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大修訂:安徽上海廣東隱藏實力,山東天津河北大幅下調

2020-12-14 智谷趨勢

◎智谷趨勢(ID:zgtrend) | 黃漢城

有一個信號,很少人注意到。

今年1月中下旬,根據中央部署,各個省市區陸續公布了2018年GDP的修訂數據。但是因為臨近春節,絕大多數人尚未留意。

其實,這些艱難浮出水面的真實數據,揭開了很多省市區的底褲。先上結論:

1北方的經濟比我們想像中更差。

2南方的經濟比我們想像中更好。

從今年開始,中國的GDP統計方式正式從分級核算改為統一核算。所有城市都無法給數據注水了。

潮水退去後,誰在裸泳,誰在隱藏實力,一目了然。

以前我們的GDP核算是分級核算,也就是國家統計局核算整個國家的,各個省核算自己的。

從今年開始,將下算一級,各個省的數據改為國家統計局和省級統計機構共同開展統一核算。

為了實施這一重大改革,中央還提前一年摸家底,搞了一次經濟普查,獲得了更為全面、翔實的基礎數據,所以才有了各個省市區修訂2018年數據的畫面。

先上一張圖:

圖源雪球網

核減總量最大的是山東,中國經濟實力排名第三的大省。

修訂後,山東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為66649億元,比之前的初步核算數76469億元,減少9821億元,總量下調12.8%。

下調幅度大,與山東的經濟結構密切相關。

山東被稱為「大象經濟」,產業結構偏重,前些年傳統產能約佔工業比重70%,重化工業又佔傳統產業比重70%,在鋼鐵、煤炭、焦化等行業存在很多大型國有企業。跨國、跨區域、跨行業的現象較為普遍。

山東省統計局表示,這次經濟普查,嚴格按照在地普查原則,有效解決了各地一些企業集團、總部經濟等打捆上報、重複計算的歷史問題。

此外,影響修訂結果的主要因素還有:

一堅持實事求是,全面做實統計數據。這次經濟普查期間,有8539家規上工業企業,經核實年主營業務收入達不到2000萬元標準,退出了聯網直報庫,相應減少GDP總量5000億元左右。通過與工商、稅務等資料比對,還發現了1820家殭屍工業企業,一併清理退出聯網直報統計範圍,減少GDP總量550億元左右……

二由於調查對象複雜,部分地區存在政績觀偏差,造成統計源頭數據存在一定誤差。多年累積的誤差疊加,形成了一定的歷史包袱。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對GDP數據進行了相應修訂。

不過,也應該看到,這是山東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結果。

從2017年起,山東頂住增長壓力,掀開了去產能、去槓桿的轉型之路。近兩年多來,山東共治理「散亂汙」企業超過11萬家,關停化工生產企業1500多家,壓減焦化產能1600萬噸以上。

根據統計,這一輪修訂當中有14個省市區下調了2018年的GDP。

下調幅度分別為:天津29%,吉林25.3%,黑龍江21.5%,山東12.8%,河北9.8%,遼寧7.1%,內蒙古6.6%,寧夏5.3%,山西5.1%,青海4.1%,廣西3.6%,陝西2%,甘肅1.7%,湖南0.3%。

來源:財新

天津的下調幅度最大。該市2018年GDP的初步核算是18809億元,經修訂後為13362億元。這個實際數值,甚至少於2014年的GDP數據(14442億元)。

對此,天津統計局給出的官方說明是:

近年來,天津市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關停小散亂汙企業,淘汰殭屍企業,全面解決「鋼鐵圍城」、「園區圍城」問題,堅決摒棄虛高的、不綠色的、結構不優的生產總值。不斷加大統計執法檢查力度,嚴肅查處懲治統計造假虛報案件,在四經普開展過程中,嚴格執法監督檢查,夯實核算地區生產總值的基礎數據。

緊隨天津其後的,是東北老工業基地。吉林、黑龍江的下調幅度,分別排第二、第三名。其中黑龍江初步核算數為16361.6億元,修訂後減少3515.1億元,下修幅度達21.5%。

對此黑龍江統計局的說明是:一是近年來不斷加大統計執法檢查力度,嚴肅查處各種統計造假案件,加大典型統計違法案件通報曝光力度,對統計造假作假者形成強大震懾,也對涉案企業和項目不實數據予以糾正。

二是按照國民經濟核算中的「常住原則」,對跨區域的經濟活動進行了規範,有效消除了以往統計中存在的重複交叉統計和核算情況,引起地區生產總值數據的變化。三是結構轉型升級,經歷了商品林木全面禁伐、原油大幅減產、煤炭行業關停並轉整頓等重大結構性調整等。

其實5年前,中國也進行一次普查,國家第三次經濟普查。當時各省市區全部都是「上調」2013年的GDP數據,沒有一個下調的。

5年後的今天,有接近一半的省市區下調了數據。而且這14個下調的地方,除了湖南和廣西之外,全部都是北方省份。

北方,可謂退無可退。

根據統計,31個省市區當中有17個上調2018年的GDP數值,上調的絕大多數是南方省份,佔了14個。

其中第一名和第二名都是長三角的省市:安徽省上調最多,4004億元。上海排第二,3331億元。福建、廣東、浙江也不賴,分別上調2883億元、2666億元、1805億元。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這一輪經濟普查,下調的多數是北方地區,上調的卻多數是南方省份呢?

這是一種巧合嗎?顯然不是。

這種集中的「南方現象」,絕對不是出於偶然,而是一種必然。

坊間普遍有這樣一種認知:北方的經濟結構偏重,國有經濟佔比GDP較大。

國企領導更容易出現「GDP衝動」,所謂「數據出官」,為了政績更希望把成績報得更好。

這是造成北方省市數據普遍較實際要高的原因之一。

而南方地區尤其是這個沿海地區,改革開放較早,市場經濟發達。典型有浙江的溫州、台州,福建的莆田、晉江,廣東的深圳、佛山。

像佛山的民營經濟佔比GDP高達62.5%,溫州就更誇張了,民營經濟增加值佔比GDP達80%以上,秒殺國內絕大多數城市。

南方沿海地區有很多中小型的民營企業,為了少交稅,傾向於少報數據。而且這些企業有很多是規模以下工業/服務業,沒有被納入聯網直報庫,統計局是採取抽樣調查的方式來統計的,很難涵蓋全部的生產活動,所以數據也會偏小。

這一次福建、廣東、浙江三個民營經濟發達的省市,上調的規模均比江蘇這個「外資」發達的省份要高出3倍以上,就從側面反映出上述論斷。

總結起來,北方經濟的真實情況比我們想像中更差。南方經濟的真實情況比我們想像中要更好。

長期以來,南方一直隱藏了很多實力。這一次經濟普查,可以說是揭開了很多省市區的「底褲」。

就像我在《中國城市大洗牌》這本書裡提到,今天南強北弱的趨勢正在擴大,我們的資產配置當中一定要加倉南方。

而且,我在《疫情啟示錄:寧要廣州一張床,不要武漢十套房?》的文章中也說到,中國有很多類型的都市圈,一定要選擇多極化的都市圈。

因此,中國最有希望最有前途的地方,實際上就只有兩個:

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

相關焦點

  • 「山河四省」GDP比較:山東下調9000億是河北兩倍,河南是山西3倍
    山東和山西,河南和河北,因為太行山和黃河得名,不過經濟發展卻大不一樣。山東省長期穩居在全國前三,山西則在20名左右徘徊。河南近幾年發展加快,已經躋身全國第五,但在京津冀地區的河北,總量卻被北京超過。所以河南省能躋身全國前五,僅僅低於沿海的經濟大省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背後是有超越平常的增幅做支撐的。河北省1978年GDP為183億元,排在全國第7,還超過河南省。2019年,河北全省生產總值35100億元,比上年增長6.8%。同一時間段,河北省GDP增長大約191倍,遠遠低於河南省的332倍增幅。
  • 疫情過後,全國31省份 GDP座次表會有何變化?
    其他增速「跑贏」全國的省份有:福建、湖南、四川、湖北、安徽、河南、浙江、河北、寧夏、重慶、青海、廣東、山西、新疆、甘肅。  榜單另一頭,吉林、黑龍江、天津位列倒數一、二、三位,增速分別是3.0%、4.2%、4.8%。  從GDP總量來看,廣東成為全國首個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省份,達到107671.07億元,獨領風騷。
  • 女排聯賽最新積分榜,天津與廣東大概率同入C組,上海會江蘇
    天津女排送福建女排出局的同時,也將浙江女排提前送上八強席位。天津女排末輪對陣實力相對較弱的雲南對,取勝幾無懸念,如此一來天津女排可謂已經坐穩大循環階段頭把交椅。福建女排無緣八強,本賽季綜合表現確實不佳,來年再戰吧!
  • 安徽前三季度GDP總量、增速雙超上海!增速全國第8……
    到了第三季度,雖被湖北超越,但依然躋身於GDP十大強省之列,並反超上海。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GDP總量來看先來看GDP總量,安徽排名第十。今年前三季度江蘇跟廣東的GDP總量差距4500多億元,而2019年同期,江蘇同廣東之間的總量差距有5700多億元。山東依然位居第三,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52186.01億元,同比增長1.9%。
  • 2018年山東GDP象徵性核減,2019年大幅下調,陝西也會步其後塵嗎
    2018年山東GDP象徵性核減,2019年大幅下調,陝西也會步其後塵嗎?一種觀點認為,西安這些年作為西北領頭羊,終於在2019年超過了大家以為落後的東北省份遼寧,但不是真正的「超過」。東北經濟擠水後一度負增長,經媒體大肆渲染後大家以為東北已經落後得不行。
  • 生豬價格今日最新報價(河北、湖南、河南、黑龍江、山東、四川)
    今日六省市生豬價格最新報價,以上六省市今日生豬價格日評如下,12月14日河北生豬——需求增加,豬價大幅上漲12月14日湖南生豬——多地霧霾及雨雪天氣影響,豬價額大幅提升>12月14日江蘇生豬,供需博弈,短期豬價或繼續上升12月14日安徽生豬,需求增加,短期豬價或偏強上升12月14日福建生豬,供需博弈,短期或穩中偏強調升12月14日廣東生豬,需求增加,豬價上漲12月14日廣西生豬,需求增加
  • 女排聯賽半決賽前瞻:天津迎戰廣東,上海激戰江蘇,你看好誰?
    北京時間12月12日,2020-2021賽季中國女排超級聯賽半決賽以及五、六名決賽將進行角逐,根據此前四強的爭奪,本次聯賽的五、六名決賽將在山東女排和遼寧女排之間展開,而兩場半決賽將是張常寧所在的江蘇女排迎戰外援率領的上海女排,衛冕冠軍天津女排將迎接廣東恆大女排的挑戰。
  • 中國女排聯賽今日賽程:天津女排、上海女排、江蘇女排先後亮相
    經過前兩階段12輪比賽的角逐,天津、上海、江蘇、遼寧、廣東、山東、北京、浙江8支球隊將爭奪6強賽資格,福建、四川、河南、雲南、河北5支球隊將進行9-13名排位賽。) D組(上海、江蘇、山東、北京) 9-13名排位賽: E組(福建、四川、河南、雲南、河北) 今日賽程: 10:00,四川女排vs河北女排(E組) 四川女排前兩階段3勝9負排名第10,河北女排0勝12負排名第13。
  • 廣東女排晉級4強,網友稱讚上海演技高,小分落敗的山東太遺憾?
    女排聯賽第三階段的比賽已經結束了,廣東3-2擊敗上海,拿到半決賽的最後一張門票,也就是說接下來的冠軍爭奪將在天津、上海、江蘇與廣東4隊之間展開,不知道這樣的格局在聯賽開打之前大家有沒有想到,3大國手為根基的遼寧最終還是飲恨6強,後半程崛起的山東也遺憾止步!
  • 朱婷16分,天津三戰不丟一局!上海3-0山東
    第二局開始天津一度落後,但兩大主攻手發力,廣東也依靠外援,9-13不讓分差拉開,廣東做出調整後效果不錯,比分扳成19平,朱婷,羅賓遜不斷上分,李盈瑩反擊命中後,天津拿下局點,之後王媛媛快攻得手,天津25-23再下一城,大比分2-0。
  • 山東不振、東北萎靡,廣東、福建和安徽的GDP大增,那臺灣呢?
    山東省經濟與粵蘇的差距拉大了經過第四次經濟普查的修正,2018年山東省的GDP下調為66648.87億元,縮減幅度接近1萬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山東省的經濟與廣東、江蘇的差距拉大了,卻與浙江省縮小了。福建、安徽等省的經濟發展很出色2019年福建省的經濟總量躍升至42395億元,排名升至第八名,並且GDP比2018年的初值(35804.04億元)高了6590.96億元——這個經濟增量在全國僅次於廣東省、安徽省、江蘇省,而比浙江省、湖北省、四川省等更高。
  • 中國女排聯賽今日賽程:天津vs上海,朱婷vs拉爾森!決賽預演
    在昨天進行的六強循環賽中,天津女排3-0(25-21、25-21、25-12)山東女排,廣東女排3-0(25-23、25-23、25-13)江蘇女排,上海女排3-0(25-19、25-15、25-22)遼寧女排。還剩下最後兩輪循環賽,爭奪四強將越來越激烈。
  • 四普背景下的2019GDP迷局:合肥與濟南上演絕殺與反絕殺大戲
    2019年各地的經濟數據上演了大幅調增與調減,絕殺與反絕殺,彎道反超等眾多大戲,這主要是由於2019年1月1日開啟的第四次經濟普查。2020年初,安徽公布了2019年GDP數據:2019年安徽省實現37114億元的GDP總量,一舉超越河北。當然,這個數據離不開全國第四次經濟大普查,經過最終核對,2018年安徽GDP從30006.82億元上調到34010.9,上調了超四千億元,達4004.08億元。
  • 這20所「最差」大學,專門欺負安徽、山東、河南、河北、江西考生
    安徽、山東、河南、河北、江西五省的高三考生可以說要想上個好大學實在太難了。一個是本省好大學非常稀少,不足以吸納更有的優秀學生,比如河南省就一所211大學,而高三考生人數就達到了98.38萬人左右;另外一個就是像山東省作為孔孟之鄉,可以說山東的考生都是學霸。學霸之間的競爭也是異常殘酷的。據悉有一年山東的考生600分左右,都只能上省內的煙臺大學。
  • 第七屆上海奉賢「言子杯」國際學生書法大賽最終公示名單
    ) 謝炳彥(河南)嚴政灝(廣東) 楊靖萱(上海)鄭雪婷(河南)小學組(7人)唐振原(上海) 吳沂鑫(廣東)熊希秋(安徽) 趙騰嶽(河北)>趙家程(山東) 張一民(山東)張聖哲(河南)提名作品作者名單(共20人)大學組(6人)陳蒙愛(福建) 陳慶忠(福建)念繼興
  • 第十一屆「觀音山杯」書法篆刻藝術大展 獲獎和入展作品高達365件
    潘 兵(貴州) 龐科成(廣東)尚曉銘(遼寧) 王衛東(江蘇)應立博(遼寧) 袁 凱(四川)張 凱(江蘇) 張佔軍(河北)趙 安(陝西) 趙月秋(雲南)優秀獎(80名)白志昂(河南) 曹春雷(河北)陳超勇(福建) 陳富兵(廣東)陳詩萌(四川) 陳秀鋒(廣東)程祥忠(山東)
  • 山東發展緩慢的城市,未來發展不被看好,是你的家鄉嗎?
    近年來,中國的發展速度舉世矚目,這離不開全體中國人的努力和付出,今天問我們國家哪個省發展最好,經濟實力最強,首先想到的是廣東省,擁有廣州、深圳兩個一線城市的廣東省也擁有令人自豪的資本,除廣東外,經濟最強的是江蘇和山東,以上三省獨佔中國省域排名前三,廣東和江蘇的地位不會動搖,排名第三的山東也比排名第四的浙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