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家庭PK賽 金屬瓶蓋變「風鈴」

2020-12-22 南報網

2020-12-18 08:15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12月16日,棲霞區舉辦的家庭垃圾分類PK賽現場,一個個家庭不僅將垃圾分類做到極致,還通過一個個創意讓人們見識到垃圾變廢為寶的神奇。

家庭PK賽「曬」出眾多民間高手 

金屬瓶蓋變「風鈴」,茶葉桶成「傳聲器」

12月16日,棲霞區舉辦的家庭垃圾分類PK賽現場,一個個家庭不僅將垃圾分類做到極致,還通過一個個創意讓人們見識到垃圾變廢為寶的神奇。

「寶貝,前幾天天空灰濛濛的,你知道為什麼嗎?」「是環境被汙染了,地球媽媽生病了。」來自南京博潤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的高雯雯和女兒在舞臺上用這段對話道出了垃圾分類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高雯雯介紹,她家早早啟動了垃圾分類,廚房內設置了3個垃圾桶,分別收集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垃圾分類其實非常簡單,我們家產生的有害垃圾很少,每天就是將廚餘垃圾認真分出投進廚餘垃圾桶,再把日常生活中產生的調味瓶、飲料瓶投放至可回收垃圾桶,剩下的扔進其他垃圾桶就可以了。」高雯雯告訴記者,儘管女兒還在上幼兒園,但每天的垃圾分類做得很棒,很多時候還會檢查大人做得到不到位。在垃圾分類過程中,她們時常會冒出很多小創意。16日母女倆帶到現場的作品是一個「風鈴」。高雯雯介紹,風鈴的頂部是一個小易拉罐罐體做成,繩子是女兒小時候的帽子拆解下來的絨線,鈴鐺是廢棄的金屬瓶蓋。高雯雯搖著手中的風鈴,碰撞瓶蓋發出叮叮噹噹的響聲。

來自棲霞街的施開琴夫婦帶著兩個兒子一起來到PK現場。4歲的小兒子馮子桓帶著一摞圖片現場展示垃圾如何歸類,「香蕉皮屬於廚餘垃圾、紙張屬於可回收垃圾……」8歲的大兒子馮子宸和爸爸帶著全家創意的卷筆刀、分類器在場上展示。記者看到,卷筆刀由簡易卷筆刀和一個廢棄的飲料瓶組成,瓶蓋上鑽了一個鉛筆粗細的洞,簡易卷筆刀粘在瓶蓋上,削鉛筆的時候木屑可以直接掉進瓶子裡。這一創意引得現場觀眾和評委連連稱讚。施開琴告訴記者,其入住的石埠灣小區建成垃圾分類環保屋後,全家就開始一起分類,在和兩個兒子定的「勞動公約」中,垃圾分類是重要一項。

來自西崗街道晶都茗苑小區的周喆夫婦也是帶著兩個兒子一起上場。在垃圾分類中,這個家庭的創意越來越多,經驗也越來越豐富。「變廢為寶」的創意是兩個廢棄的茶葉桶,通過一根繩子拴起來後成為傳聲器玩具。在周喆看來,推動垃圾分類不僅要引導居民正確分類投放,更要讓人們知道如何從源頭減量。生活中,他總結了多條減量創意,「玩具電池不能用了,就裝進電視機遙控器;買食用油儘量買大容積的,小容積的食用油浪費的塑料更多;剃鬚刀儘量少買每月更換刀片的,選擇4—6個月更換一次刀片的更便宜……」周喆表示,只要生活中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就可以大大減少垃圾。

當天的PK現場,16個家庭帶來了垃圾分類的各種創意和經驗,冠、亞軍將贏得全市決賽入場券。棲霞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選拔的不僅是參賽隊伍,更是挖掘系列實用、易行的家庭分類小妙招,讓垃圾分類更加簡明易懂,真正走進千家萬戶。

南報融媒體記者 顧小萍 通訊員 曲茜

相關焦點

  • 金屬瓶蓋變「風鈴」,茶葉桶成「傳聲器」
    您的位置:龍虎網 &gt新聞中心 > 新聞專欄 > 垃圾分類 你我同行 > 金屬瓶蓋變「風鈴」,茶葉桶成「傳聲器」
  • 垃圾分類作品展 | 一起製作垃圾分類風鈴,好看又好「分」
    垃圾分類作品展 | 一起製作垃圾分類風鈴,好看又好「分」 2020-12-25 16: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廢物變寶?井蓋塗鴉?這個垃圾分類宣傳不一般
    垃圾分類科普健康步道100米,用廢舊輪胎製作的坐凳、花壇、吊籃,用廢棄的塑料瓶蓋製作了一幅樹形裝飾畫,18米的垃圾分類宣傳牆等宣傳內容宛若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記者在玄武區花園路70號櫻駝山莊小區感受到了濃濃的垃圾分類氛圍。
  • 【垃圾分類宣傳周】保定垃圾分類投放指南發布!看看垃圾要怎麼扔?
    保定市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南(試行)為引導和規範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行為,按照《保定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保政辦發〔2019〕4號)有關要求,參照《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標誌》《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操作規程》,制定本生活垃圾投放指南。
  • 穆昱:細緻到「嚴苛」的日本垃圾分類
    因此,從70年代開始,日本用了40多年的時間將垃圾分類的方法逐步細化,從源頭上減少垃圾對環境的汙染並進一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日本的垃圾分類可謂「極致」,在很多外國人看來甚至到了「嚴苛」的地步。日本的垃圾分類細緻嚴謹,不同垃圾的處理方式也各不相同,例如,一個塑料材質的飲料瓶的不同組成部分被劃分到不同的垃圾類別。橫濱市市政府印刷的共27頁的手冊上就包含了多達518項條款。
  • @呼市人,這些垃圾分類小知識要熟知!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學習什麼是垃圾分類垃圾分類,是指按一定規定或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分類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下面具體來看看垃圾分類到底怎麼分可回收物就是再生資源,指生活垃圾中未經汙染、適宜回收循環利用的廢物,主要包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紙張、廢塑料、廢玻璃、廢金屬等五類,是現階段生活垃圾分類的主要工作和影響垃圾減量的重要因素。
  • 呼市人,這些垃圾分類小知識要熟知!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學習什麼是垃圾分類垃圾分類,是指按一定規定或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分類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下面具體來看看垃圾分類到底怎麼分可回收物就是再生資源,指生活垃圾中未經汙染、適宜回收循環利用的廢物,主要包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紙張、廢塑料、廢玻璃、廢金屬等五類,是現階段生活垃圾分類的主要工作和影響垃圾減量的重要因素。
  • 《家庭版垃圾分類攻略》:一張表分清各種「易扔錯垃圾」
    早在2003年,我國 668 座城市中已有三分之二被垃圾帶包圍。垃圾得不到有效處理、再利用,成為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垃圾分類之戰」迫在眉睫。《生命時報》邀請專家,解讀「垃圾分類」背後的重要意義和方法,呼籲每個人用實際行動幫垃圾「減量」。
  • 深圳垃圾分類即將實施,貓先生推動垃圾分類全面實操
    有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這反映出了深圳的決心,政府給了很好的政策,但垃圾分類的工作主要還要靠民間來推動,執行的原則要以人為本,不能讓居民「談垃圾色變」。前端的分類之外,後端的處理更需要有效銜接上。不同於上海乾溼垃圾分類模式,深圳垃圾分類擬推行「四分法」。《條例(草案)》規定了具有深圳特色的垃圾分類標準,將生活垃圾總體分為可回收物、有害、易腐和其他垃圾四大類,與現行分類辦法相比增設了「易腐垃圾」類別。其中,可回收物細分為廢棄玻璃、金屬、塑料、紙類、織物、家具、電器電子產品、年花年桔等八類;易腐垃圾又分為餐廚垃圾、廚餘垃圾、果蔬垃圾、綠化垃圾等四類。
  • 關於日本的生活垃圾分類以及我們的問題
    要開展廣泛的教育引導工作,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實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有效的督促引導,讓更多人行動起來,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全社會人人動手,一起來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一起來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本文介紹了日本垃圾分類的它山之石,反思了當前國內垃圾分類特別是上海市的現狀和問題,可供參考。
  • 倡導綠色生活 居民共繪30米垃圾分類文化牆
    近日,在成都龍泉驛區同安街道福聖社區進行的垃圾分類文化示範牆體彩繪活動圓滿結束。參與牆繪活動的有社區居民、親子家庭、志願者以及專業美術老師……活動分三個階段進行,共開展了十天。首先,由美術老師在牆壁上繪製出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圖案及宣傳標語;接著居民利用奶粉罐、礦泉水瓶和廢舊輪胎等製作花盆,達到變廢為寶的目的;最後志願者帶領親子家庭種上長壽花、杜鵑、風鈴、天竺葵等10餘種鮮花、植物。十天的活動過程中,不斷有好奇的居民參與進來,有的居民主動拿出自家的奶粉罐、洗衣液瓶……他們身體力行對垃圾分類進行宣傳。
  • 您是垃圾分類達人嗎?建德市「綠色打卡21天」垃圾分類家庭行動成果...
    您是垃圾分類達人嗎?「綠色打卡21天」垃圾分類家庭行動為進一步提升廣大家庭對垃圾分類的知曉度、認同度、參與度讓垃圾分類成為家庭的生活習慣和文明家風助力美麗建德建設
  • 日本垃圾分類:執法嚴格 教育先行
    從20世紀60、70年代起,日本開始實施垃圾分類,起初只分可燃和不可燃垃圾。隨著資源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的發展,垃圾分類也越發細化和複雜。第七類是有害垃圾,比如乾電池,水銀式體溫計等。第八類是資源垃圾,比如報紙雜誌、硬紙箱等。記者初到日本時,也被日本嚴格的垃圾分類所困擾。一方面,要對照垃圾分類圖標分清楚手中的生活垃圾屬於那一類別。在熟悉了這一情況後,用最實用的做「減法」方式,弄清哪些是不可燃垃圾、資源和大件垃圾,剩下的幾乎都可歸為可燃垃圾。另一方面,分清楚垃圾分類還不算完,還要會對手中的垃圾進行分解。
  • 「小豬佩奇」支招垃圾分類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7月23日訊(通訊員 鮑銀)「老師,香蕉皮是什麼垃圾?」「溼紙巾是什麼垃圾?」「喝完的牛奶盒子又是什麼垃圾?」前天上午,長沙縣湘龍街道南塘衝社區裡「垃圾分類我先行,綠色小區我們行」活動請來了「小豬佩奇和喬治」動畫片,帶著大小居民朋友們學習垃圾分類。
  • 垃圾分類小常識丨鎢絲燈泡屬於什麼垃圾
    垃圾分類小常識丨鎢絲燈泡屬於什麼垃圾 2020-08-24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萬載縣垃圾分類中心開展「垃圾分類進校園,變廢為寶樂趣多」活動(圖)
    中國江西網/宜春頭條客戶端訊 張晴報導:為幫助幼兒更好的掌握垃圾分類知識,從小培養垃圾分類與資源減量的環保理念,9月18日,萬載縣垃圾分類中心在縣實驗幼兒園內開展垃圾分類「變廢為寶」主題活動。  紙盒做的機器人、飲料瓶蓋做的摩天輪、洗衣液瓶跟樹枝做的擺件……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和家長們的幫助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從常見的生活廢舊物中取材,自主設計製作了很多琳琅滿目、構思奇妙的工藝品。他們一邊欣賞著這些有趣的藝術品,一邊聽宣傳員普及分類小知識,紛紛表示真正的親身體驗到垃圾分類、變廢為寶的驚喜過程。並且非常驕傲自己為環保貢獻了一份力量。
  • 我所見到的日本垃圾分類
    那張字條是用中、英、日文寫的,提示租客入住後,要注意垃圾分類的處置方法,具體分為五類,處置後要分門別類放到民宿陽臺的垃圾桶中。字條最後特別強調,由於分類方法很複雜,如果看不懂或沒學會,就請把垃圾留在屋內,不要處置,由房東幫忙分類處理,否則的話,房東會因垃圾分類處置不當而被罰款。
  • 9歲崇明娃改編垃圾分類順口溜,教你做環保達人!
    在學校期間,她對垃圾分類相關課程十分感興趣。在家裡,爸爸媽媽對垃圾分類這件事也非常認真。在他們的潛移默化中,垃圾分類成了「妮妮」每天的「必修課」,還自編了一首垃圾分類順口溜。垃圾分類順口溜百姓開門七件事事事都會生垃圾垃圾分類做得好分門別類要牢記剩菜剩飯瓜果皮菜葉內臟進棕桶玻璃金屬可樂瓶紙盒塑料進藍桶
  • 上海垃圾分類 VS 日本垃圾分類
    你是什麼垃圾?」不知不覺中,逼瘋無數上海市民的垃圾分類已經實行了一周年。各種細緻的條條框框至今仍讓大家頭疼不已。暗自垂淚的時候,不由得想起隔壁日本,這個號稱世界上垃圾分類最嚴格的國家。日本和上海的垃圾分類比起來,究竟誰更「可怕」呢?1.
  • 西安航空基地「變廢為寶」培養學生垃圾分類好習慣
    這些生動多樣、趣味橫生的玩具模型,都是孩子們利用紙箱、紙板、塑料瓶蓋等可回收垃圾製作的,是西安航空基地深入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的生動實踐。  在西安航空基地第一小學,學校以班為單位向學生發放《垃圾分類倡議書》,確認各班垃圾分類管理員,加強自查管理。同時對教職工和後勤人員開展垃圾分類專項培訓,不定期抽查教師辦公室、班級、餐廳等場所垃圾分類情況,確保發現問題及時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