,對該對象做操作時會出現該異常;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數組的索引越界,操作數組時使用的索引超出了數組的數據範圍會出現;NumberFormatException:數字格式化異常,把非數字的數據類型轉換為數字類型時使用了非法的轉換對象;Java 的異常詳解:
運行結果如下:
如果出現異常,會立刻中斷運行中的程序,所以必須處理異常,而處理方式有兩種:
throws:當前方法不處理,而是聲明拋出,由該方法的調用者來處理;try-catch:在當前方法中使用try-catch的語句塊來處理異常;
捕獲異常 try-catch
出現異常之後,程序會中斷執行,所以異常必須處理;處理的方式有兩種:捕獲和拋出,兩種方式二選一即可。我們先來運行一個案例來證明:
運行結果如下:
通過查看運行結果,是我們期望的運行結果,代碼運行成功;那麼接下來我們對上述案例稍作修改,再來看其運行結果如何:
運行結果如下:
通過查看運行結果,運行結果並不是我們想要的,代碼中出現了異常,代碼被中斷運行。對比兩次的運行結果,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出現異常之後,程序會中斷執行,異常必須處理。
try-catch 異常捕獲:使用try-catch捕獲單個異常,語法如下:
注意:try和catch都不能單獨使用,必須連用。
所以可以對上述出現異常的代碼使用try-catch來處理:
運行結果如下:
通過查看運行結果,不難發現,使用try-catch之後,程序遇到異常時不再中斷執行,而是跳過異常代碼及其之後的在try-catch中的剩餘代碼語句,來到catch代碼塊中執行我們定義的異常處理代碼;
在上述案例中是列印出了異常信息,異常對象信息,異常棧追蹤;其中的3個方法都是Throwable類的方法:
String getMessage():獲取異常的詳細描述信息;String toString():獲取異常的類型、異常描述信息;void printStackTrace():列印異常的跟蹤棧信息並輸出到控制臺,但不能在System.out.println()中使用該方法;其中包含了異常的類型、異常的原因、異常出現的位置;在開發和調試階段,該方法都很有用,方便調試和修改;
使用try-catch捕獲多個異常:語法如下:
注意
一個catch語句,只能捕獲一種類型的異常,如果需要捕獲多種異常類型,就得使用多個catch語句;try-catch中的代碼在只會出現一種類型的異常,只能一個catch捕獲,不可能同時匹配多個catch;在有多個catch語句的代碼中出現異常時,會從上到下依次匹配catch語句,所以多個catch語句應該按照從子類到父類的順序依次定義;一旦匹配上其中一個catch之後,便不會匹配剩餘的catch,而是會跳出try-catch,執行之後的代碼;捕獲多個異常的案例:
運行結果如下:
拋出異常
拋出異常有兩種方式:
throw:用於方法內部,用於給調用者返回一個異常對象,和return一樣會結束當前方法;throws:運用於方法聲明之上,定義於方法參數之後,表示當前方法不處理異常,而是提醒該方法的調用者來處理拋出的異常(一個或者多個異常);如:private static int divide(int num1, int num2) throws Exception {}throw語句:運用於方法內部,拋出一個具體的異常對象,中止方法的執行,其語法格式如下:
throw new 異常類("異常信息");
一般的,當一個方法出現異常的情況,我們不知道該方法應該返回什麼時,此時就可以返回一個錯誤,在catch語句塊中使用throw繼續向上拋出異常。return 是返回一個值,throw 是返回一個錯誤,返回給該方法的調用者。比如:String類的charAt方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throws 語句:
如果每一個方法都放棄處理異常都直接通過throws聲明拋出,最後異常會拋到main方法,如果此時main方法還不處理,會繼續拋出給JVM,JVM底層的處理機制就是列印異常的跟蹤棧信息;runtime異常,默認就是這種處理方式。
方法重寫(Override)中的throws:
一同:方法的籤名必須相同。
兩小:
子類方法返回類型和父類方法返回類型相同,或是其子類;子類方法不能聲明拋出新的異常;一大:子類方法的訪問權限必須大於等於父類方法的訪問權限。
異常分類
異常(Exception)根據其在編譯時期還是運行時期去檢查異常可分為:checked異常和runtime異常,
runtime異常:又稱運行時期異常,此類型的異常在運行時期檢查;在編譯時期,運行異常並不會檢測,就不會出現,只有在運行到相關代碼時才會出現;RuntimeException自身及其子類異常都屬於runtime異常;checked異常:又稱編譯時期異常,此類型的異常在編譯時期就會檢查,而且是必須處理的,如果沒有處理,就會導致編譯失敗;除了runtime異常之外的其他異常(包括Exception自身)都屬於checked異常;
自定義異常
Java中有著不同的定義好的異常類,分別表示著某一種具體的異常情況,在開發中總是有些異常情況是Java SE庫中沒有定義好的,此時就可以根據自己業務的異常情況來定義異常類;我們把這樣的異常類稱為自定義異常類。
自定義異常類的方式:
受檢查的異常:自定義一個受檢查的異常類需要繼承於java.lang.Exception;運行時異常:自定義一個運行時期檢查的異常類,需要繼承於java.lang.RuntimeException;一般在開發中,自定義的異常都是運行時異常。
解決開車上班的案例
異常轉譯和異常鏈
異常轉譯:位於最外層的業務系統不需要關心底層的異常細節,我們通過捕獲原始的異常,將其轉換為一個新的不同類型的異常,然後再向上拋出;這個過程稱為異常轉譯。
在上述例子中:我的車壞了,在catch中重新拋出一個新的異常(OfficerException)給我的調用者(老闆),不能把車的異常信息拋給老闆看,因為老闆不關心這些細節,關心的我是否遲到。
異常鏈:把原始異常包裝為新的異常類,形成多個異常的有序排列;異常鏈由於更加清楚、準確的定位異常出現的位置;在下述案例中,異常一層層拋出,直至異常被處理,在這個過程中,異常鏈就產生了:
Java7的異常新特性
1.增強的throw :對比Java 6 和 Java 7 中對於拋出異常的改進來體現
2.多異常捕獲:重寫捕獲多個異常案例來體現
3.自動資源關閉:資源類必須直接或者間接實現java.lang.AutoCloseable接口
finally代碼塊
finally語句塊表示無論如何(也包括發生異常時)都會最終執行的代碼塊,比如:當我們在try語句塊中打開了一些物理資源(磁碟文件/網絡連接/資料庫連接等),在使用完之後,都得最終關閉打開的資源。
finally的兩種用法:
1. try...finally:此時沒有catch來捕獲異常,因為此時根據應用場景會拋出異常,我們程式設計師自己不處理;
2. try...catch....finally:程式設計師自己需要處理異常,最終得手動關閉資源。
需要注意的是:finally不能單獨使用。
finally不執行的情況:
當只有在try或者catch中調用退出JVM的相關方法,此時finally才不會執行,否則finally修飾的代碼塊永遠會執行。比如:System.exit(0);//退出JVM
finally 和 return
如果finally和return語句同時存在,永遠返回finally中的結果,但是應該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詳情看如下的案例:
還有另一種情況也很有趣,一起來看看: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首先finally肯定是會被執行的,所以a++之後a的值變成了14,但是finally中沒有返回值,值為14的變量a並沒有被返回;然後接著執行return a;這裡的a的值在方法執行之初就已經確定了,故返回的值是13。
處理異常的原則:
異常只能用於非正常情況,try-catch的存在也會影響性能,儘量縮小try-catch的代碼範圍;需要為異常提供說明文檔,可以參考Java doc,如果自定義了異常或某一個方法拋出了異常,應該在文檔注釋中詳細說明;儘可能避免異常的出現,如NullPointerException等;異常的粒度很重要,應該為一個基本操作定義一個 try-catch 塊,切忌將幾百行代碼放到一個 try-catch 塊中;不建議在循環中進行異常處理,應該在循環外對異常進行捕獲處理(在循環之外使用try-catch);自定義異常儘量使用RuntimeException類型的,並且要儘量避開已存在的異常;
小結
1. 五個關鍵字:try、catch、finally、throw、throws;
2. 異常體系的兩個繼承結構:
Throwable類有兩個子類:Error和Exception。Exception類有一個特殊的子類:RuntimeException。RuntimeException類及其子類稱之為runtime異常。
Exception類和子類中除了RuntimeException體系的其他類稱之為checked異常。
3. 自定義異常類
4. Error和Exception的區別和關係
5. checked異常和runtime異常的區別
6. finally關鍵字及其相關知識
7. finally和return的執行順序
8. throw和throws的區別
完結。
老夫雖然不正經,但老夫一身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