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昌企業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申報的「可持續發展先進適宜技術研發及示範推廣——真絲精煉高含氮廢水深度處理和回用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被省科技廳列入2021年度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今後,達利絲綢通過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等重大變革,可以把絲膠蛋白從工業廢水中提取出來,從而促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近日,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精煉車間裡一片霧氣騰騰,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進行胚布煉白、脫膠、定型等各道工序的處理。達利絲綢副總經理張金珍告訴記者,儘管用傳統方式通過鹼劑、精煉劑對絲綢進行精煉,能促進蠶絲表層絲膠蛋白雜質水解而去除,使絲綢顏色潔白、質感柔軟、色澤光亮,但精煉去除的絲膠蛋白作為廢水的主要成分被白白浪費,而且精煉過程中還會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因此整個絲綢印染加工過程中,真絲精煉無疑是汙染最為嚴重的環節,企業每年因絲膠廢水處理問題需投入巨額的環保治理資金。
記者了解到,絲膠蛋白約佔蠶絲總重量的20%~30%,當蠶營繭時,絲膠起著黏合作用,使兩根單絲包覆於一體構成繭絲,不過易溶於水中。同時,絲膠蛋白經濟價值極高,可廣泛應用於食品、美容等領域。但以往,囿於工藝限制,絲膠蛋白無法回收利用。張金珍表示,此次達利絲綢立項的可持續發展項目,通過設備改造和工藝革新,用高溫高壓技術脫膠,在極大降低工業汙水處理相關指標和降低企業環保治理壓力的同時,回收提取的絲膠蛋白將進一步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真正做到點絲成金,變廢為寶,實現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據悉,該項目總投資1500萬元,也是浙江省此次被立項的4個「可持續發展」項目之一,研發計劃為期3年,達利絲綢公司力爭1年完成,目前已處於試驗和設備採購階段。
(原標題《工業廢水中提取出「絲膠蛋白」達利絲綢解決了真絲精煉的環保難題》,原作者呂建剛 潘曉林。編輯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