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從一家非常小的企業,發展成世界500強,它的經營之道,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實際上,任正非在華為從小發展到大的過程中,始終秉承著四個「敢」的經營思想。
一、敢用人
華為在用人方面,不看學歷,也不看資歷。他們認為學歷和資歷不重要,所有新人進公司,心態都必須歸零,不要去想過去有多輝煌,而是要想自己能不能勝任華為的工作。
華為用人的主要特點是,啟用高潛力的優秀人才。記住,是高潛力的優秀人才,而不是高資歷的優秀人才。
華為有良好的破格提拔晉升機制,優秀員工入職到公司,6個月就可以升職、加薪。
華為有23級崗位工資,我們輔導的阿米巴合伙人管理模式中的五星十檔晉升機制,採用了類似華為的思想,也就是破格加薪制度。
這個制度,是保護強者的制度。當一個員工進入公司,如果要等一年後,才能進行考評、加薪,時間是比較長的。
能不能半年就有一次破格加薪、晉升的機會呢?完全可以。只要這位員工符合公司的考核指標,有突出的業績,就可以得到破格加薪、晉升的機會。
所以公司要有一套完整的考核系統,凡是考核達到A類的員工,半年就可以獲得破格加薪的機會。
華為正是利用這樣的機制,激活所有員工,公司全員進入奮鬥狀態。
另外,華為在用人的時候,也非常大膽。
員工的資歷不需要多強,只要能力好,人品符合公司的價值觀,就可以獲得更多的破格提拔,甚至一年可以破格提拔很多次。
曾經,華為就有27歲的員工當上公司的副總裁的案例。二十幾歲,三十出頭就可以成為公司副總裁級別的一級高管。而在很多傳統企業,員工沒有熬個5年、8年,是很難得到破格提拔的。華為認為,這樣是在埋沒人才。
特別是成長型企業,一定要不拘一格提拔人才。在機制上,要設置五星十檔破格加薪晉升的機制。
二、敢分錢
任正非是出了名的敢分錢。華為在90年代,就開始使用虛擬股份制度,發展全員合伙人。任正非只保留了不到2%的股份,其餘98.4%的股份都分給了員工。這些股份都在工會名下,員工成為公司的合伙人,可以獲得公司的股票分紅。
華為員工的大部分都收入來自於分紅,而不是工資。去年,華為的平均工資達到70萬。當然,這70萬不是工資,更多的是獎金加股票分紅。
華為敢分錢,主要是因為任正非有博大的胸懷。
任正非年幼的時候,家裡孩子比較多,一共有7個孩子。他的母親為了養育這些孩子,在家分配食物時,都是定量分配。
為了讓這7個孩子都能活下來,他的母親常常教導他們,要有分享精神,關愛別人。作為家裡的老大,任正非更是經常忍著飢餓,把自己碗裡的飯分給弟弟、妹妹。
任正非從小就有這種分享精神,他經營企業的時候,也會想到員工跟隨公司發展,就要為員工負責。公司掙了錢,就應該跟員工一起分享。
正是過去的生活經歷培養了他這種分享的價值觀,所以在華為成立之後,他非常注重培養員工的主人翁精神。
培養員工的主人翁精神,一定要有一套科學的分配機制。如果沒有科學的分配機制,只有單純地思想教育,是培養不出員工的主人翁精神的。
必須抓好利益和文化這兩個維度,才能培養出員工的主人翁精神。
華為讓員工投資入股,最近幾年,華為的業績都是飆漲的。持有華為公司股票的優秀員工,他們的分紅回報率達到了50%-80%。
當然,不是所有員工都可以購買公司的股票,必須達到公司的考核要求,達到奮鬥者的標準。
這就是華為敢分錢的機制,用虛擬股份的方法分配股份,這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制度。
三、敢分名、敢分權
華為的1號人物是任正非,2號人物是孫亞芳。
孫亞芳從基層幹起,做培訓部經理,後來成為公司董事長。為華為立下了汗馬功勞。
任正非覺得孫亞芳做事情非常縝密,個人素質非常高。對內善於處理員工之間的關係,對外能夠對接政府資源。
正好跟任正非那種內斂,又天馬行空的作風形成互補。因此,任正非大膽啟用孫亞芳,讓她當華為的董事長,給她的股票,價值超過10個億。
不僅授予她權利,還給她名聲。這也體現了任正非敢分名、敢分權的魄力。
除了任正非,還有很多敢用人、敢分錢、敢分權、敢分名的優秀企業家。
比如格力公司的董事長朱江洪,大膽啟用董明珠,將她從一個業務員,破格提拔為經營部部長,培養她成為公司的總裁,後來成為公司的董事長。
朱江洪不僅給董明珠權力,還給董明珠分錢,目前董明珠的身價在30個億以上。
還有馬雲,他選擇財務出身的張勇作為自己的接班人。
張勇為阿里巴巴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是他創造了天貓的雙十一,推動公司發展,對公司非常忠誠。為了專心做好工作,住在酒店11年。
張勇行事非常低調,有執行力,剛好跟馬雲的天馬行空形成互補。
作為企業家,一定要敢於用人,儘早找到適合你的事業搭檔,成為你的左膀右臂。這個事業搭檔和你,一定是價值觀一致,能力互補的。
當你公司的高管年齡偏大,且都不與時俱進,進入職業瓶頸時,一定要引入高潛力人才,激活組織。
最重要的是,要敢用人、敢分錢、敢分權、敢分名,這是所有優秀企業家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