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敵對決,往往是體育迷們討論得最樂此不彼的永恆話題之一。對於高水平的運動員而言,棋逢敵手,在一定程度上要比擊敗對手帶來的快感酣暢淋漓得多。
體育史上有哪些讓人深刻的瑜亮情結?在本文之中,筆者將盤點出十對最經典的二人組。(如有遺珠之選,亦歡迎在文末留言區補充)
十、李世石 VS 古力 (圍棋)
李世石,生涯14次世界冠軍,皆僅次於李昌鎬,史上第二;古力,生涯8次世界冠軍,歷史第四。約莫同時期出道、一同步入巔峰、又幾乎在大致歲月一起淡出的古李二人,被棋迷奉為當代棋壇的【絕代雙驕】。
在告別了初期的稚嫩後,李世石就開始以堪比AI的精準計算能力著稱,當然,其如磐石般穩定的心理素質,同樣揚名在外。這一位陰柔鬼魅的全能巨匠,時常開局死一大塊棋,接著利用種種招式牽制對手,甚至時常打出死棋復活的反勝操作,棋迷們更是稱這種戰法為「殭屍流」。
至於古力,棋如人名。古力之棋,奔放陽剛,大開大合,異常好攻喜殺。人盡皆知,古力是一位技能屬性加點極不均衡的跛腳大師。在宮子能力上,古力就一直受棋評家詬病。但是,在對局之中,一旦在直線攻殺上被古力找到機會,任何一位當世高手都會被這一把華夏霸刀砍出極其難堪的敗局。兩位大師在棋風上的完全迥異,為這一段宿敵情節增加了傳奇色彩。
提到古李兩人,就不可不提兩人的【十番棋】對決。受圍棋風潮的影響,也許大多數棋迷心中都有關於十番棋的情結。2014年,既是為了享受對決之樂,也是為了滿足球迷的想像,兩位大師重啟了十番棋對局。經過八輪較量,李世石以6:2戰勝了古力,獨攬了其時500萬元的獎金。
九、張伯倫 VS 拉塞爾 (籃球)
張伯倫的命中天敵是拉塞爾,拉塞爾的命中天敵是張伯倫。追憶現代籃球史上的第一對宿敵情節,自然是【籃球皇帝】與【指環王】兩位傳奇巨人在60年代上演的NBA對決史。
兩人在職業生涯之中共進行過142次對決,個人數據方面,張伯倫場均28.7分、28.7個籃板 ;拉塞爾則是場均14.5分、23.7個籃板,大帥的優勢明顯。勝負關係上,張伯倫57勝85負,遭拉塞爾壓制。在季後賽中,兩人共計交手八次,張伯倫則是只贏過拉塞爾一次,堪稱慘澹。當生涯結束之時,張伯倫只有兩冠在手,而拉塞爾則是豪取十一枚總冠軍戒指。
就個人的攻防實力而言,指環王固然不如張大帥,可是作為團隊的球員的拉塞爾比張大帥則是要出色很多。在這一對宿敵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性格還有出身決定了他們打籃球的方式與態度的巨大差異。張大帥天賦異稟,且出生在膚色更為開放的費城,籃球對於他來說更像是一項娛樂秀,而拉塞爾出生在黑人倍受歧視的路易斯安那,且身體素質不如大帥,在籃球的態度上比張伯倫強硬且團隊向得多,這最大化地體現在協防的意識或者說防守意願之上。
時隔多年,這兩位巨人當初的恩怨戲碼早已煙消雲散。張伯倫贏得數據也好,拉塞爾贏走比賽也罷,當初兩派球迷的紛爭都已基本停息。時光帶走了那些年球迷們的青春,也率先帶走了大帥張伯倫。唯一還在繼續,不過是新球迷朋友對於籃球歷史的追憶腳步,對於這兩位攀上兩座不同的高山的巨人的仰望之情。
八、拉裡·伯德 VS 埃爾文·詹森 (籃球)
對於NBA而言,其實每一個十年都是英才輩出的時代。然而,80年代的NBA就有些特別了,比起當年的大帥VS指環王,NBA已經經歷了擴軍,擁有了更多的NBA球隊與菁英球手。
然而,這兩位偉大球手的出現,還是讓NBA聯盟重新成為了【二人轉】時代。暌違二十年之後,NBA球迷們又再度迎來了另外一對每一次相遇時都值得奔走相告的籃球宿敵:大鳥與魔術師。
整個八十年代,兩人任一沒有缺席過任何一次的總決賽,並各自率隊拿到了當中合計的8次總冠軍,更在總決賽之上三度交鋒。時至今日,魔鳥二人到底誰強誰弱,仍難以有球迷共識。我們能確定的事情,在不斷的比較之中,這兩位傳奇彼此將對方推至偉大,並結下了莫逆的金蘭之交。在那個年代,在呈現出巨大統治力的魔鳥二人面前,其餘的NBA球星,老牌的巨星也好、絕倫的新人也罷,都要顯得稍微暗淡失色了。
七、埃爾頓·塞納 VS 阿蘭·普羅斯特 (F1)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F1賽車界,名氣最為響亮、最具有競爭力的兩位風雲人物,當屬於【車神】埃爾頓·塞納&【教授】阿蘭·普羅斯特。同時,塞納和普羅斯特的雙雄領頭爭霸的時代也正是F1在全球發展最快的時代
1988、1990、1991三年,塞納奪下年度F1總冠軍;在1985、1986、1989、1993四年,年度F1冠軍車手的寶座則屬於普羅斯特。從駕駛風格來看,這一對宿敵完全是兩個極端,或許說是車手認知中的一體兩面。先說塞納,車神之名,正是得益於其天馬行空的駕駛方式,可以說著塞納是那一種靠著本能實現人車一體的浪漫車手。反觀教授,他帶給車迷們的強大之感,則是理性到了極致。生涯之中,普羅斯特擅於幾乎從不會選擇帶有冒險性質的比賽策略。在行車路線選擇上、教授幾乎是拿捏到了極致。此外,教授長於局面分析與計算,深知掌控輪胎的重要性,於是乎,我們總是在比賽最後一圈,看到教授將賽車推向極限,實現逆轉勝。
自塞納出道不久以後,兩人就因為賽場上的碰撞結下了恆久的梁子。直到教授的退役年,兩個人的恩怨史才以塞納的上臺擁抱致意畫下句點。在塞納不幸車禍離世之後,教授更是說出了一句讓車迷無限感慨的悼唁:塞納的死,意味著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也結束了。
六、馬琳 VS 王勵勤 (桌球)
2000年雪梨奧運會後,三名大滿貫得主站上領獎臺,以完美的方式為小球時代劃下了句點。同時,他們的落幕,也揭開了未來動蕩的局勢的新的一頁。馬琳、王勵勤兩位年輕選手開始踏向主導球壇的大舞臺,史稱【馬王時代】。直到更年輕一些的王皓崛起之後,球迷才把該稱呼改寫為【二王一馬】時代。
不同於孔令輝、劉國梁這一對完美且難以複製的大滿貫雙子星,馬琳和王勵勤的運動生涯總會讓人生出太多感慨。回顧馬琳的運動生涯,獨缺世錦賽冠軍,然而他卻三次敗北於王勵勤;王勵勤這邊,則是缺奧運會冠軍、世界盃冠軍,並兩次於相關賽事中敗北於馬琳。當中最遺憾的一次莫過於08奧運會對戰馬琳,一上來就磕壞了球拍,被迫換拍。
無獨有偶的事情是,王勵勤戰勝馬琳的比賽總是發生在決賽上,而馬琳則反之,在半決賽遭遇王勵勤就不曾敗北。或許這正是命運的安排罷了,王勵勤和馬琳,一對最為特別的宿敵演繹了八年的直橫之爭,也扛起了八年的中國桌球的大梁,在不完美中落幕,或許正是最合理的青春。
五、費德勒 VS 納達爾 (網球)
一位是永遠在場上穿著得像紳士、偏愛黑白的儒雅天王;另一位則是愛穿背心、海盜褲的西班牙鬥牛士。一位是平擊球中的絕對王者,另一位則是旋轉球的無解大師。雙手反拍對抗反拍 ,左手持拍面對右手持拍。
實在是有太多的因素和看點,成就了這兩位傳奇球手的對決經典。自2005年邁阿密大師賽的決賽開始,兩人合共交手40次,無一不發生在高規格賽事,且九次發生在大滿貫賽事的決賽之中,大戰五盤的惡鬥更是時有發生。戰績而論,納達爾24勝16負佔據優勢。但是考慮到賽季紅土戰的數量要遠多於草地戰,稱費納兩人不相伯仲,並不為過。即使兩人在近兩年為了延長球齡而在打法上有新的嘗試,但是費納經典的對戰趨勢從來沒有消失過。費德勒總是傾向於全力搶攻的那一位,並儘可能在網前壓迫納達爾,納達爾這一邊主要l則是死守底線,不斷用厚重的正拍瞄準對手反拍打點,替自己製造反守為攻的契機。
每一次費納對決,都會吸引無數網球迷全場觀看直播。此外,兩人共創的歷史可謂意義之重大,對於網壇而言,可謂史無前例。德約科維奇之前,費納先後崛起且爭霸的年代,正是網球在全球影響力增長最快的年代。
四、孫楊 VS 樸泰桓 (遊泳)
在諸多的體壇瑜亮情結中,無疑孫楊與樸泰桓是最有愛的一對了。在過去的數年來,孫楊的對手只有一個,並不是霍頓等小丑之流,而是他所創造的世界紀錄。時間再往前推移,孫楊在生涯中遇到的第一個強大的對手,則是來自韓國的名將樸泰桓。
08年北京奧運會,如日中天的樸泰桓為韓國拿下了首個奧運會遊泳金牌那時候。此時小他兩歲有餘的孫楊還是個未曾成名的泳手。2011年,孫楊在上海世錦賽一戰成名後,在媒體面的鏡頭面前透露,自己最累的時候都會想到偶像兼對手樸泰桓,為追趕他而努力。
時間去到12年的倫敦奧運會。此時,孫楊已經和樸泰桓建立了不俗的私交,成為了真正的【場上對手、場下好友】。在倫敦奧運會的記者會上,孫楊還說,他們要共同撐起亞洲泳壇的一片天。在這一屆賽事的200米自由式比賽項目中,出現了罕見的結果,孫楊和樸泰桓的成績實在微小得難以區分,兩人並列獲得銀牌。在領獎臺上兩人握手、相視一笑、如沐春風。
400米自由式比賽上,孫楊打破了奧運記錄,戰勝了強大的樸泰桓拿下了金牌,而獲得銀牌的樸泰桓也相當有風度,在領獎臺上欣然和孫楊握手,笑著祝賀。當無緣1500米自由式獎牌之後,樸泰桓還衷心讚揚:孫楊完全是領先我幾個等級的泳手。
等到了14年的韓國仁川亞運會上,在200米自由式雙雙輸給萩野公介之後,樸泰桓沒有顧得失落,反而是率先給孫楊摸頭表示安慰。自由式1500米的比賽中,孫楊衛冕成功,樸泰桓無緣獎牌,孫楊卻舉起東道主樸泰桓的手,讓他接受觀眾的掌聲。當然,最經典的莫過於,這屆賽事適逢了樸泰桓的生日,孫楊暗中準備了蛋糕慶生,兩個大男孩在頒獎典禮過後在鏡頭面前愉快打鬧。
可以說,在詮釋【更快、更高、更強】奧運精神的路上,這一對選手更為世人深刻地展示了何為【惜英雄、重英雄】的知己情誼,實屬難得。
三、穆裡尼奧 VS 瓜迪奧拉 (足球)
在過去長達15年的歲月裡,穆裡尼奧、瓜迪奧拉兩人一直是足壇教練位置上的佼佼者。每一次兩者的率隊交鋒,球迷都戲稱為【瓜穆相看】。
最早認識之時,穆裡尼奧是巴薩隊的翻譯,而瓜迪奧拉則是巴薩隊的大將。對足球理念的革新與探討,兩人都有著極強的意願,且兩人都有後續轉型教練的想法。初初的那一段四年的共事歲月,那可是一起贏得冠軍榮譽的青春,可謂是兩人的友情蜜月期。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以及身上位置的轉變,兩位教練之間的友情出現了裂痕,轉而化為了濃厚的競爭火藥味,甚至上升到了人身攻擊的討厭程度。從當年在西甲的激鬥,到後續轉移陣地到英超的交鋒,穆裡尼奧和瓜迪奧拉一直最受球迷們關注的一對教練競爭對手。畢竟,眾所周知,穆裡尼奧和瓜迪奧拉所推崇的足球理念是截然相反的兩個極端。瓜迪奧拉的球隊極其注重控球在腳,推崇在場上快速高頻短傳的Tiki-Taka戰術。穆裡尼奧則反之,他堅持認為偉大的球隊就算沒有球權也能贏得比賽,狂人所帶領的球隊就像鐵血的軍隊,偏愛擺大巴玩防反戰術。
不過嘛,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弗格森、溫格之間也曾經水火不容過,到了執教生涯末期卻重新惺惺相惜了起來。總有一天,大概穆裡尼奧和瓜迪奧拉也會不再抵死相爭,而是相聚一堂、像當初一樣你侃我侃。
二、林丹 VS 李宗偉 (羽毛球)
既生瑜,何生亮。既生丹,又何生偉?
在這個體育話題之下,羽毛球項目中的林李大戰,絕對是不可錯過的一章。林李大戰,選手林丹和馬來西亞選手李宗偉的對決,這代表了2004-2018年羽毛球領域男子單打的最高水平。在合計40次的交鋒之中,林丹以28勝12負佔據優勢;在重中之重的兩次奧運會決賽,林丹均勝出。
作為羽毛球界無可爭議的GOAT,走向成熟之後的林丹,無論是在殺球、防守、控網、心理素質、身體素質都是最頂級之流。即使是同期活躍的世界第二強的李宗偉,在林丹手下也不過三成勝率出頭;然而,若非李宗偉的存在,林丹怕是會在巔峰歲月內感到相當的寂寞。
當然,若非林丹的存在,以巔峰李宗偉的雄厚實力,想必也不至於落得奧運會無冕的下場。提到李宗偉,球迷們總是能想起他像彈簧一樣出色的爆發力,防不勝防變速能力,以及那在防守中突施的正手劈殺對角的招牌打法。既生瑜,何生亮。既生偉,又何生丹?林丹的存在,註定了李宗偉是一位悲情英雄。然而,這位【無冕之王】依然能享受到了羽迷致以「敗者為王」的禮遇,也可見他的出色與卓越了。
一、梅西 VS C羅 (足球)
一位是六次金球得主、另一位則是五次金球得主。
自09年以來,那是鐵打的梅羅、流水的第三。能欣賞到兩位傳奇活躍於同一世代相互競爭,自然是是處在這個時代的足球夢的綠茵幸事。
老人去新人來,足壇世界第三人的位置變了又變,暫時還沒能出現一位球員擁有絕對撼動梅羅的能力。2020年的金球獎之爭,恐怕仍是這兩位傳奇領跑爭奪!回首過去的2010綠茵世代的球員金字塔,僅用如下四字,則可完美作結。
C羅&梅西,絕代雙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