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4月17日訊4月15日,在東營市廣饒縣大碼頭鎮東北塢村北側的小清河上一派繁忙景象。一艘長51米的絞吸船橫亙河面中央,船頭的鉸刀飛速旋轉,持續不停地將河底淤泥絞吸起來,通過輸泥管道輸送到河畔500多米遠的棄土場圍堰內。「我們投用的是內河航運中絞吸能力最大的「天潤六號」(絞吸船),它的清水流量達到每小時1萬方,每小時能達到1500方的出泥量,相當於陸地上挖掘機30臺左右的產能。」小清河復航工程東營段四標段三分部項目負責人田野說。
小清河復航工程四標段地處小清河中下遊,河面寬度在48米至100米之間,水深在2米至5米多不等。工程承建單位中國鐵建港航局建設者發揮水工專業優勢,快速調配適合國內內河窄小航道疏浚施工的中小型絞吸船入場,用專業疏浚船舶取代數量多、產能低的陸上機械,並持續加大船機、人力投入,全面掀起航道拓寬大幹高潮。「目前我們所有的人員船機均24小時不間斷的作業,將施工計劃進行倒排,日清日畢,確保完成山東省委省政府下達的'6.30'防汛節點任務。」小清河復航工程東營段四標段三分部項目負責人田野說。
據了解,小清河復航工程,航道全線總長169.2公裡,共需新建或改建船閘4座、橋梁36座,改造水利、管道、線纜等設施77個,總投資130餘億元,建設期3年。其中,東營段航道長35.85公裡,含船閘1座、橋梁5座。不僅是山東省水運建設史上第一個一次性投資超百億元項目,省內第一個可實現海河直達運輸的水路交通項目,也是省航運史上建設內容最多、最複雜的項目。目前,在東營段,已投入各類船舶機械200多臺,以日挖泥15萬立方米的產能,掀起大幹快上熱潮,奏響了春日建設「進行曲」。
記者:李玉梅、延樂春、肖斌
編輯:張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