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彎新月,如翡翠,鑲嵌在茫茫大漠,萬千年來,水不犯沙,沙不犯水,堪稱奇蹟!這就是月牙泉,敦煌八景之一,中外遊客嚮往之地。如今我們看到的月牙泉已經出名了2200多年,30多年前,月牙泉差點消失。
月牙泉
漢朝初年,月牙泉就已出名,被稱為敦煌八景之一。
唐朝時,月牙泉還能行大船。
1935年的黑白照片顯示,月牙泉水位比現在的水位要高一點,水邊的沙地還長有水草。
1935年的月牙泉
上世紀50年代實地測量顯示,月牙泉平均水深5米,最深處7米,長210多米。應該說還算保持的不錯。
到了1985年,月牙泉水位下降到了0.5米,幾近乾涸。
是看著這處名勝古蹟消失在我們的年代,還是想辦法保留下來?當地採取了一項重要的措施,從周邊取水為月牙泉續命。
茫茫大漠中,水從何來?
月牙泉和鳴沙山
水主要來自於周邊的灌溉河流和地下水,幸好月牙泉距離敦煌市區只有5公裡,不算太遠。如果月牙泉身處沙漠的中央,與外界距離幾百上千公裡,想救也救不了。
但是隨著鳴沙山向月牙泉的位移加大,月牙泉地下滲漏嚴重,周邊水地下水位下降,月牙泉補水工程難度較大,耗資巨大。
好在國家對月牙泉景區的重視程度在不斷加大,經過二三十年的持續補水,月牙泉的水位目前已經保持穩定,基本上恢復到了六七十年代的水平,平均水深在1.8米左右。
這個角度的月牙泉有幾分江南水鄉的感覺
數千年的風景,可不能毀在我們這代人手上,向月牙泉補水,這項工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