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每個大人也曾經是個小孩兒,但我們太健忘了,忘記了自己曾多麼熱愛這個世界,也忘了如何去享受每天的陽光。
今天,我們讀一讀6首孩子寫的現代詩,感受一下孩子眼裡的世界。
這些寫詩的孩子還都不滿10歲呢,孩子眼裡的世界是怎麼樣的?我猜,一定是比大人更加五彩斑斕吧!
編者:看了這首詩,恐怕在看到自己可愛的孩子的時候,就能原諒他的頑皮和不懂事。因為他愛我們啊。雖然他有時候會頂嘴,可是睡著的時候多可愛啊,像一個小天使。
編者:是啊,媽媽也愛你,用生命愛你,愛你的全部。你是我最完美的作品,沒有之一。
編者:身上的涼蓆花紋褪去原來是這個原因啊,孩子的想像力真可愛。
還記得小時候,最喜歡就是夏天,因為可以穿漂亮的花裙子,可以吃西瓜,吃雪糕。
還有,每個夏日的夜晚,我和爸爸媽媽總是坐在涼蓆上,玩遊戲,聽他們給我講故事。
只可惜,我並沒能像這個孩子一樣,寫出一首詩來。
編者:大人說自己是草,仿佛帶著宿命的意思。
但孩子說自己是草,是想要融入這個大自然啊。
孩子不就是那剛冒頭的小草嗎?覺得什麼都新鮮,對什麼都充滿好奇。
編者:感覺他再寫下去,真的能流傳幾萬年。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變得不會寫詩了,仿佛沒有了靈感。
靈感去哪裡了呢?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編者:我小時候最喜歡坐著火車去旅遊,聽著火車「咣當 咣當」有節奏的聲音,仿佛覺得格外的踏實。
而且還特別迷戀火車上的盒飯,每次爸媽都要等餐車推來第三遍,在我的軟磨硬泡下,才肯給我買一盒,真小氣。
對比這個抓住靈感的孩子,原來,我從小就是個吃貨,這就是差距。
我們是什麼時候變得想像力貧乏的?有人說:人生的三大境界:第一個境界是:看山是山,第二個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第三個境界是:看山還是山。
這說明了我們思維的發展路徑。
小時候,看山就是山,因為我們還很純真,看到什麼就是什麼。
慢慢長大之後,看山就覺得不是山了,因為我們有了很多的見識,遇到事情,會先按照自己所經歷的,所學到的先進行一個預判,幾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等到我們真正成熟了,於是知道,山還是那座山,我們無力去改變它。
但大多數的人,都只是到了第二個境界而已。
今天,我們回到第一個境界,看看孩子眼裡純真的世界!
這些可愛的孩子的詩,讀上去,就會覺得精神仿佛受到了洗禮。
原來,世界是透明的,原來並沒有霧氣沉沉,原來,一切可以很美好。
感謝品讀。願你我重新擁有孩子般純淨的世界。
另外:這些孩子的詩,因為沒有署名,所以作者不可考。在這裡一併感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