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別喜歡《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它會讓你的思維豁然開朗,開闢一種新的思維和思考問題方式——楊冪
偶然間看了楊冪對這本《少有人走的路》的評論,瞬間在想:這究竟是本什麼樣的「心靈雞湯」,竟然讓楊冪愛不釋手,讚嘆不已。
直到我也翻開了這本由哈佛大學博士M·斯科物·派克寫的這本《少有人走的路》,剛一打開書就被裡邊的觀點所吸引,比如說:自律是解決人生痛苦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這本書並非是雞湯,而是一本很好的心理學書籍,它從人性的弱點,問題的根源尋求解決方案,值得每一個人讀讀,尤其是女人讀一讀。
01人生苦難重重的真相
也可以說生而為人,苦難是人類的主旋律,沒有人不受苦,比如說:
中學生要天不亮就要上學,天黑才放學;成年人要起早貪黑上班,兢兢業業工作;你愛上一個人,但對方卻不愛你;自由職業的人,睜開眼就想著今天要如何活下去。
所以每個人都很辛苦,都很不容易,而不容易似乎也是一種常態,無論是誰也無法避免。只不過對於我們來說,一旦認清生活本來就是苦的事實,那麼就接受了人生苦難重重的事實,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怨懟與抱怨了。
不過很遺憾很多人並不願意接受生活實苦的現實,而是沉浸在幻想中無法自拔,這就出現了痛苦與悲傷,經常抱怨為什麼命運坎坷,會遇到如此多的壓力與困難。
這時候就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自己就是天底下最倒黴,最不幸的人,直到頹廢般地認為命運對自己不公平。
由此可見:苦難的不是生活,只不過是被幻想遮掩的虛幻主義。實際上生活並不全是苦的,只是於你從什麼角度看待,可以說如果你用樂觀的心態看,人生就是美麗的,如果用悲觀的心態看,人生就是苦難的。
02想要解決問題,需要自律式的堅持
而樂觀的人不僅看到的世界是美好的,而且這些樂觀的人還很容易能做到自律,而悲觀的人總是對生活處於失控狀態。
這是因為人生是一連串的問題,我們既可以選擇直接面對,無所畏懼,也可以選擇逃避,沉溺痛苦。而如果想要解決現實中的難題則需要自律。
就像小雨一樣,她一遇到問題就特別著急,不僅會焦慮,而且十分的煩躁,非常的坐臥不安,這樣做的結果,不僅沒有使問題得到改善,反而越來越糟糕。
而實際上,如果想要解決問題,首要需要的不是焦急,而是穩定情緒,然後是自律式的平復心情,最後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簡而言之,也只有為解決問題而付出的努力,才能產生自律性的堅持。因為這時候為了解決問題,不僅思想和心靈是不斷成長的,而且心智會越來越成熟。
也可以說只有我們的心靈渴望成長時,才會釋放出最大的潛力,並努力將所有的問題解決,這時候我們越能解決問題,就能越自律。
就如蘭富蘭克林所說:唯有痛苦才能給人帶來益處。也可以說只有不斷經歷問題,才能迫使一個人越來越自律。
這是因為自律式的人,面對問題不僅不會逃避,反而會迎上前去,坦然承擔問題帶給自己的痛苦,直至把問題徹底解決。
03如何克服人性弱點,做到自律
那麼我們該如何克服自身的惰性和與生俱來的逃避,而做到自律呢?
心理學認為:人人都害怕承受痛苦,人人都不願意正視問題,甚至有些人還故意拖延,希望問題自己消失。
然而假裝問題不存在,它並不會真正消失,也就是說即便將問題擱淺,換得一時半會的拖延,但最終卻還是無法避免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
可以說逃避是人性的弱點,那麼到底該怎樣做到自律呢,該怎樣做才能不落荒而逃呢?
在《少有人走的路》中作者認為,如果真正想做到自律,最主要的是不要活在自己營造的虛幻世界中,而是要學會直面面對。
榮格曾說過:神經官能症,就是人生痛苦常見的替代品。
這句話的意思是,沒有人能逃避痛苦,如果故意逃避所帶來的痛苦會更強烈,所以才變成神經官能症。也可以說舊問題沒有解決,新問題又接踵而至,在這種理念和狀態下根本不可能做到自律。
也只有直面面對時,才能真正解決問題,這時候不僅有勇氣承擔責任,還能讓心靈變得健康。
04結語
所以說想要克服人性的弱點,只有直面面對,這時自律也就自然而然養成了。
而自律還有四個屬性,那就是: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
這本心理學的好書《少有人走的路》也推薦給你,用心理學來改變自己的心智模式,從而變得智慧而自律。
這意味著先要保持平和的心態,直面問題和客觀事實,最終達成一種平衡狀態。這時候就能做到真正的自律,也能最終消除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