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2.5分的電視劇《娘道》
她的噁心不在於人物或形象,而是其中毀三觀的劇情和腐朽的封建思想:女人要以夫為天;女人豁出性命都要為男人生兒子;生了女兒就是沒用,對不起夫家·····
《娘道》看起來並不像一部會「爆紅」的劇,沒有流量明星加持,苦情戲往往也並不討年輕人喜歡。它的受眾群體,是廣大中老年人。
有人說,豆瓣評分並不能客觀展現這部劇的真實水平。
《娘道》的女主瑛娘因為家裡太窮,被賣到隆家做祭奠河神的「河姑」。後來,投河不成,瑛娘被一家農戶救了起來。
她一心只想為夫家「生兒子傳宗接代」,給兩個女兒取名招娣、盼娣,期待著第三個孩子是個兒子。
也是這時,瑛娘發現自己的丈夫是隆家二少爺,因為這一胎可能是個兒子,她成功被婆家接納。
孩子出生難產,產婆問瑛娘保大人還是保孩子。瑛娘斬釘截鐵要保孩子,拼命也要給丈夫生出兒子:「我這條賤命算什麼!」
「你讓他們拿刀把我肚子豁開,把孩子拿出來,別管我!」
劇中,包括瑛娘在內的所有人都在默認「兒子才能延續香火,兒子比女兒金貴」。
得知這一胎又是個女兒,原本趕來噓寒問暖的婆婆瞬間翻臉,還因為聽信謠言,認定孩子是「妖女」,要將她扔進黃河。
就連瑛娘得知後,也失落地對丈夫道歉:「對不起,又給你生了個女兒。」
她自認生女兒是對不起夫家,主動要求休妻:「二少爺,我配不上您,您就休了我吧。休書就寫瑛娘不事公婆,生不出兒子。」
除了無處不在的傳宗接代思想,還有各種毫無下限的尊卑禮教。
大兒媳被婆婆訓斥,要強顏歡笑:「您是婆婆,我是兒媳婦,您還不是想罵就罵。」
對這些爭議,導演郭靖宇也予以回應,他不懼被冠以「苦情」名號,他承認瑛娘就是個悲劇人物,之所以不讓瑛娘「開掛」,是想讓《娘道》這部戲更加貼近觀眾,讓大家感同身受。
他還稱,瑛娘這個角色比他以前寫過的所有女主角都更真實,更像舊中國封建壓迫下的女人代表,而不是某個特別典型的女強人。
而對於「重男輕女」一說,他表示不認同。他說,這個作品就是批評封建糟粕的,只不過是還原那個歷史階段實際存在過的弊病,在此基礎上寫故事而已。
此外,筆者作為一個一集一集看過這部電視劇的普通觀眾,也實在是很難相信,導演拍這部戲,是如他自己所說,為了「還原那個歷史階段實際存在過的弊病」。
首先,在很多方面,我都沒有看到導演「還原那個歷史階段」的欲望。
就這個髮型,你別說是在民國,就是放到現在,被人說是「時尚時尚最時尚」也不過分吧。
此外,還有很多演員的演技,也是槽點。比如由倪虹潔扮演的少奶奶,表情浮誇,語感現代。很難相信一個民國時期的少奶奶會這樣說話、行動。感覺她完全就是《武林外傳》裡的祝無雙穿越過來的。
整體看下來,這部劇的調性,我認為絕對不能算一部正劇。
導演在造型、演技這類基礎方面,都沒有展現出還原歷史的野心。
然後在「重男輕女」這類價值觀問題上,導演就突然想要客觀記錄歷史,還原時代特徵了?
這實在太沒說服力了。
評分3.0,16年央視苦情神劇《黃大妮》,全劇只有一個正常人。
四年前這部電視劇還是非常火的,收視排名緊跟在《人民的名義》之後,然而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僅僅是四年之後,這部劇的豆瓣評分迅速被打到3.0分,讓編劇重新認識到,「大人,時代變了。」
《黃大妮》在豆瓣被打上災難、驚悚、家庭等標籤,更有網友評價這是「心靈胡辣湯」。
萬年備胎加上雙標聖母老年綠茶,這配置讓於媽都直呼內行,簡直就是一部中老年人的爽劇。
這部電視劇主要講述了女主黃大妮和男主孫木林結婚後又離婚,黃大妮二婚後變成貞潔烈婦,孫木林變成痴情備胎的故事。
當然劇情不止那麼簡單,聖母劇的一大特點就是好人無底線的好,壞人喪盡天良的壞。
正是這樣一部坎坷又狗血的片子,讓人愛不得也恨不得,黃大妮是一個時代的典型,她的身上充滿了不幸與悲傷,卻從來不言放棄,依舊努力的生活下去。
像黃大妮這樣充滿正能量的女人並不乏愛慕者,但她為了幾個孩子一直拖著,兒子在她心目中的地位永遠排第一。
孩子們大了也該結婚了,如果在兒子們結婚這一刻大結局,也許黃大妮的一生就不具傳奇色彩了,導演反而重點刻畫了黃大妮升級為婆婆之後的故事,有了婆媳關係的元素,《黃大妮》的收視率便穩了。
一個女人可以做一個好媽媽,但她未必能做一個好婆婆,黃大妮便是如此,導演總想刻畫一個大愛無私的女強人形象,卻弄巧成拙塑造了一個不討喜的婆婆。
黃大妮之所以不討喜,要從她的幾個兒子講起,大兒牛建業並非黃大妮所生,但她一視同仁,並沒有區別對待,老大也沒有讓人失望,人老實可靠,是個懂事又孝順的孩子。
不過,自從老大結婚之後,黃大妮的大兒媳江鐵英一直覺得婆婆偏心,孩子多了一碗水端不平,偶爾偏心是有的,江鐵英一直融不進大家庭,所以她便四處壞事。
很久很久以前,曾有一部電視劇叫《家有九鳳》,裡面的老太太,雖然也有一些不省心的女兒們,可是老太太自己耳聰目明,沒有什麼事兒能逃過她的眼睛,她是像克格勃一樣,洞悉一切,將家庭治理的井井有條。
有威嚴的時候有威嚴,該慈愛的時候就慈愛,誰都撼不動她太上皇的位置。
反觀《黃大妮》,她是把家庭給治理的一塌糊塗,還看起來是一家之主的樣子。結果,混蛋還是混蛋……
十年後重溫《婆婆來了》:鳳凰男的人生悲劇,源於「道德綁架」。
閒著無聊,翻看以前的電視劇,刷到了一部很現實的家庭劇《婆婆來了》。
這部劇很接地氣,充分詮釋了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過得有多累,更是把愛情在家庭破事之間的渺小展現得淋漓盡致。
多少女人,渴望的是嫁給愛情後,和心愛的人一起相伴生活,不曾想,結婚後,不再是二人世界,而是男方身後的一個大家庭。
多少男人,以為能處理好家庭之間的關係,以為能讓心愛之人幸福的同時也能盡一份孝,不曾想,婆媳之間的代溝永遠解決不完。
多少婆婆,幻想的是兒子結婚後能心安理得地享受兒媳的付出,不曾想,兒子沒有想像中的偉大,兒媳也不好「惹」。
現實就是這樣,每個人在步入一個新的生活之前,都從自己的角度幻想了一個符合自身願望的幸福生活,可生活是多元化的,幻想回歸現實,摻雜了太多的無奈和阻礙。
王傳志,是一個從山野小村出來飛出來的火鳳凰,在北京當公務員,一個月的工資1000塊錢。
遠不如何琳生活費來得多,但是兩個人在結婚之後,婆婆總是把她兒子是公務員掛在嘴邊,甚至還說傳志一個月賺1000塊錢不容易,你要省著點花。
聽到婆婆這句話,我覺得特別的搞笑,何琳從來沒有花過王傳志的錢。
相反,這個家庭當中大多數都是何琳家添置的,就連他們結婚的房子也是何琳的父母送的。
即便是後來王傳志賣了老家的房子,換來了20萬,加上了自己的名字,但這錢是遠遠不夠的。
因為那套房子最起碼要100多萬,20萬就想要加個名字,確實不容易做到。
正是因為何琳比較喜歡王傳志,所以一切都不計較。
真實反映了婆媳關係難相處,兩代人的生活方式各異,觀念不一樣的各種各樣的矛盾,劇中的男主角愚孝,對母親唯命是從,也從側面反映了他在這段婚姻中的地位。
在劇中婆婆就是一個勢利眼,甚至無禮,刻薄。
自從兒子和媳婦結婚之後,她就從農村搬進來一起住。
但是由於各方面的生活習慣不一樣,婆婆和媳婦相處得雞犬不寧,劇中各種橋段很接近我們的現實生活,可以看得出編劇是從身邊的生活中提取的素材的,婆婆和媳婦爭吵,使得作為丈夫的王傳志痛苦不堪,因為沒有處理好他們之間的關係,也使得自己陷入了被動之中,也使得自己的婚姻危危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