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風塵大蝦」:
今天我看到一則報導說,《憤怒的小鳥卡丁車》這款遊戲要在所有應用平臺上實現免費下載,而以前《憤怒的小鳥》系列遊戲都需要付費下載。免費下載會不會導致收入減少? 手遊付費下載模式是不是行不通了?
騰訊科技:
手遊付費下載確實可以帶來一定的收入,例如手遊《無盡之刃》曾實現遊戲發售6個月,累計下載付費突破一千萬美元的業績。但是,「免費」卻逐漸取代了付費下載成為主流模式。
手遊公司「免費」共識逐漸形成
現在的營收趨勢確實是免費下載。不僅僅是網友提到的《憤怒的小鳥卡丁車》,《植物大戰殭屍2》、《部落守衛戰》、《神廟逃亡》等均由付費下載轉為免費下載。
全球最大遊戲公司之一的美國EA(Electronic Arts)移動品牌AllPlay的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NickEarl就曾表示:「大多數的移動遊戲將採取免費模式。不過仍會有一些收費的,前提是遊戲適合一次性下載收費,但是,以後EA的移動遊戲將大多數是免費的」。
用戶環境更適合「免費」
蘋果App Store上最受歡迎的手遊產品也正在向免費手遊轉移。
以前尚有不少收費的遊戲,現在最火爆的遊戲多數已經變為免費產品,如Temple Run 2(Imangi Studios)、Plants VS Zombies 2(Popcap)、Candy Crush Saga(King)、Clash of clans(Supercell)。
中國國內的用戶更為習慣免費模式,付費下載的門檻過高。而免費下載可以給用戶免費體驗遊戲的機會,在增加用戶的了解和認可的基礎上通過內購的模式進行付費道具銷售,實現盈利。
即使在國外如歐美國家,有數據顯示,九成美國玩家已經選擇了免費模式的手遊產品,而79%的歐洲玩家也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免費」模式提升手遊收益
1、 人氣快速上升。EA公司宣布其著名的《FIFA14》手遊版免費之後,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就獲得了2600萬次下載。
2、 可通過內購方式獲得收入。目前手遊的盈利模式主要分為三種:付費下載、免費下載+道具付費、廣告。
比手遊更早興起的端遊領域目前已經是免費+增值收費模式佔據主導,受眾更為廣泛的手遊更適合通過這一模式快速獲取收入。
3、 免費下載之後的內購模式更容易提高ARPU(單個用戶收入)值。付費下載是一次性地獲得收入,而內購模式盈利方式更加多樣化。遊戲公司可以設計多樣化的道具,通過不同的關卡激勵用戶購買。
2013年App Store收入前10名全部為遊戲類應用,而其中只有瑞典遊戲 開發商Mojang AB的《Minecraft》是付費遊戲。
此外,根據調研機構Distimo的數據,《憤怒的小鳥》系列沒能闖進2013年收入最高移動遊戲應用的前10名。加之《憤怒的小鳥》的開發商Rovio逐漸往大娛樂方向轉型,其宣布「免費」吸引更多用戶的做法也就不難理解了。
獲取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爪遊控微信公眾號:zhuayou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