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中國南海可燃冰第二次試採成功:北大水合物中心盧海龍...

2020-12-22 北京大學新聞網

2020/03/27 信息來源: 北京天然氣水合物國際研究中心

編輯:凌薇 | 責編:山石

2020年3月26日,自然資源部召開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成果匯報視頻會,宣告我國第二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於2020年2月17日試採點火成功,持續至3月18日完成預定目標任務,創造了「產氣總量、日均產氣量」兩項世界紀錄。在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領導下,本次試採在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開發的關鍵技術深海淺軟地層水平井鑽完井及配套工藝上在世界上首先取得突破,成功實現從「探索性試採」向「試驗性試採」的階段性跨越,為實現產業化開發邁進了關鍵的一大步。

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具有能量密度高、汙染小、儲量大等特點,被各國視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戰略性替代能源。世界各主要能源消費國對天然氣水合物的產業化開發給予高度重視,已經在加拿大馬利克、美國阿拉斯加、日本南海海槽和中國南海開展多次試驗性開發。

在我國第一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後,北京大學對天然氣水合物研究高度重視,校長郝平親自過問,成立了北京天然氣水合物國際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水合物中心),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和學科建設辦公室對水合物中心進行論證及人員配置、人事部和工學院進行人員聘用手續、房地產管理部在實驗空間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在此次試採中,北大團隊在多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水合物中心主任盧海龍教授繼續出任本次試採工程的首席科學家,指導開展水合物勘查和試採有關基礎物性研究,為試採工程提供了理論支撐;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何濤副教授為試採工程制定了試採監測井監測方案;包括張敏副研究員,何川副研究員,古利娟助理研究員,博士後何向閣、劉飛、詹林森和王磊等在內的原位監測技術團隊研發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光電溫度壓力傳感裝備應用於試採監測,性能優於國外同類設備,填補了國內空白;盧海龍、張敏等參加了試採實施現場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持。

北京大學水合物團隊在試採平臺「藍鯨二號」:左三為盧海龍,左一為張敏

水合物研究屬於多學科交叉領域,來自多個學院的老師(關平教授、吳朝東教授、侯貴廷教授、賴勇教授、陳章淵教授、劉謀斌教授、李巨浩副教授等)以及水合物中心團隊的研究人員(楊海琳博士、於珊博士)、工作人員(盧鑫迪、王筱萌和趙曉明)、博士後(鄧亞駿、丁言露、範欣欣、李媛等)和研究生(尚世龍、黃鑫、蔡文久、陳惠昌、龐磊、劉宇佳、馬公正、陳雪君、李媛媛、劉標、管文、張藝璇、唐鈺開、李臻超、饒詩杭、張書莞等)參加了試採有關研究工作,在水合物成藏機理、基礎物性、生產模擬、試採井數據解釋、井位設計、經濟效益評價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尤其需要提及的是,物理學院甘子釗院士自始至終大力支持學校水合物研究和技術研發,並參與指導規劃。

相關焦點

  • 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創兩項世界紀錄
    【電纜網訊】日前,據科技日報報導,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第二輪試採日前取得成功並超額完成目標任務,並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兩項新的世界記錄
  • 中國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啥是可燃冰?
    據新華社消息,5月18日,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在南海神狐海域實現連續超過7天穩定產氣,試採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了我國天然氣水合物開發的歷史性突破。世界首次實現安全可控開採可燃冰5月10日起,中國地質調查局從我國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開採出天然氣。
  • 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成功 創兩項世界記錄
    &nbsp&nbsp&nbsp&nbsp央廣網北京3月26日消息(記者劉飛 見習記者於子敬)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今天(26日),自然資源部傳出好消息: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也就是俗稱的「可燃冰」,第二輪試採成功,並且創造了「產氣總量」和「日均產氣量」兩項新的世界紀錄
  • 中國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告捷 日均產氣量創新世界紀錄
    中新社北京3月26日電 (記者 龐無忌)中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第二輪試採日前取得成功並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兩項新的世界紀錄。  中國自然資源部26日召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成果匯報視頻會。記者從會上獲悉,第二輪試採海上作業於2019年10月正式啟動,2020年2月17日試採點火成功,持續至3月18日完成預定目標任務。  據介紹,此次試採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 新聞縱深丨從直井到水平井:中國海域可燃冰試採的「世界首創」
    自然資源部3月26日宣布,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可燃冰第二輪試採取得成功,實現了從探索性試採向試驗性試採的重大跨越。這是繼2017年5月首輪試採成功後,可燃冰試採再傳捷報。「本次試採實現了從探索性試採向試驗性試採的重大跨越,向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產業化邁出了極其關鍵的一步,使天然氣水合物開發利用成為現實可能。」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協調領導小組副組長李金髮說。
  • 深海可燃冰試採成功背後的鋼鐵力量
    「我們試採成功啦!」  2月17日,在南海神狐海域,全球最大、最先進的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藍鯨2號」鑽井平臺上升起一束耀眼的紅色火焰,在場所有人都激動地歡呼起來。這意味著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第二輪試採取得重大突破。
  • 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創兩項世界紀錄
    來源:中國能源網3月26日,從自然資源部獲悉,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的第二輪試採,日前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兩項新的世界紀錄,攻克了深海淺軟地層水平井鑽採核心技術。
  • 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關鍵技術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近日,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結束,取得圓滿成功。試採過程中,在中國地質調查局試採現場指揮部組織和領導下,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油工程學院教授孫寶江、廖華林所在團隊分別承擔了「海洋動態壓井混合裝置」和「儲層改造地面試驗與工具現場技術服務」課題,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相關成果得到高度認可,為試採成功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持。
  • 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再傳捷報
    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兩項新的世界紀錄,攻克了深海淺軟地層水平井鑽採核心技術,實現了從「探索性試採」向「試驗性試採」的重大跨越,在產業化進程中,取得重大標誌性成果。
  • 開採可燃冰有望再提速(解碼)
    日前,自然資源部宣布,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第二輪試採取得圓滿成功。最新數據顯示,2月17日至3月30日,這次試採已持續產氣42天,累計產氣總量149.86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3.57萬立方米,是第一輪60天產氣總量的4.8倍,創造了產氣總量、日均產氣量兩項世界紀錄。
  • 向地球深部進軍|可燃冰的探測與開採
    2020年3月26日,這是一個讓國人振奮和自豪的日子,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第二輪試採日前取得成功並超額完成任務。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日均產氣量」兩項新的世界紀錄。和人們熟悉的海底石油、海底天然氣田相比,可燃冰要神秘得多。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種「高潛力」能源。
  • 高強船用鋼板再顯威 南鋼助力「藍鯨2號」試採可燃冰
    南鋼助力「藍鯨2號」試採可燃冰,圖為「藍鯨2號」半潛式鑽井平臺。南鋼供圖南報網訊 (融媒體記者  王健  通訊員  邵啟明  李翔  常佳琳)  試採可燃冰,南鋼南海助力「藍鯨2號」再立新功!據悉,近日,我國設計研發的「藍鯨2號」半潛式鑽井平臺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順利開展第二輪可燃冰試採任務,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兩項新的世界紀錄,攻克了深海淺軟地層水平井鑽採核心技術,也標誌著「藍鯨2號」實現了從「探索性試採」向「試驗性試採」的重大突破。
  • 可燃冰,未來能源之星還是滅世惡魔?
    世界可燃冰開採試驗位置分布圖| 迄今為止,確切進行過可燃冰開採試驗的地點一共有五個,分別是位於加拿大北部的Mallik項目區(2007-2008年試採),美國阿拉斯加北坡的Hot Ice項目區(2012年試採),二者均為凍土可燃冰區塊,且由多國團隊合作試採;位於日本愛知縣附近南海海槽的愛知海項目區是首次(2013年)和第二次(2017年)海底可燃冰試採位置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湖人主場或改方艙,可燃冰試採成功,俞敏洪宣布將...
    可燃冰試採成功,創造兩項世界紀錄自然資源部日前宣布,我國海域可燃冰第二輪試採取得圓滿成功。這次試採是全球首次利用水平井鑽採技術試採海域可燃冰,也是繼2017年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後,推進產業化進程中的一項重大成果。
  • 天然氣水合物清潔新能源課題通過立項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近日,一項「天然氣水合物鑽完井關鍵技術與取心裝備研製」課題通過中石化科技部組織的立項論證專家組審查,將解決非常規天然氣開發中的世界性難題。勝利油田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防砂中心承擔其中「天然氣水合物防砂完井及測試技術研究」。天然氣水合物是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在全球範圍內儲量巨大,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廣、規模大、資源潛力大等特點。
  • 中國率先實現水平井鑽採深海「可燃冰」|科技傳播熱度榜單TOP10
    -科技榜單-1、中國率先實現水平井鑽採深海「可燃冰」 ←入榜理由>3月26日,自然資源部宣布,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取得成功並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兩項新的世界紀錄。在水深1225米的海域,我國一舉攻克深海淺軟地層水平井鑽採核心技術,成為全球首個採用水平井鑽採技術試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的國家。
  • 南海一把大火,燒出千億噸「寶貝」,歐盟:好事都讓中國碰上了?
    這些年來,我國的科學家們對能源優化等方面作出了許多有重大意義的突破,而這些突破對我國在資源保護與利用方面有著裡程碑式的意義。01能源利用從原始社會開始,人們便懂得如何使用能源,不論是煤炭、太陽能、風能還是核能都是我們使用到的能源。
  • 郭尚平院士: 天然氣水合物開發多物理場特徵及耦合滲流 研究進展與...
    自20 世紀90 年代以來, 加拿大、美國、日本、中國已經先後進行了陸域及海域的水合物試採, 但發現出砂、單井日產氣量低、穩產時間短等問題,試採產量遠不能滿足商業化開發的需求, 其中核心問題是對水合物開發過程中的相變、多相多組分多場耦合滲流特徵的認識不夠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