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建築是現在的說法,因標新立異或造型奇特深受人們關注。按此標準,南潯古鎮裡就有一個「網紅建築」,只不過它建於清末時期,在當時可謂前衛,尤其是處於江南古鎮這樣的傳統民居中,顯得極為另類,它就是劉氏梯號。
劉氏梯號為劉梯青的住宅,因其在劉家中屬於「梯」字輩,所以取名劉氏梯號。劉梯青可不是尋常子弟,他的父親為清末巨富,南潯四象之首劉鏞,家產超過2000萬兩白銀,當之無愧的富二代。
劉氏家族靠生絲業起家,之後涉足鹽業、房地產、典當行業,家族人員多,且都有所建樹,是真正的名門望族。
劉梯青是劉鏞的第三個兒子,年輕有為,曾在餘杭塘栖創辦崇裕絲廠,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設備,產品銷往歐美,成為當時全國一流的大型繅絲廠。
劉梯青是貢生出生,欽加三品銜,因朝廷辦賑捐有功,御賜頭品頂戴。他曾在國子監接受中式傳統教育,又受到「西風東漸」的影響,因此在修建住宅時便採用了中西合璧的風格。
走進門是一棟中式庭院,烏黑柱廊,朱格窗欞,有著傳統大戶人家的氣派和莊重。左拐為兩層樓的「清醒書屋」,劉梯青以此告誡自己讀書、做人、做生意要時刻清醒,不能迷失。
匾額之下掛有諸葛亮的名句: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書屋上的雕刻為一絕,木雕、磚雕華麗繁瑣,每一幅都是一段傳統故事,以刻畫抒情,是中國儒家文化的居住理念。
穿過走廊往後走,有一棟橘紅色建築,在中式庭院中顯得極為另類,這便是南潯古鎮的網紅建築,當地老百姓稱為「紅房子」。
這是一棟西式洋樓,牆體用紅磚砌成,從木質百葉窗到花崗石羅馬柱,從歐式玻璃到法國進口的花紋地磚,無不體現出十八世紀西歐的建築風格。
拱形門窗上鑲嵌著彩色玻璃, 變幻著色彩,有趣的是屋頂依舊採取了江南建築中特有的風火牆,因此倘若從外表看,是看不出多少區別的。
走進紅房子室內,驚嘆於裝潢的奢華和考究,屋內家具皆是歐式風格,鑲嵌在房內的壁爐,金色耀眼的沙發,馬賽克花紋的地板,吊掛的的水晶燈,盡顯西式風情。清末時置辦這樣一棟房屋可不是易事,家具都是從國外進口而來。
紅房子對面則是西式花園,最初花園裡有一個網球場和鐘樓,鐘樓有自鳴鐘,每到準時便會聲響,很遠地方都能聽見。在江南庭院裡建網球場和鐘樓,劉氏梯號是第一家。
抗日戰爭期間,劉氏梯號遭受了戰火破壞,網球場和鐘樓消失不見,如今改為了花園,疊石為山,置辦了些樹木花草,成了一個小型園林。
遊覽途中我得知,劉氏梯號還是「莊氏史案」的發生地,這一下讓我驚嘆,需知莊氏史案是清朝第一大文字獄,此案先後牽連千餘人,光發往瀋陽寧古塔的就有幾百人,對江南文人影響深遠。
這片地方之前是莊家宅院,主人莊廷鑨雙目失明,因敬仰司馬遷「厥有國語」的做法,便立志寫一本自己的史書。因此在原有文稿基礎上編撰出一部《明書》,並召集了眾多官員和名士修改編輯。
誰知後來被人告發,清政府認為文中有所指向,便將莊家人全部治罪,前前後後牽連致死七十餘人,涉及的官員也多被撤職,成了一出著名歷史悲劇,莊家宅院也被燒毀。
多年後劉梯青買下了這塊地,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的地方,又建了棟西式建築,冥冥中似乎又蘊含著什麼,令人唏噓不已。
地址:浙江湖州南潯古鎮內,在興福橋北端。
作者:林清鹿,在山河中修行人生的旅行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