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新冠病毒感染者治癒出院後6個月內暫拒獻血

2020-12-22 中國經濟網

國家衛健委昨天(11月17日)發布通知,印發《血站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指引》規定,對於曾被診斷為新冠病毒感染者,治癒出院後6個月內暫拒獻血。對每位獻血者進行體溫測量並準確記錄。如獻血者出現體溫≥37.3℃,工作人員應當告知獻血者暫緩獻血,安排其離開徵詢現場,並提醒獻血者及時到指定發熱門診就醫。

以下是《指引》全文:

關於印發血站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軍隊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指導血站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落實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要求,規範血站工作流程,保障血站工作人員及無償獻血者安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衛生局組織專家制定了《血站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單採血漿站參照執行。請你單位組織轄區內採供血機構開展培訓活動,落實各項工作要求,切實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保障血液安全供應。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衛生局

2020年11月13日

(信息公開形式:主動公開)

血站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

為指導血站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確保血站工作人員和無償獻血者安全,保障血液安全供應,特制定本工作指引。

一、血站防控指引

(一)基本原則和要求

1.血站應當遵循標準預防原則,標準預防措施應當覆蓋採供血活動的全過程。血站工作人員按照標準預防原則,根據採供血操作可能存在的傳播風險,做好個人防護、手衛生、環境管理、物體表面清潔消毒和醫療廢物管理等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降低採供血感染的發生風險。

2.標準預防是針對血站所有工作人員和獻血者採取的一組預防感染的措施。具體措施包括手衛生,根據預期可能發生的暴露風險選用手套、隔離衣與防護服、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以及環境清潔與消毒等。

3.所有血站工作人員在從事採供血業務活動前均應當樹立標準預防的概念,掌握標準預防具體措施、應用原則和技術要求。

4.血站應當建立健全環境清潔工作組織管理體系和規章制度,明確負責部門和崗位職責。

5.血站應當保持工作場所環境表面清潔與乾燥,遇汙染應當及時有效消毒;對感染高風險場所應當定期消毒;應當對消毒工作和消毒效果進行檢查與監測。

6.血站應當在做好工作場所環境管理基礎上,根據工作暴露風險,規範科學選擇防護用品,嚴格落實《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WS/T313-2019)等感染控制措施的要求。

(二)血站工作人員防護

1.獻血服務醫護人員

(1)獻血者徵詢、一般性體格檢查和血液採集等工作期間,均應穿戴工作服、醫用外科口罩、工作帽並適時更換,注意手衛生。

(2)本地發生新冠肺炎疫情社區傳播時,視操作風險程度,可加穿隔離衣(一次性)、醫用防護口罩(N95及以上)、防護面屏/護目鏡等個人防護裝備。

2.血液製備人員

(1)血液加工、製備和包裝貼籤等操作期間,均應當穿戴工作服、醫用外科口罩並定期更換,根據情況選擇工作帽(一次性),注意手衛生。建議在易發生血液噴濺的崗位,穿防液體滲漏的隔離衣(一次性),戴防護面屏/護目鏡,穿工作鞋等。

(2)視疫情的風險程度,可佩戴雙層手套加穿防水圍裙/防水隔離衣。

3.血液檢測實驗室人員

(1)血液篩查、血型鑑定及血液質量監測等實驗室操作期間,均應當穿戴工作服、醫用外科口罩、工作帽並定期更換,注意手衛生。

(2)建議採用自動化設備或在生物安全櫃中進行樣本製備/離心和分配等易產生氣溶膠的操作。必要時,可佩戴防護面屏/護目鏡。

(3)對新冠病毒疑似樣本檢測時,在常規檢測個人防護基礎上戴醫用防護口罩(N95及以上)、加穿防液體滲漏隔離衣(一次性)。

(4)需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時,在常規檢測個人防護基礎上可選戴醫用防護口罩(N95及以上)、加穿醫用防護服(一次性)、雙層手套,根據操作的噴濺風險選戴防護面屏/護目鏡。

4.血液發放和運輸人員

(1)血液發放和血液運送操作期間,均應當穿戴工作服、醫用外科口罩並定期更換,視情選擇工作帽(一次性),注意手衛生。

(2)血液轉運車輛司機應當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注意手衛生,做好個人安全防護。

5.其他崗位人員

(1)疫情期間嚴控各類會議和大型活動,原則上不召開集中會議,儘量通過線上方式進行任務交辦、指導調度、反饋報告等,關注個人身體狀況,做好手衛生及個人防護,必要時開展體溫篩查。

(2)如集中會議不可避免,應當控制參會人數,參會人員佩戴醫用口罩,保持足夠座位間距。會場儘量開窗開門通風,控制會議時長。會後注意環境清潔消毒。

(3)如需進入採供血業務工作區域,應當按相關區域業務人員防護的相應要求進行個人防護。

(三)工作場所的清潔與消毒

1.清潔與消毒的基本要求

(1)清潔消毒工作要分區管理,規範人員行為,避免不同血液汙染風險區域間的交叉汙染。生活辦公區採用溼式衛生法。工作場所環境表面應當遵循先清潔再消毒的原則。

(2)清潔和消毒工作場所時,應當有序進行,自上而下,由裡到外,由輕度汙染到重度汙染。

(3)對於高頻接觸、易汙染難清潔與消毒的表面,可採用屏蔽保護措施,用於屏蔽保護的覆蓋物(例如塑料薄膜、鋁箔等)實行一用一更換;對於精密儀器設備表面進行清潔與消毒時,應當參考儀器設備說明書,關注清潔劑與消毒劑的兼容性,選擇合適的清潔與消毒產品。

(4)當發生血液溢灑、噴濺等汙染時,應當立即進行汙點清潔與消毒,先去除汙染物,再清潔與消毒。

(5)所使用的消毒產品應當符合相應標準技術規範,並遵循批准使用的範圍、方法和注意事項。

2.手衛生

(1)血站的所有人員均應當嚴格遵循《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WS/T313-2019)的要求,加強手衛生措施,尤其是接觸獻血者前後、清潔無菌操作前、接觸血液後、穿戴或脫卸手套和個人防護裝備前後。

(2)宜選用含醇速幹手消毒劑,或直接用75%乙醇進行擦拭消毒;醇類過敏者,宜選擇季銨鹽類等有效的非醇類手消毒劑;特殊條件下,也可使用3%過氧化氫消毒劑、0.5%碘伏或0.05%含氯消毒劑等擦拭或浸泡雙手,並按消毒劑說明書描述的消毒作用時間進行消毒。

(3)有肉眼可見汙染物時應當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動水下按六步法洗手,然後可按上述方法進行手消毒。

3.獻血服務場所

(1)如果條件允許,應當保持現場通風。

(2)每日在工作前後對工作檯面、儀器設備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劑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進行擦拭。

(3)為獻血者提供便捷的手衛生用品,獻血者高頻接觸的表面,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劑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擦拭2次,如遇汙染立即消毒。

(4)每天工作後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劑擦拭地面。

(5)獻血車可在每日收車後,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劑擦拭地面2次。

(6)對門把手、樓梯扶手、電梯及按鍵等設施或裝置,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劑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擦拭2次。

(7)如接待新冠肺炎恢復期血漿捐獻者,需要在獨立空間進行,加強防護並對血漿採集的座椅、家具、操作臺面、儀器設備等可接觸到的表面和操作人員手部追加清潔消毒。

4.血液製備、檢測與發放等場所

(1)如果條件允許,應當保持現場通風。

(2)每日在工作前後應當採用空氣消毒機或紫外燈進行空氣消毒。

(3)每日在工作前後對工作檯面、實驗用具、儀器設備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劑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進行擦拭。

(4)血液加工操作區和樓道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劑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擦拭地面2次。

(5)運血箱在每日送血完成後,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劑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擦拭1次,以備第二天使用。

(6)如需處理新冠肺炎恢復期血漿或樣本,則需加強防護,並對處理該血漿或樣本的操作臺面、儀器設備等可接觸到的表面和操作人員手部進行額外追加清潔消毒。

5.生活和辦公區域

(1)如果條件允許,應當保持現場通風。

(2)辦公用具、桌面、座椅、書櫃保持清潔,必要時以75%酒精或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劑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進行擦拭。

(3)地面應當採用溼式清潔,每天擦拭1次。

(4)公共樓道,包括樓梯扶手,以及各會議室辦公家具,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劑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擦拭1次;當天如有會議,則在會議結束後再行上述清潔消毒1次。

(四)醫療廢物處理

1.血站應當嚴格遵守《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和《醫療廢物分類目錄》等相關法規要求,通過規範分類和清晰流程,形成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貯存、分類交接、分類轉運的醫療廢物管理系統。

2.嚴禁混合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嚴禁混放各類醫療廢物。

3.按規定的方式和時限,包裝、收集、暫存和轉運醫療廢物。

4.規範醫療廢物暫存場所(設施)管理,不得露天存放。及時將醫療廢物交由持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集中處置單位,嚴格執行轉移聯單並做好交接登記,記錄保存不少於5年。

二、獻血者選擇與管理

(一)獻血者招募

1.利用傳統媒體、新媒體等渠道,多方位廣泛宣傳無償獻血科普知識與新冠病毒防疫知識,消除公眾對獻血的疑惑和顧慮。

2.通過簡訊、電話等方式招募固定獻血者獻血。

3.做好應急團體獻血準備,廣泛呼籲民眾獻血,號召各企事業單位黨員幹部、部隊官兵、高校學生及其他社會團體、單位積極參與無償獻血。

4.積極開展預約獻血,應當統籌安排團隊獻血、預約獻血者,分段分時分流合理安排獻血人數,避免人員過於集中。

(二)加強獻血前教育與徵詢

1.在原有健康徵詢的基礎上,增加《新冠肺炎相關健康狀況徵詢表》(見附件),了解獻血者新冠肺炎相關健康狀況,甄別獻血者是否有重點地區旅行史、接觸史或生活史等。

2.補充徵詢內容中,如獻血者出現過下列情況中任何一種,建議暫緩獻血,暫緩時間為相關情況結束後至少28天:

(1)本人有發熱或呼吸道症狀;

(2)曾密切接觸有發熱或呼吸道症狀的人員或患者;

(3)曾經與新冠病毒感染者,或聚集性發病人群有接觸或流行病學關聯史;

(4)近期有境外或者高風險區居住史;

(5)曾接受流感或新冠病毒疫苗接種。

建議健康諮詢時,對僅有偶爾咳嗽等常見情況加以甄別。

3.對於曾被診斷為新冠病毒感染者,治癒出院後6個月內暫拒獻血。

4.對每位獻血者進行體溫測量並準確記錄。如獻血者出現體溫≥37.3℃,工作人員應當告知獻血者暫緩獻血,安排其離開徵詢現場,並提醒獻血者及時到指定發熱門診就醫。

(三)獻血者回告。為了保證臨床用血安全,血站應當書面告知獻血者,如獻血後出現新冠病毒感染相關症狀時,須及時回告血站,所告知的事項應當提前告知獻血者,並請其籤名確認知情同意。血站應當有專門部門負責接受獻血者回告,接到回告後應當做好記錄並及時處理。

1.如獻血者回告出現新冠肺炎疑似症狀或被要求隔離時,應當採取以下措施:

(1)對未發出的血液進行隔離;

(2)血液發往臨床但未輸注,緊急收回後隔離;

(3)血液發往臨床且已輸注,做好相關信息登記,及時通知相關醫院並報屬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

(4)排查與該獻血者有密切接觸的工作人員,安排隔離,如獻血者確認未感染,即解除隔離;

(5)與獻血者保持溝通,及時獲得確認信息,如確認排除新冠病毒感染,血液可放行。

2.如獻血者回告確認感染新冠病毒,應當採取以下措施:

(1)對未發出的血液作保密性棄血處理;

(2)血液發往臨床但未輸注,緊急收回後作保密性棄血處理;

(3)血液發往臨床且已輸注,做好相關信息登記,及時通知相關醫院,對受血者進行跟蹤回訪,並報屬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

(4)排查與該獻血者有密切接觸的工作人員,安排隔離觀察14天。

三、採供血流程

(一)血液採集

1.提供充足設施,加強安全防護,獻血場所應當為獻血者及陪同人員提供醫用口罩並指導其正確佩戴。為每位進入獻血場所的獻血者提供手消毒液消毒。工作人員進入獻血場所首先進行手消毒,戴上醫用手套,採血過程中途離開工作崗位和返回工作崗位時,都必須消毒手部。獻血者使用握力球若需重複使用,必須使用一次性隔巾包裹,用後更換隔巾並對握力球進行消毒。獻血過程中嚴格執行「一人一巾一帶」。

2.儘可能採用預約獻血,控制同時段獻血人數,團體獻血儘量減少陪同人員。獻血者之間距離保持1米以上,有條件的可間隔使用操作位。

3.社會志願者參與工作時,應當掌握志願者健康狀況,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培訓,根據疫情狀況做好個人防護。必要時可暫時減少社會志願者參與獻血服務。

(二)成分製備

1.應當儘可能以密閉系統製備血液成分,無菌接駁過程視作密閉系統操作。用於製備血液成分的開放系統,製備室環境微生物監測的動態標準應當達到《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附錄中規定的C級潔淨區的要求,操作臺局部應當達到《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附錄中規定的A級潔淨區的要求。

2.出現社區傳播的高風險地區,對可能存在潛在生物汙染的血液進行成分製備時宜在生物安全櫃中操作,做好血液滲漏後的應急消毒處理。

(三)血液儲存、運輸與供應

1.設置獨立的血液儲存區域,對回訪的可疑獻血者所獻血液以及檢測部門檢測結果呈陽性的血液,單獨存放與管理。

2.加強送血車輛和血液運輸箱(送血至醫院)的消毒。每次完成送血任務後均應當消毒。

3.取血人員進入取血區域,必須持有取血單和已消毒的取血箱,並進行體溫檢測,供血科人員與取血人員間隔距離不少於1m,做好發血操作臺面的消毒。

4.加強庫存管理。應當及時了解醫院用血需求及變化,對各種血液成分的採集、需求分別進行預測,依據實際庫存狀態編制血液採集和供應計劃。必要時組建血液調配小組,積極與屬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聯繫,在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指導下,做好血液調配計劃。

5.出現社區傳播的高風險地區,必要時可在血液檢測和分離階段暫時隔離血液,設置一定的隔離期(建議為14天)或獻血者回告身體無異常後,再放行相應血液。

四、實驗室檢測相關要求

(一)加強實驗室規範化管理。實驗室應當嚴格遵從《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和《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WS233-2017)的規定,建立並嚴格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與安全操作規程。加強血液檢測人員基礎知識、基本理論、檢測技術和生物安全的培訓,正確認識實驗室範圍內可能存在的風險。

1.實驗室工作人員防護。參照血液檢測實驗室人員防護要求。

2.樣本接收與處理。實驗室工作人員在收送標本過程中,應當對轉運箱、轉運標本架及標本進行消毒,建議採用75%乙醇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擦拭消毒。

標本在運輸、接收、離心或檢測過程中出現標本管破損或滲漏時應當及時處理,建議採用有效氯濃度為5500mg/L的消毒液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噴灑,覆蓋足夠大的範圍,包括噴濺的最遠處。作用30分鐘後再將標本管及吸水紙等放入醫療廢物袋中,注意不要汙染地面臺面。

檢測後樣本宜加蓋保存,陽性或疑似樣本加化學消毒劑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消毒,放置在雙層醫療廢物袋內密封,用75%乙醇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擦拭消毒醫療廢物袋錶面後按醫療廢物處理。注意樣本儲存冰箱應當有消毒措施。

3.環境清潔消毒。一般情況下使用有效氯濃度為500mg/L,嚴重汙染時(樣本有滲漏、濺出時)使用有效氯濃度為5500mg/L。實驗室在工作狀態時可採用動態空氣消毒(如有),非工作狀態時開啟紫外照射(應當驗證紫外照度)。必要時,採用過氧化氫消毒設備開展終末消毒。

(二)加強實驗室能力建設。實驗室的設備配備應當滿足各地檢測策略、檢測方法、檢測樣本量的要求,做好設備的維護、校準和性能監測等工作,特別是應當做好備用設備與常規使用設備的性能比對,確保備用設備隨時可以啟用。有條件的地區可配備常規血液核酸篩查和新冠病毒血液核酸檢測通用的設備作為技術儲備,在出現新冠肺炎病例社區傳播的流行地區,可對獻血者進行新冠病毒核酸和/或IgM抗體檢測。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官方:新冠病毒感染者治癒出院後6個月內暫拒獻血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官方:新冠病毒感染者治癒出院後6個月內暫拒獻血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電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近日發文規定,獻血服務場所如接待新冠肺炎恢復期血漿捐獻者,需要在獨立空間進行。新冠病毒感染者治癒出院後6個月內暫拒獻血,體溫達到或超過37.3℃獻血者也將暫緩獻血。為指導血站做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確保血站工作人員和無償獻血者安全,保障血液安全供應,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制定了《血站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指引對血站工作人員防護、工作場所的清潔與消毒、醫療廢物處理、獻血者選擇與管理、採供血流程等都作了詳細規定。
  • 【聚焦】國家衛健委:對於曾被診斷為新冠病毒感染者,治癒出院後6個...
    《指引》規定,對於曾被診斷為新冠病毒感染者,治癒出院後6個月內暫拒獻血。對每位獻血者進行體溫測量並準確記錄。如獻血者出現體溫≥37.3℃,工作人員應當告知獻血者暫緩獻血,安排其離開徵詢現場,並提醒獻血者及時到指定發熱門診就醫。
  • 進口冷鏈食品物流疫情防控技術指南出臺,新冠病毒感染者出院後6個...
    本期關鍵詞運輸防控|新冠病毒感染者獻血|網購處方藥●11月19日,天津東疆港區瞰海軒小區4名人員核酸檢測陽性。●11月14日~1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到新疆克州阿圖什市、烏恰縣和烏魯木齊市調研疫情防治工作。他強調,要採取科學、精準、有效防控措施,預防為主,加強抗疫工作組織領導和衛生健康系統能力建設,確保冬春季不出現嚴重疫情。
  • 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
    8月19日0時至24時,遼寧省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增本土確診病例治癒出院10例,當日本土無症狀感染者治癒出院1例。截至8月19日24時,全省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61例(含境外輸入37例),治癒出院242例,死亡2例,在院治療17例。目前,尚有7例無症狀感染者在定點醫院隔離治療。
  • 深圳三院研究:新冠病毒感染者康復後體內特異性抗體至少存在6個月
    新冠病毒發現時間還不到一年,新冠疫苗能保護多長時間?記者從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獲悉,該院在2020年1月到5月新冠流行期間對506例新冠感染者進行隨訪,研究表明,患者康復6個月後,96%感染者體內的特異性抗體仍然陽性,具有保護作用。
  • 聯合國秘書長:新冠疫情是當代最大危機,致全球5億個崗位消失 | 醫...
    當日新增治癒出院病例20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944人,重症病例較前一日增加1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255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現有疑似病例6例。累計確診病例3248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2993例,無死亡病例。
  • 出院後復陽有傳染性嗎?國家衛健委回應 目前傳播路徑仍是這兩條
    國家衛健委:出院後復檢陽性患者未再發現傳染人現象2月28日下午,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部分省報告治癒出院患者,在複診過程中發現有核酸檢測陽性的情況。通過監測發現,這部分患者沒有再發生傳染別人的現象,另外有一部分患者再檢測新冠病毒核酸時又轉為陰性。
  • 早知天下事|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近日正式啟用
    規定對於曾被診斷為新冠病毒感染者,治癒出院後6個月內暫拒獻血。民航局再發多個熔斷指令,自11月23日起對法國航空公司等航空公司的多個航班實施熔斷。我國成功追索68件流失英國文物。國家文物局在官方網站開設了專題網頁,將此次追索回國的文物、追索過程在線展示。
  • 2020年11月19日時事新聞播報
    國臺辦發言人18日應詢表示,極少數「臺獨」頑固分子公然挑釁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行徑絕不能容忍,對他們及其金主等主要支持者依法予以打擊,目的是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和兩岸同胞的切身利益,廣大臺灣同胞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國家衛健委發布通知,印發《血站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規定對於曾被診斷為新冠病毒感染者,治癒出院後6個月內暫拒獻血。
  • 這種病毒進入高發期,多所學校現聚集感染,北京衛健委提醒
    傳染力極強 一丁點就能感染 只要極少的病毒量,通常少到 10 個病毒粒子,就可以傳染! 釘子頭那麼點大地方的病毒量,就可以感染1000多人。 而一個人感染後,一次能排出數十億個病毒!
  • 國家衛健委:新增報告病例波動下降 治癒出院人數較快增長
    人民網北京2月12日電 (歐陽易佳)今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表示,新增報告病例波動下降,治癒出院人數較快增長。據介紹,2月11日0時—24時,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015例,其中湖北1638例;關於新增重症病例,湖北新增897例,另有7個省份共增加18例,有12個省份共減少44例,全國當日新增871例;新增死亡病例97例,其中湖北94例,河南、湖南、重慶各1例;新增疑似病例3342例,其中湖北1685例;當日新增治癒出院病例744例,
  • 專家:數量仍在增加,病毒已隱秘傳播一段時間…
    當日新增治癒出院病例21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784人,重症病例較前一日增加1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285例(其中重症病例4例),現有疑似病例2例。累計確診病例4348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4063例,無死亡病例。
  • 遼寧昨日新增2例本土病例,無症狀感染者15例!大連市衛健委:堅決不...
    最新消息:7月23日0時至24時,遼寧省新增2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均為大連市報告病例,均屬普通型病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5例,均為大連市報告病例。無新增治癒出院病例。
  • 從數據變化看疫情:中國內地近三分之二境外輸入病例治癒出院 全球...
    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抗擊新冠肺炎)從數據變化看疫情:中國內地近三分之二境外輸入病例治癒出院 全球病例破318萬 中新社北京4月30日電 (郭超凱)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數據顯示,4月29日,中國內地新增確診病例4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33例;累計已有近三分之二境外輸入確診患者治癒出院。
  • 衛健委:新冠病毒潛伏期即有傳染性 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
    央廣網北京8月19日消息(記者 果君)國家衛健委發布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的通知。其中對傳染源和傳播途徑進一步完善,增加「在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接觸病毒汙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等內容。
  • 武漢衛健委:肺炎病例新治癒出院1例 687人接受觀察—新聞—科學網
  • 12月2日福建0新增!深圳深夜通報!這個區域全員核酸檢測!
    國家衛健委:12月2日新增確診病例16例,均為境外輸入12月2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6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上海8例,廣東4例,山東2例,湖北1例,陝西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
  • 國家衛健委:截至12月3日24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況
    12月3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7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5例(上海9例,福建2例,河南2例,山東1例,廣東1例),本土病例2例(均在內蒙古);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為境外輸入病例(在上海)。