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璞玉景觀工作室#
網絡
緣 起
2006年,我第一次出國去菲律賓宿霧島的香格裡拉酒店參觀,海邊椰樹下吊床幾排,植物非常簡單,就是椰子樹和開了花的軟枝黃蟬,SPA區主要種植的是蜘蛛蘭,甚至鋪裝都很簡單,就是用的洗米石,簡潔輕鬆,更突出度假的愜意氛圍。一般度假酒店,景觀設計上,不會用力過猛,反觀國內,受商品屬性的五重植物景觀影響,把植物當磚頭,死命種,看到很多度假酒店,科技園,工業園等也是按五重植物來設計,甚至施工單位,只會按五重景觀施工,很多甲方和園林工程公司的現場工程師,可以拋開圖紙,八股文般的施工,還自鳴得意,史伯幾千年前形容這種結果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
▲ 2006年拍攝的菲律賓香格裡拉酒店
前幾年,我們重點放在日本高端度假酒店的考察學習,受疫情影響,恰好有時間可以好好考察一下國內的高端酒店,重點首先放在三亞,基於對度假型酒店的研究,我們選擇了三亞太陽灣柏悅酒店,海棠灣瑰麗酒店,海棠灣嘉佩樂酒店作為考察目標,杜絕走馬觀花,每家住2晚,也順道把周邊其他高端酒店考察一下。為什麼選擇柏悅和嘉佩樂,因為這兩家都是由Jean-Michel Gathy設計的,相互又是對標項目,誰站C位的問題;他是繼Ed Tuttle和Kerry Hill之後,安縵的第三代設計師,比利時人,還娶了一個華人太太,所以對中國文化了解頗深。柏悅是2015年開業,嘉佩樂是2018年開業。
▲ 設計師Jean-Machiel Gathy(來源:網絡)
我所在的酒店粉絲群裡,有一個叫「安縵小妹」的Amanjunkie(安縵痴),她曾經入住了國內外15家安縵酒店,她入住太陽灣柏悅酒店後,在群裡說,一進來,感覺到了熟悉的安縵味道,我馬上給她解釋道,柏悅酒店的建築師叫Jean-Machiel Gathy,他可以說是安縵的第三代御用設計師,所以感覺有安縵的味道一點也不奇怪。
說柏悅之前先說說安縵酒店,安縵酒店作為國際知名奢華酒店的代名詞,落戶中國後,尤其是在文化精神內涵的注入,為中國的酒店行業提高了認知水平。按建設開放順序有杭州的法雲安縵、麗江的大研安縵、北京的頤和安縵和上海的養雲安縵,每個安縵背後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其中北京頤和安縵就是由比利時籍建築師Jean-Machiel Gathy設計的。這個與頤和園一牆之隔的安縵,與頤和園融為一體,一般人絕想不到,居然是個外國人設計的,可見Gathy對中國文化有深入的了解。
▲ Gathy設計的北京頤和安縵(來源:網絡)
感 悟
此次考察的三家酒店各有特色,
柏悅酒店是一個非常有儀式感和藝術感染力的酒店,
回到深圳若干天后,那種打動人心並念念不忘的,
依然是太陽灣柏悅,
這大概就是建築藝術的感染力吧。
體 驗
11月09日,我們的飛機降落在了三亞鳳凰機場,提早就在神州租車上租了一部大眾朗逸,取車後,向柏悅酒店方向進發,按照導航大約要一個小時。在高速公路上,大家都大呼小叫的發現車上有很多蚊蟲,我們感覺到脖子上有東西在移動,接連碾死了許多螞蟻,可見熱帶氣候,蚊蟲很容易滋生。
下了高速公路,從城市界面過渡到自然界面,走在雙向二車道的亞龍灣路上,兩側大葉榕林蔭密閉,度假的氣氛馬上就出來了。
中午了,上山之前,先找個地方吃午飯,於是在順道上的奧特萊斯吃午飯。從攻略上看,很多遊客都是到這裡吃飯的,種類比較多,價格也公道,還可以逛逛購物。
▲ 三亞奧特萊斯
吃過午飯,稍微在奧特萊斯逛逛。同行的苑工心細,他先買了一瓶殺蟲噴霧劑去車上消殺蚊蟲。我們上車後,苑工說,剛才一開空調,從空調裡噴了他一身的死螞蟻,著實嚇了一跳,哈哈。
往前走,過來一個十字路口,來到了太陽灣路,指示牌上寫著「太陽灣高級度假區」,甚至路邊有一個門房,看來這是太陽灣的私屬領地了。太陽灣,三面環山,一面攬海,由一條5公裡的山海公路與外埠聯繫。走了一段,開始上山了,沿著半山腰前行,漸漸的可以俯瞰左側的亞龍灣了,這時候,有幾輛小跑車與我們擦肩而過,還有一些跑車停在半山腰的道路上,一些俊男靚女在拍照,還有一些靚妹一看就是網紅,在倚靠跑車凹各種造型。這裡是俯瞰遠處的太陽灣的最佳觀賞點,七棟樓的柏悅酒店非常顯眼。下了山,車又開進了一片樹蔭濃密的別墅區,到了酒店大堂門口。整個進入的過程,類似去到一個世外桃源的地方。
門童很熱情,一下子上來兩個,幫我們拿行李,但是停車跟我們去的騰衝石頭紀不一樣,門童說要自己把車停到地庫。苑工去停車了,我們去大堂辦理入住。由於參考圖片看的太多了,走進大門,迎面而來的是熟悉的中國紅入口牆面和入口軸線,軸線的末端就是大堂,但是視覺軸線還在繼續,從南面的大玻璃門,軸線視覺延伸出去,也是非常熟悉的無邊界靜水面和球形景觀燈,視覺的終點收在了遠處的亞龍灣海灘。
▲ 中國紅入口牆面(來源:網絡)
到了大堂,環顧四周,那種低調奢華有內涵的氣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們,尤其是大堂中間擺放的中國紅的長長的厚厚的實木桌,上面放置一排蠟燭臺,晚上點亮,肯定別有一番味道(酒店其他地方的長桌都採用了暗棕紅色,只有這裡的長桌採用了中國紅,我猜設計師的目的是既與整個酒店氛圍相呼應,但又想表達大堂熱烈一些的歡迎喜慶氣氛)。
▲ 大堂中國紅實木桌
圖書館、觀景臺:
我們按照服務生的提示,左拐右拐,先到了觀景臺入口,穿過一個長軸線的廊道盡頭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木質雕塑,帶我們進入到觀景臺圖書室,馬上被這裡的氣氛打動了!
房間中間是一張暗紅色的長厚實木桌子,上面擺放著很多原著的英文書,兩排啤酒杯金屬吊燈照亮了書桌,可以坐下來,拿本書看看。我們找了一個沙發茶位坐下,跟服務生要了一壺紅茶,先把緊繃的神經放鬆下來,仔細端詳這裡的室內設計,兩側的牆壁上都對稱的設置了書架,上面擺放著花瓶和各種書籍,整個房間經過燈光照射,營造了一種暗紅色的低調靜謐的氣氛,大家來到這裡心情馬上變得放鬆安靜起來,但是低調當中,隱隱的透著一種有文化的奢華。
圖書室和茶位間的盡頭是一張橢圓形書桌,對景的牆壁上鑲嵌著方格網狀的實木方格子,非常大氣。
轉過去,就出了圖書室來到了戶外,一個三面落地玻璃的酒吧間,中間是放滿各色酒品的吧檯,周邊設置了很多茶座。
▲ 酒吧間放滿各色酒品的吧檯
出了酒吧間,來到戶外屋頂木平臺,環視酒店外部環境,透過屋頂無邊界水池可以看到海邊沙灘的軸線長方形大草坪上的英國雕塑師大衛.哈勃的「反向世界」雕塑(我戲稱為鋼圈太陽)。
▲ 出了酒吧間,環視酒店外部環境
▲ 大衛.哈勃的「反向世界」雕塑
客房:
一會兒,服務生把房間門卡送了過來,已經感受到了迷宮般的設計,所以先回到大堂,然後從六棟的大堂轉過幾個彎,走過一個長長的廊道連接我們所住的七棟,這個廊道也是兩側擺著落地蠟燭臺,蠟燭臺是現代中式風格,比較厚重,晚上點亮燈光,形成一種濃濃的回房間的儀式感。
打開房間門的那一瞬間,重新定義了海景房的概念。為了有優質的觀看視角,整個五米長的窗戶就用了一塊玻璃,保證了超級無敵的海景呈現。我第一反應是來到窗前,看看這扇網紅大玻璃窗並從窗外環視出去,感覺大海觸手可及,真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整個太陽灣和亞龍灣盡收眼底,俯瞰窗下130米超長無邊界泳池,看到很多網紅在池邊拍照。從其他軟文還有朋友圈當中,經常看到坐在這個大玻璃窗上拍270°環海的照片,我們是雙十一活動價訂的酒店,提前預約,給我們升級到了至尊海景房,但是,我們這個樓層有點矮,還是沒有拍出270°的大場面,不過,我應個景,還是拍了一張,也不打算發朋友圈了。
▲ 超級無敵海景
我先看了這個房間的設計,是現代中式風格,畢竟是5年前的設計,不是現在流行的性冷淡風,稍顯沉穩,可能更針對的是成熟一些的客戶,畢竟只有這個階層有這個經濟實力,這個階層的審美就相對沉穩一些。
▲ 臥室
房間的格局是一大間,可以通過活動的木屏風,可以把房間分成動、靜兩個區域,動區是洗手間,淋浴室,化妝檯,浴缸,長長的木質化妝檯上能擺很多東西,但是水盆選的不好,洗手洗臉,水都濺在臺子上。浴缸的位置靠近玻璃窗,可以一邊泡澡一邊欣賞窗外的風景。
馬上看了一下備品,終於看到了這個Le Labo 22,這個就是傳說中的手工調香定製洗浴系列(前味是檸檬柑橘酸味,後段是橙花和苦橙葉的味道,不過我皮糙肉厚,用過之後沒有體會出來,哈哈),據說三亞高端酒店當中只有艾迪遜和柏悅採用了這個品牌,老闆原來為阿瑪尼設計香水,後來自己創業,採用手工製作,售賣類似我們小時候去打醬油,現貨灌裝。我們用的型號是小瓶22,Le Labo santal 33有專門的網站銷售,四個小瓶子要220元,貴!我趁機多跟打掃衛生的阿姨多要了幾套,回到深圳送朋友同事試試咋樣。
▲ 洗浴系列 Le Labo 22
洗手間的鏡前壁燈非常漂亮,用中國傳統的回字紋,鏤空做燈罩,燈光比較柔和。在從側面看就發現了壁燈設計的靈巧之處,原來設計師利用了鏡面反射原理,只做了一半的壁燈,緊貼在鏡面上,通過鏡面反射鏡像,在視覺上形成了欺騙,以為是一隻完整的燈具。真是設計無處不在。
▲ 做了一半的壁燈,通過鏡面反射鏡像,形成完整的燈具
兩個洗手盆之間的中國紅牆壁上,鑲嵌著恐龍蛋,暗示三亞以前是恐龍的故鄉。
▲ 恐龍蛋
靜區分為兩部分,門口是相對獨立的一間,有茶吧、衣櫃和行李架等,牆壁有一扇門,打開可以通往隔壁,如果是一個家庭兩間房,就可以打開聯通了。
▲ 鏡子是一扇門,打開可以通往隔壁
臥室大玻璃床邊是沙發、茶几和梳妝檯,茶几上的茶盤上擺放的是歡迎水果。有一個細節,設計師做的很到位,梳妝檯上的牆壁鑲嵌了一面大鏡子,印襯大玻璃窗,連成一體,讓人有更大更長的玻璃窗的錯覺。
▲ 梳妝檯上的牆壁鑲嵌了一面大鏡子,印襯大玻璃窗
床頭的設計又是滿滿的中式風格,傳統竹蓆面中國紅的皮質,中式回字紋貫穿的床頭吊燈,床頭上方牆面掛的畫,也是恐龍蛋的主題。床頭櫃有一個BOSE音箱,我用藍牙連上了,試聽了一下,音樂悠揚,音質不錯,很應景。五年前,大家對電子產品配套的要求沒有那麼多,(我們後來住的瑰麗酒店,有很多USB充電插口,無線充電器等),所以這方面,感覺有點跟不上時代要求了。
▲ 恐龍蛋主題,暗示三亞以前是恐龍的故鄉
▲ 床頭傳統竹蓆面與BOSE音箱
建築通廊:
放下行李後,拿上相機馬上出門逛起來。各棟樓之間,都是用軸線廊道連接,每個廊道,都經過精心設計,足足的儀式感。
▲ 軸線廊道連接
樓棟之間的中庭,大面積設計了景觀水面,水池中間陣列樹池植大樹,或者陣列放瓶瓶罐罐;有觀景木平臺,但是感覺設計師並不想在中庭當中設置很多活動空間,也許也是來度假的遊客對中庭空間不感興趣,所以聽著207套客房挺多的,其實平時根本碰不到幾個人,經常迷路,感覺環境悠然靜謐。
▲ 樓棟之間的中庭,大面積設計景觀水面
藝術氣息:
邊走邊看,不斷被室內的雕塑和壁畫所吸引,據說整個酒店遵循「海灣藝術私邸「的設計理念,共珍藏了藝術品1300多件,簡直就是在設計藝術宮殿。在酒店內徜徉,可以隨便把某件藝術品的剪影發成耀眼的朋友圈。出名的有韓國藝術家李宰孝的作品,木頭球,木頭圈,不懂要表達什麼;英國雕塑師大衛.哈勃那個草坪上的鋼圈太陽,名字叫「反向世界」;中國雕塑師謝艾格作品,「逍遙樹」;法國畫家喬治.德.拉.託兒作品「修拉的鄙視」;波多黎各畫家米歇爾.康塞普西翁的「印紀」;中國畫家吳觀麟的「海與天」,等等。
宴會廳:
在樓棟之間亂竄,無意間走進了宴會廳,再次震撼,大廳非常高,牆壁用類似中國竹蓆子的元素,吊頂是一個矩陣,每個單元類似倒垂的一個紅燭臺。
▲ 宴會廳吊頂類似倒垂的一個紅燭臺
130米長的網紅泳池
最近天氣不好,按我們計劃從深圳出發的時候,颱風「天鵝」吹了過來,由於行程已經預定,特別擔心颱風正面吹到海南,影響行程,還好,天鵝奔著越南登陸了,只是擦了一下海南;天鵝剛走,緊接著颱風「環高」又來了,有意思的是,環高還是循著天鵝的軌跡,也是登陸越南了,所以三亞這幾天天氣不好,風特別大。
一會兒轉到了這個超長的130米戶外無邊界遊泳池,雖然風很大,溫度有點冷,但是從早上九點半,一個網紅就和她的團隊在遊泳池裡拍照,劃著那個也出了名的透明玻璃船。當網紅也不容易,我看他們從早上九點半拍到了十一點多,把網紅也凍得半死。
▲ 超長的130米戶外無邊界遊泳池
▲ 網紅坐著透明玻璃船在遊泳池裡拍照
Kerry Hill作為安縵的御用設計師,在15年前為Alila設計的優布Ubud酒店,作為送給峇里島的禮物,在叢林的心臟地帶打造了一個長達25米的無邊際泳池,從此開創了度假酒店必有無邊際泳池的不成文規定, 好偉大吧!他如果把腦洞大開的無邊界泳池的設計創意申請專利,恐怕不知道能收多少版權費呢!太陽灣柏悅酒店這個長泳池,我的理解,應當是Jean-Michel Gathy對Kerry Hill致敬!
▲ Alila優布泳池,全球首創無邊泳池
在遊泳池的遠端回看,長長的泳池,有讓人跳進去的衝動,波光粼粼,晚上夜景更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同行的苑工,在裡面遊了四個來回,精疲力竭。最初設計的泳池底是黑色的石材,現在用白色的防水布覆蓋了池底,讓整個泳池更顯得碧藍透亮,像一塊鑲嵌在草地上的巨型翡翠。
神秘意境的室內泳池
進入到旁邊的室內恆溫泳池,馬上感覺舒服愜意,這個室內泳池太人性了,可以不擔心天氣的因素,泳池分為成人池和兒童戲水池,池面上空吊著中式風格的5盞大吊燈,非常氣派,天花板採用的是透明裝飾材料, 晚上燈具發出的光投射到水面,再反射到天花板上,光影斑駁,波光粼粼,在這裡遊泳,簡直就是一種人生享受!由於受疫情影響,泳池盡頭的按摩池,用帷幔遮擋著,沒有對外開放。
▲ 室內恆溫泳池白天與夜景
花瓣建築旁的兒童泳池
主樓前面右側有一個蓮花瓣狀的建築,周邊都是遊樂設施,包括貼著主樓建築的一個兒童池和一個家庭泳池。兒童池的位置考慮的非常周到,大人可以在建築底下的架空層休息,點杯飲料,悠閒的看著孩子在池水裡嬉戲。家庭池長方形,中間放了一個水上排球的氣筒,可惜不是旺季,沒有什麼人在玩。這個蓮花型的建築叫池畔吧,基本上是鏤空的,室內中間是個水吧,沒有開放營業。
▲ 鏤空池畔吧
▲ 兒童泳池
健身房:
室內健身房在6樓,配置還是不錯的,可以滿足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的要求,跑步機,固定器械,史密斯深蹲架,啞鈴等等一應俱全,給愛美的健身人士提供了非常不錯的運動體驗。
用餐體驗
早餐在我們所住的7號樓的一層悅廳,由電梯可以直達,可以坐在窗邊邊欣賞無邊界泳池邊吃早飯,晚上在這裡用中餐,也可以欣賞泳池的魔幻夜景。早餐相比較我們後來住的瑰麗和嘉佩樂,就顯得有點單薄了,種類少了點,不過,果汁都是鮮榨的,還好。晚餐在這裡吃,有點小貴,建議大家還是出去吃。我們雙十一購買的套餐包括在茶苑餐廳贈送一個晚餐海鮮小火鍋,晚上和同事一起去吃,感覺真的不錯,有石斑魚和各種海鮮,吃的很飽,頓時感覺這個小貴的住房套餐還算是值了。
走在酒店裡,遇到的服務生,都會主動跟我們打招呼,服務非常熱情好客,打電話給客房服務,電話那頭還能記得我姓什麼,感覺非常親近,大大的讚一個!由此我想到,作為設計師,一定要有眼界,要多走,多看,多去體驗,這樣才能為社會提供更好的設計服務,所以,我們璞玉景觀工作室,堅持走出去的思路,從國外到國內不斷進行考察和學習,當然,必要的成本是免不了的。
觀景臺提供下午茶和酒吧服務,喜歡喝雞尾酒的朋友,可以在這裡調一杯雞尾酒,對每位住客,下午Happy Hour時間,會提供一杯免費的飲料,我走累了,就在這裡坐著,要了一杯乾白,從口感上,馬上判斷這是霞多麗的葡萄,可能是南美智利的幹白,走的時候,到吧檯看了一下酒標,原來是澳大利亞的霞多麗,霞多麗這個口感特徵太明顯了,容易判斷。
2011年Jean-Michel Gathy接受了國內的採訪,我把它節選在這裡作為結束語,也是對我們璞玉景觀自己的鞭策吧:
模仿、抄襲不會有進步
記者:那解決這個壓力對於一些年輕的設計師有什麼好的意見嗎?因為昨天在現場聽到一個提問,他們說設計很多,他們也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可能有一些機構需要很大的改動,其實現在很多設計師對這方面的壓力很大,您怎麼把壓力減輕自己調節?
GATHY:設計的奧秘就在於一方面是你的精力,另外一方面就是你的創造力,另外是你的探索力和熱情。當你想要真正的學設計,真正的想要深入到設計當中,你就需要一種經驗的積累,而這個經驗的積累就你需要旅行,到各種各樣的酒店看,但是看這個酒店的目的不是說要完全的模仿他們,如果模仿他們,在咱們國家這個是很普遍的現象,就是完全的抄襲模仿別人,這樣就不會進步。你看到了人文和環境你需要在你的腦子裡面做一個分析整理,當你自己做設計的時候總有靈感,這個時候你的設計才會得心應手,永遠去抄襲人家,永遠不會進步。
中國設計師欠缺眼界
記者:您是怎麼看待中國現在的設計人才?
GATHY:其實中國的設計師都非常的優秀,我第一次來中國是1981年,1981年來的時候中國沒有室內設計師,大街上的汽車也很罕見,每一個人都在騎自行車,但是就在這短短30年中國實現了經濟騰飛,也創造了世界經濟史上的一個奇蹟,中國30年的發展,隨著中國的起步,中國的室內設計和建築設計都實現了一個跨越,但是中國的設計師他們是像國外設計師是一樣的優秀的,但是他們還是經驗的欠缺,而經驗的欠缺就源自於他們從來不到世界各地旅行,去看看世界各地的別的設計師都設計出來的是什麼?他們有的時候就看一些報刊雜誌,但是報刊雜誌上的設計已經是5年前的設計了,已經成型了,所以總是滯後於國外的發展,我認為國內的設計師並不比國外的設計師差,只不過欠缺的是自己的一些見識和經歷。
記者:其實真的是開拓眼界很重要。
GATHY:我自己從來不在自己的國內待著,我從來都是世界各地走,到挪威、非洲、或者是美國各個地方遊歷,這樣才可以使自己的視野開拓,而中國人的設計風格總是局限於中國一個小小的空間之內。
中國設計師的廉價設計
記者:您是如何評價中國現階段的設計水平?還有中外設計師相互合作的項目越來越多,如何在作品中把中西文化差異融匯其中?
GATHY:中國的設計師如同剛才所說的,還是缺乏對知識和積累的探索,就是欠缺這方面的事情,很多人中國人很趕,中國人就是講求效率,對於一些事情很趕,只要業主要求做這個事情,我就很快的拿出方案我也不考慮是不是把我的一些經歷和見解真正的融合到裡面去,總是很快,業主總是出的錢很低,所以就造成這裡面形成了一個不是很良性的循環,我總是在為錢奔波,我的設計就只是為了這一點錢,沒有真正的把自己的見識和意見融合到裡面去,這個在中國是很大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怎麼樣把中西文化融合?
記者:對。
GATHY:因為你之前的一些經驗所以就造成了我自己在設計的時候中西文化的很好的融合,如果說單純的從中國風的角度,或者是從西方化的角度做設計,永遠都無法達到融合,還是經驗的一種積累才使得你自己的設計中可以很好的實現這個融合。我的一個朋友曾經住過我設計的一家酒店,住過去之後打電話說我很喜歡這家酒店,但是我不知道為什麼喜歡他,我就是很喜歡住在這裡,設計要考慮用戶的需求,而不是說做很漂亮但是不實用,做設計的時候你要考慮到真正住到這裡面的人是不是很喜歡這個風格,是不是住在這裡很舒服,很賞心悅目,這個是基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