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黃繼光烈士的故鄉

2021-01-07 新華網客戶端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1023/9fe849b4924c4a32aad656a19866cc2d.mp3

走進黃繼光烈士的故鄉

2020年10月23日 11:10:01

     魁山腳下,凱江河畔,「黃繼光紀念館」即坐落在四川省中江縣縣城中。

  走進紀念館,高臺上屹立的這座雕塑展現了英雄撲向敵人機槍口一剎那間的英姿,把一名偉大戰士的瞬間刻鑿成了永恆。1952年10月20日,在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用身體堵住敵人的機槍口,用生命為戰友開闢了前進的道路,犧牲時年僅21歲,連一張照片都沒有留下。

  黃繼光侄子 黃擁軍

  中江縣1962年組建新館的時候,就由我奶奶通過四川省一位畫家對他的畫像進行了進一步的確認。當時奶奶還拿著鉛筆對這個像,哪個地方不對,眉毛這裡還有點細,補粗一點,然後臉旁這邊稍微向上一點,窩下面稍微窄一點,等等一系列,對臉的各方面進行了最後的確認。這個畫像也經過了幾次修改,一次修改,二次修改,三次修改,第三次修改後就是由奶奶親自修改,前面就坐著我的父親黃繼恕,也就是黃繼光的親弟弟,以這個模版來進行最後的定稿。奶奶最後也是飽含熱淚,畫出來以後,她就捧著這幅像說,太像了,太像了,這就是我的光兒。

  作為「黃繼光紀念館」的一名工作人員,黃擁軍在這裡主要負責陳列布展,希望代代相傳,讓黃繼光的英雄事跡和不怕犧牲的精神永遠激勵後人。

  黃繼光侄子 黃擁軍

  我現在主要在黃繼光紀念館從事陳列布展工作,當然這份工作我感到非常地榮耀,每一張照片、每一件物品我都會把它擺放好,我相信這也是一種更好的傳承,讓更多的觀眾來館以後,學習精神,學習英雄,學習黃繼光。

  「黃繼光紀念館」分為5個陳列室,通過500餘件實物、圖片、組畫和模型展出黃繼光的生平、事跡、遺物,全面展現了黃繼光從一個貧苦農民的兒子成長為特級英雄的光輝歷程,從飽含深情的書信到千瘡百孔的棉衣,無不展現英雄的家國情懷。

  黃繼光紀念館解說員 曾欣

  我們可以看到展櫃中有一封當年黃繼光烈士寄給他母親的家書,由於年代久遠,字跡比較模糊了,但是看得最清楚、也是最令人動容的一句話就是不立功不下戰場。由於當年黃繼光烈士家境貧寒,他們一家人都是不識字的,黃繼光烈士寄回來的這封家書是黃繼光烈士的戰友給他代筆而來的這封家書。

  每年都有全國各地的成千上萬參觀者來到這裡重溫英雄的事跡,感悟不怕犧牲、爭取勝利的偉大精神。

  參觀者 劉異

  是第一次到黃繼光紀念館來,黃繼光的英雄主義精神確實在抗美援朝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對我們現在來說,鼓勵作用,(參與)我們祖國的建設,走向更加美好。

  在新時代,英雄精神更迸發出無窮的力量。2011年,四川省中江中學校高2012級8班被命名為「黃繼光班」,延續至今。黃繼光的一座雕塑屹立校園,目睹著家鄉的變遷,更見證著新生力量的成長。

  四川省中江中學校教師 鄒紅軍

  學習黃繼光的感人事跡,大家通過各種不同的活動,走近英雄,體悟英雄的平凡與非凡,更加珍愛今天的幸福生活,踏著先輩的足跡,讓繼光精神代代相傳。我們也不斷地通過各種活動努力地學習,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為英雄故裡增光添彩。

  四川省中江中學校「黃繼光班」學生 吳金垚

  作為黃繼光班的一員,我感到十分驕傲,黃繼光精神是一種不怕犧牲、為國奉獻的英雄主義精神。我將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弘揚並踐行黃繼光精神。

  新華社記者楊華、劉海四川德陽報導。

 

相關焦點

  • 特級英雄黃繼光的侄子在故鄉當警察 「不立功不下戰場」精神傳承至今
    四川德陽市中江縣公安局巡特警大隊副大隊長黃忠凱是特級英雄黃繼光的侄兒,跟隨「三叔」保家衛國的腳步,他先是當了兵,如今繼續活躍在警察一線。如今,他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塊木質座右銘牌,上面寫著一行楷書——「不立功不下戰場」。這句口號,誕生於68年前戰火硝煙的抗美援朝戰場。
  • 黃繼光:一面不倒的戰旗
    前不久,湖北麻城遭遇特大洪災,空降兵某旅「黃繼光英雄連」第一時間奔赴現場,經過連續20多個小時奮戰,官兵鋪設沙袋5萬餘個,徹底消除了潰堤風險。洪水奔湧,河岸上那面寫著「黃繼光英雄連」的戰旗,始終迎風飄揚。指導員吳健說:「每一場戰鬥都要發揚黃繼光精神!」1952年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捨身堵機槍、英勇犧牲的黃繼光,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
  • 探訪黃繼光紀念館再憶...
    11月4日上午,記者隨「活力德陽 智造未來」2020全國主流媒體德陽行大型採訪活動來到了黃繼光紀念館,緬懷烈士英雄故事。   黃繼光紀念館坐落在四川省中江縣城東魁山腳下的御馬河畔,佔地16000多平方米,於1987年10月20日黃繼光烈士英勇犧牲35周年之際落成。
  • 英雄的母親——觀《跨越時空的回信|黃繼光》有感
    1950年抗美援朝戰鬥中,時值20歲的黃繼光在寫給母親的家書中,給自己立下了這麼一道軍令狀。6個多月後的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捨身堵槍眼,為隊友贏得了寶貴的衝鋒時間。黃繼光立下了戰功,卻把自己永遠地留在了戰場上,留給母親的,是一抔混合著彈片、子彈殼和鮮血的上甘嶺的土,以及無盡的思念。
  • 堪比黃繼光的戰爭英雄,用胸膛抵住敵人機槍,只為給隊友開路
    而一提起抗美援朝,大多數人會想到的是捨生取義炸碉堡的黃繼光,而許家朋也正是這麼一位也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受其精神影響,且英勇獻身的熱血英雄,但卻少有人知道他。 像黃繼光那樣消滅敵人 許家朋,1931年生,安徽績溪縣人。1951年5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1952年7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 「暴走漫畫」侮辱英雄烈士被立案查處
    5月23日,「暴走漫畫」聯合創始人、CEO任劍帶領團隊,剛到董存瑞烈士紀念碑陵園所在地,就發布涉嫌戲謔、侮辱英雄烈士短視頻公開道歉,董存瑞烈士後人表示要上訴。   5月31日,新華網報導稱,文化和旅遊部要求針對近期網絡上出現的「暴走漫畫」等醜化惡搞英雄烈士等違法違規經營行為,依法立案查處,從快從重作出行政處罰。
  • 復排歌劇《同心結》北京首演 觀眾被黃繼光精神感動落淚
    烈士們的功績彪炳千秋,烈士們的英名萬古流存。10月26日晚,講述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的民族歌劇《同心結》,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歌劇廳上演。兩個小時的演出,贏得觀眾掌聲陣陣,不少觀眾更是被黃繼光的英雄事跡感動淚目。《同心結》是一部紅色題材經典歌劇,該劇於1981年由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劇團創作首演。
  • 史記 黃繼光列傳
    黃繼光黃繼光者,生於辛未(一九三一),蜀之中江人也。其先三代俱為布衣,為豪紳地主所使,父嘗為傭耕,不堪苦勞而死,繼光由是銜之。母鄧氏,諱芳芝,閭裡一貧家婦耳,足且三寸,俗謂之三寸金蓮,凡生四子,而繼光為叔。鄧氏之教子,數舉遠者嶽武穆、近者鄧世昌事以訓,曰:「大丈夫弗思忠君報國,與閭裡雞犬何異?」
  • 賀龍元帥"滿門忠烈":家族烈士超2000人
    這裡是賀龍元帥的故鄉,熱血兒女走上戰場。走進一方紅色的土地,追憶英雄不朽的傳奇。《講武堂》系列節目《敢教日月換新天》之《走進革命老區縣⑦桑植》↓↓↓點擊觀看本期導視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位於武陵山區腹地,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歷史的紅色老區。這裡是賀龍元帥的故鄉,也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中心和紅二方面軍長徵出發地。
  • 我的叔叔是黃繼光
    &nbsp&nbsp&nbsp&nbsp他的「三爸」叫黃繼光。黃擁軍,是黃繼光紀念館的一名講解員,也是黃繼光弟弟的兒子。&nbsp&nbsp&nbsp&nbsp20日是黃繼光犧牲68周年的紀念日,紀念館內要舉行紀念活動。黃擁軍對記者說:「關於黃繼光的這一事跡早已耳熟能詳,但我卻想告訴大家更多有血有肉的黃繼光。
  • 鄧芳芝:英雄黃繼光的母親,三次被接見,為何始終沒流下一滴淚?
    鄧芳芝和黃繼光靠在山上挖香草,製作成香,賣錢換糧食。在這艱苦的兩年生活中,黃繼光幹活越來越麻利。看著拉扯一家子人的鄧芳芝含辛茹苦,鄉裡鄉親們也都願意幫助她。然而不曾想,這一天,地主李積成派人來到了黃家。李積成看黃繼光幹活兒麻利,就又來催債了。鄧芳芝無奈,就讓黃繼光去李積成家打苦工。
  • 黃繼光英雄形象再現舞臺——經典歌劇《同心結》復排在蓉首演
    「太陽出來囉喂,喜洋洋喲……」反映黃繼光英雄事跡的歌劇《同心結》近日復排完成並在成都首演,伴隨著這首親切的四川民歌,黃繼光告別親人,告別故鄉,奔向了前線。  朝鮮姑娘樸順姬把自己珍藏的同心結送給黃繼光,黃繼光在一次任務中負傷,同心結回到樸順姬手中,後來,樸順姬又把這個同心結送給了黃繼光的媽媽。同心結在一雙雙手中傳遞,把觀眾又帶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 烈士紀念日丨今天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9月30日每個中國人都該銘記的日子:烈士紀念日或許我們無法說出他們的名字但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一段不容忘卻的歷史黃繼光黃繼光犧牲前,曾給母親寫了這樣一封信:母親大人:男於陽曆十月二十六日接到來信,知道家中人都很安康。
  • 蘭州:莊嚴儀式為烈士李應邦正名
    原標題:莊嚴儀式為烈士李應邦正名  英雄姓名準確用字、英雄牆本人雕像、出生年月及入黨時間四個要素更正  26日上午,李應邦烈士正名儀式在蘭州市華林山烈士陵園舉行,李應邦烈士的生前老戰友何志瑛、楊興龍和蘭州戰役紀念館、市委黨史辦、七裡河區委辦公室、宣傳部、黨史辦、華一校學生代表及部分群眾代表約300餘人共同見證了英雄正名。  李應邦(被誤記為李應般,被各類戰役史書和媒體錯誤使用了69年),生於1920年,陝西省吳堡縣橫溝村人。
  • 姓名被誤寫69年 蘭州為沈家嶺戰役烈士李應邦正名
    中新網甘肅新聞6月28日電 (通訊員 魏婷)26日,蘭州市七裡河區委、蘭州戰役紀念館及社會各界人士上百人齊聚烈士紀念碑廣場,舉行儀式為烈士李應邦正名。  李應邦是在蘭州戰役沈家嶺戰場上用身體堵搶眼的戰鬥英雄,是比黃繼光還早的捨身堵搶眼的大功榮立者。但多年來,從一野戰史類書籍到新聞媒體都把他寫成了「李應般」。
  • 黃繼光戰友、軍旅作家王精忠去世
    他在坑道裡遇見了15軍45師135團2營通信員黃繼光,「他個子不高,黑黑的。那時,我絕對想不到,眼前這個看似普通的戰友,幾天後竟做出那樣驚天動地的英雄行為……」就這樣,在前沿坑道裡,王精忠用飽含深情的筆觸,接連創作了朗誦詩《偉大戰士黃繼光》、歌曲《烈火英雄邱少雲》等大量作品。戰役結束後,文工團的同志首推王精忠榮立二等功,是對他不怕犧牲、英勇奮戰的褒獎和肯定。
  • 黃繼光的生前事:曾被一隻兇猛的狗追到河裡,又為狗披麻戴孝3天
    黃繼光憤怒地看了那些貼身而過的子彈一眼,躲到了敵人打不到的一個死角,艱難地站了起來,然後撲向敵人的槍眼……這是黃繼光犧牲的那一刻,也是黃繼光永遠活在祖國人民心中的那一刻,今天,很多宣傳黃繼光事跡的材料與文章都在用。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據黃繼光的戰友們後來回憶,在黃繼光爬到距敵10米地方的後方是一條血路,他渾身的血在那時都流幹了,而人體內的血總是有限的。
  • 黃繼光犧牲後,谷景生向秦基偉匯報情況,秦軍長聽後含淚說了一番話
    黃繼光所在的第2營奉命向上甘嶺右翼597.9高地反擊。10月20日,秦軍長在指揮所裡,聽到前沿不斷傳來好消息,我反擊部隊進展順利時,他擦了一把汗。剛擦完汗,突然,電話鈴又響起來了。秦軍長一把抓起電話,聽了幾句後,他突然神色大變,嚴厲地命令道:「要想辦法!天亮前一定要拿下597.9高地,否則,損失太大。」
  • 抗美援朝老戰士方祖岐上將:在電波中「認識」黃繼光邱少雲
    方祖岐上將憑弔烈士。 10月12日,反擊391高地的戰鬥中,戰士邱少雲在潛伏中經受烈火焚身紋絲不動,直至犧牲; 10月14日,堅守597.9高地2號陣地的排長孫佔元,拉響最後一顆手雷與敵同歸於盡; 10月20日,反擊597.9高地零號陣地中,通信員黃繼光捨身堵槍眼為部隊前進打開通路; …… 不到10天裡,方祖岐譯出的戰報中,接連出現多位後來光耀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